安徽大學商學院 滿放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公司企業組織結構的日益復雜,責任會計和內部控制作為兩項管理工具對公司治理的作用愈發重要。所以,分析責任會計和內部控制的關系,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對我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會計是以企業內部的各個責任中心為會計主體,確定其在經濟活動中對經營資金、成本費用以及經營成果應負的責任,并同記錄、考核、評價其業績的會計工作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會計制度。它的核心就是把企業各個責任實體所承擔的各項經濟責任同會計方法有機地、緊密地結合起來,建立各級責任中心、目標管理、差異分析、責任轉賬等,利用價值形式,進行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反饋。其最終目標是通過它來促使責任中心最大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務,從而保證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
內部控制的內涵,說到底其實就是控制權和經營權分離后怎樣監管的問題。管理學角度上的責任會計和內部控制的結合,體現在經濟領域,突出表現為生產經營活動控制職能對一個強有力的責任會計系統的依賴。從這一點而言,內部控制看上去離不開責任會計;反之責任會計又有助于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內部控制的效果是否理想,某種意義而言,責任會計職能可以替代控制監督職責。責任會計工作與控制管理相輔相成且相互掣肘,沒有很好的內部控制系統,責任會計職能將無從發揮,成為花瓶和擺設,工作質量沒有保障;相反,有了良好的責任會計監督,它可以有效制約內部控制系統的正常運行,防止企業腐敗現象發生,促使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內部控制結構論普遍認為,內部控制結構實質要素主要體現在控制環境、內部審計和會計制度三個方面。學者們認為控制環境重點是包括經營指標、預算預測及利潤計劃、責任會計和內部審計。從這些研究結論中不難看出,責任會計當時已經明確地被包括在內部控制中了。采取行之有效的責任會計行為,實踐證明,可以為經營者的內部管理創造十分理想的控制環境,并為企業的有效運行奠定堅實的前提和運行基礎。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需要,1993年以后對內部控制的研究又進入了一個新時期。西方某些專家將內部控制定義為:由一個企業的董事長、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實現的過程。意圖是掌握財務報告的可靠性、適時的經營效果與效率、符合適用的法律和法規。而企業運行的效果如何,生產效率實際的多少,都要靠責任會計來實現。故此,可以看出責任會計已作為內部控制的一個主要部分,同時,內部控制也為責任會計的實施提供了操作保證。
從責任會計和內部控制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發現, 內部控制發展的不同時期的每個階段,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責任會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兩者之間互相依存,共同生長。現代經濟的迅速壯大,現代企業組織對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日益增強,從而更加迫切要求將二者更好地結合起來,以加速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
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的管理權分離后,要求我們必須實行內部控制。為了防止經營管理者徇私舞弊和管理中的無謂失誤,責任會計的應用,是在各個部門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經過實際考核和監督逐步形成的。
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設置責任會計這一種形式,來有效地保護所有者的切身利益。它可以有效地監控管理者,知道管理者的目標和行為,防止企業出現重大經濟失誤,可以適當控制管理生產行為,并且還可以監控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正確保證責、權、利三者有機地相結合,保證所有者權益不受影響。
責任會計和內部控制的結合兩權分離需要權力制衡,而實現權力制衡的基本措施就是內部控制。在現代企業經濟學的理論視野中,一個有效的公司治理系統是兩權分離公司生存發展的重要前提,控制經營者行為,使他們的經營活動自覺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從而經理利益與股東利益的達成一致是這種系統運作的重要目標。內部控制是責任會計在經濟學公司治理的基礎上采取的積極且有效的措施。因此,沒有系統而強有力的內部控制,責任會計的企業管理工具的功能也就無從談起,公司治理將成為白紙一張。
管理學理論本身就包含內部控制理論,現代企業管理就是圍繞公司制探討企業的經營管理,其總目標就是服務于企業的成長壯大,而內部控制則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企業的內部控制中,發揮控制職能,依賴于真實的信息記錄,通過記錄的環節,體現企業目標是實現的情況。尤其在企業經濟活動中,這一點更加突出,只有依靠強大有效的責任會計系統,才能保障控制職能發揮作用。某種意義上,內部控制與責任會計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缺少強有力的內部控制,將導致責任會計職能范圍縮小,責任會計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會流于形式和表面;責任會計的職能意義不大、質量降低。同樣,沒有有效的責任會計,內部控制得不到保障,企業運行受不到約束和監督,這樣的內部控制系統將陷入混亂,起不到管理控制職能。因此,管理學角度上,內部控制和責任會計聯系緊密、同等重要,需要認真對待。
企業經營管理中,責任會計的實施是一個綜合且復雜的過程,通常適合于大中型企業。企業規格高、規模大,內部梯次管理層次多,將責任會計應用于不同的部門,能夠有效地監管控制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有效地考勤考績每一個具體的生產部門,容易及早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內部控制的實施應當分階段、按步驟地完成。
勞動者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在有效的工作時間內,能為企業產生多少價值,個體應該得到多少相應報酬,真正實現按勞分配原則,企業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考核體系。只有引進了分級責任會計制度,才能用信服的數據說服人。使每一個員工都明確知道自己在企業中的價值地位,明白怎樣處理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互相幫助,互相監督,產生企業的凝聚力。
在內部控制的操作規程上,首先要廣泛聽取員工的意見,不能憑主觀臆斷定指標,考核數據應當建立在員工的積極努力便能基本達到的前提之上;其次是嚴格考核操作規程,要做到有針對性的確立,有步驟的考核,保證考核的公平公正公開性;最后要注意鼓勵員工的創新精神,挖掘潛力和釋放能量,對員工的創新實績進行科學評估,講究誠信,兌現諾言,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為了保證企業效益的最大化,減少投資者與經營管理者之間的不信任感,在生產經營中,還應當建立健全細化了的責任會計流程運作。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檢查測試各管理部門數據執行的真實性如何,對檢查中發現的風險問題,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盡可能地消滅在萌芽之中。
每個生產環節的管理會計,他們處于企業內部控制的第一線。他們了解工人,熟悉每一道生產環節,最容易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任何風險。對于他們反映上來的問題,管理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早對問題作出符合本流程狀況的正確判斷,并迅速上報高一級的管理人員,保證工作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責任會計與內部控制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尤其是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 從而更加迫切要求將二者更好的結合起來, 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市場的競爭力,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市場風險防范能力,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做大做強提供新的良好發展機制。
[1] 呂肖冰.論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3).
[2] COSO.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Integrated Framew or k Executive Summary[R].2004(12).
[3] 李云麗.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初探[J].時代金融,2009(1).
[4] 朱榮恩.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