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在《職業技術教育》2013年第19期中撰文,從職業學校“職業”屬性的角度出發,剖析了職業學校“職業”屬性淡化的原因,并提出加強職業學校“職業”屬性建設的建議。
所謂職業學校的“職業”屬性,強調職業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應有明確的“主體”意識、鮮明的辦學方向以及確定無疑的發展思路,區別于普通學校教育,需體現其作為一種獨立教育類型的特點。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被看作低于普通教育,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各級職業學校往往按照普通學校教育標準發展,職業學校的“職業屬性”被有意無意地淡化或隱藏。
職業學校發展過程中,“職業”屬性的淡化是一系列客觀因素導致的必然結果。這些客觀因素既包括職業學校生存的“生態環境”,也包括相關教育政策,具體可概括為:1.受教育等級化思想的影響,“升本”依然是職業學校的發展定位;2.應對生源危機的諸多措施無意中淡化了職業學校的“職業”屬性;3.辦學經費的分配措施助長了職業學校“職業”屬性的淡化;4.辦學自主權的缺失進一步強化了職業學校“職業”屬性淡化的趨勢;5.高職院校追求大而全的傾向,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政策負面效應的體現。
加強職業學校“職業”屬性的建設,有助于突顯職業學校的“辦學特色”,彰顯職業學校的能力和特長,使企業能更清楚地認識職業學校,消除與職業學校“合作”中的不確定性。因此,作者最后提出了加強職業學校“職業”屬性建設的建議:1.國家在頂層制度設計上,突出職業學校的“職業”屬性;2.將企業相關需求內化為職業學校的功能;3.推動職業學校積極行使辦學自主權;4.職業學校校長的任用標準要突出“職業”屬性;5.建立基于動態質量評估的生均經費撥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