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高巧珍
隨著互聯網金融及移動支付的發展,全球商業銀行都面臨更為復雜的市場環境,很多學者認為新興的網絡金融與支付機構會造成商業銀行網絡金融的急劇萎縮。但本文認為,尋求合理的發展和合作途徑,網絡金融的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會成為銀行網絡金融的機遇。
我國商業銀行在網絡金融領域的發展,可以追溯到1996年6月,中國銀行開通網上服務。此后,各大商業銀行陸續開通網上銀行服務,逐漸滿足了網絡用戶的銀行業務需求。
不過,由于我國互聯網起步較晚,網絡銀行在網上支付領域,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因此,隨著網上支付興起的,是作為網上支付中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果說,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業務,首先是把銀行用戶與商業銀行之間的聯系搬到網絡進行,后來才擴大業務范圍到網銀支付。那么,第三方支付機構則反其道而行之,首先發展網上支付業務,然后逐漸利用其對商業客戶的影響,擔負起小額融資和貸款職責。目前的第三方支付通過互聯網入侵商業銀行的傳統領域這一點,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發展,本來可以利用其“線下”借貸中介優勢,把這種功能直接搬到網絡。但是,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業務的興起,對網上銀行的這一業務領域造成威脅,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方便、快捷、無手續費的分期付款業務,大受歡迎,商業銀行網絡金融業務中最核心的一塊,面臨挑戰。
對于其網絡金融之路受到的影響,商業銀行做出部分回應。
在網絡支付方面,商業銀行聯合銀聯,推出網銀支付業務,讓消費者可以享受到線上、線下一體服務。而通過網銀與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鏈接,消費者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支付到保障平臺,既節省了操作步驟,又保障了利益。通過這些應對措施,到2012年,消費者用戶網絡購物采用最多的支付方式是網上銀行支付。網銀占有全部網絡支付的為63.1%,而第三方支付才占到61.6%。可見,憑借雄厚的資本和基礎,商業銀行一旦對網絡支付機構做出積極回應,其回報就是巨大而迅速的。
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對信貸市場的搶灘,商業銀行推出了網絡貸款B2C服務。相對于其他借貸公司的B2C服務,商業銀行的網上借貸服務可信程度更高,因此更容易通過網絡進行融資;與第三方支付機構推出的P2P貸款服務相比,盡管B2C需要貸款者到銀行柜臺辦理手續,卻更能保證安全性。
應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便捷分期還款服務,商業銀行也大力推出網上信用卡零利率分期還款業務。但對于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絕對線上”流程,無需線下開卡的機制,商業銀行還沒有形成更有力的回擊策略。不過同B2C與P2P的對戰一樣,商業銀行占據的是其安全、穩固優勢。這一點仍是商業銀行網絡金融在融資方面的有力武器。
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網絡銀行對第三方支付等機構的回應策略還是在穩妥的基礎上,保證現有的優勢領域領導地位,并逐漸開拓新的網絡市場。而第三方支付與其他網絡金融機構,卻是采用大膽的姿態,迅速發展。相對而言,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策略,穩妥有余,進取不足。
面對挑戰以及回應中的不足,商業銀行應該抓住網絡金融領域的機遇,加快銀行網絡金融的建設。商業銀行在網絡金融領域的發展機遇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網絡金融有傳播迅速、經營成本低、服務效率高、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等特點,有利于節約成本,擴大客戶群。
其次,由于3G乃至4G技術的出現,移動支付正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國人的消費方式和金融理念。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移動支付為商業銀行帶來的將不僅僅是網絡金融的機遇:對于僅需一個移動終端就可以進行網絡與近場多種金融操作的移動支付,網絡支付與線下支付的發展必須是一體的。目前,在近場支付方面,我國尚無其他企業或機構能夠大面積取代商業銀行與銀聯POS機的鋪設。因此線下近場支付方面,銀行已經具有很大優勢,如果商業銀行能夠抓住移動支付帶來的這個機遇,開發、改進商業銀行網銀軟件終端,大力發展商業銀行的移動網絡金融市場,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把移動網絡金融與近場支付捆綁發展,其發展速度將遠大于單獨發展其中一項。相應的,如果不能有效占領網絡移動支付市場,銀行的線下移動支付優勢也會很快消失。因此移動支付帶給商業銀行的,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最后,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發展,迎來“大數據”機遇。當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大數據”即為商機。企業對“巨量”、“海量”數據挖掘、分析,得出有針對性的數據資料。然后通過對數據資料的應用,迅速尋找經營目標并提供個性化服務,從而獲得巨大的商業價值。而互聯網為其金融企業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個獲取和利用“大數據”的平臺。商業銀行具有“大數據”發展的前提,即掌握大量線上、線下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包括已經發展起來的網絡借貸積累的數據與占有全網最高的63.1%的網絡支付數據,還包括商業銀行最擅長的線下借貸與線下支付產生的數據。通過數據的整合與分析,有助于商業銀行有針對性地發放信用卡、尋找融資對象與貸款對象,并從不同細節和分類數據中找到針對這些對象的個性化服務方案。
把這些有利的優勢,利用在銀行網絡金融的發展上,會迅速擴大商業銀行網絡金融的范圍,并提升網絡經營質量。擴大范圍,提升質量的服務,會帶來更多、更準確而易于處理的數據,對它們再次進行分析,商業銀行的網絡經營發展對象與個性化服務內容會進一步清晰明了,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客戶享受到更加貼心的個性化服務。如此往復,良性循環,商業銀行網絡金融可呈現幾何級數發展。
對于網絡金融發展成本低、效率高的機遇,網上銀行在這些機遇的利用方面起步雖然比較早,也較為重視,但從目前情況看,還沒有針對這些機遇發展完整的策略。學習第三方支付機構,重視這個“顯而易見”的機遇,仍是商業銀行網絡經營所需要關注的。商業銀行方面,也應該完善網絡生活服務平臺,開發便于操作的電子銀行操作流程,為客戶提供便捷服務,利用網絡技術,發展信用評級體系,完善借貸服務平臺功能。
面對移動支付和“大數據”方面的機遇,由于移動支付是一個涉及移動運營商、網絡金融和支付等多領域的支付方式,因此,一方獨占市場的可能性不大。商業銀行應該充分認識網絡金融發展迅速的特點,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優勢互補,共同開發網絡金融市場。這樣不但有利于維護商業銀行現有的網絡金融服務用戶,不至于因為過分競爭導致客戶流失,而且通過多方互補,能夠充分利用各方的資金、人力、網絡、服務、信譽優勢,共同開發市場。同樣,通過合作和信息共享,各方也都能在“大數據”環境下實現共贏。這種合作還可以不僅僅限于網絡經營,而是發展各個企業之間,線上與線下的各方面共同合作,例如,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既可以是近場支付方面的合作,也可以是網絡金融與網絡支付的合作。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擁有的個體客戶和微小企業信息,中間業務發展優勢,以及強近的網絡開發勢頭,通過網絡支付、網絡金融與近場支付的綜合合作,商業銀行的網絡金融實力和數據收集、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升,并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此外,商業銀行還應該強化自身,制定強有力的網絡監管體系和風險防范體系,提高在金融領域的競爭力。
[1]曹耀云.非金融機構的網絡金融業務發展及商業銀行對策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2013(1).
[2]何燕崗.第三方支付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J].西南金融,2012(3).
[3]張虎,梁鴻舜.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的業務影響及應對分析[J].深圳金融,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