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 張長厚
現代意義上的物流業在發達國家已經歷了6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研究物流,9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重視發展現代物流業。由于系統化、合理化的物流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是繼原材料和活勞動的節省之后創造經濟效益的又一重要途徑,因此被稱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物流產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新興產業部門,已成為我國本世紀的重要產業部門和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美國物流協會對物流(logistics)的定義為:“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對原材料、中間庫存、最終產品及其相關信息從起始點到消費地的有效流動,以及為實現這一流動而進行的計劃、管理和控制過程?!盵1]
不同的國家和機構對“物流”這個概念有不同的定義,但其基本內容與美國物流協會的定義相差不大。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也有了“物流”的概念,我國《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對物流的定義為:“以最小的總費用,按用戶要求,將物質資料(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商品等)從供給地向需要地轉移的過程。主要包括運輸、儲存、包裝、裝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處理等活動?!?/p>
物流系統按照不同的依據有多種分類,這里主要按照物流活動的空間范圍,將其分為地區物流、國內物流和國際物流。
1.2.1 地區物流
在一個地區或一定的經濟區域內發生的物流活動稱為地區物流。發展地區物流有利于提高該地區企業物流活動效率,促進商品流通和區域經濟發展。應根據該地區的具體情況和經濟發展狀況,組織好地區物流活動。
1.2.2 國內物流
在一個國家內發生的物流活動稱為國內物流,國內物流是國民經濟的動脈系統。發展國內物流對于提高一個國家的企業物流活動效率、促進商品流通和保障居民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應將其納入國民經濟的整體規劃之中。發展國內物流應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推進物流技術設備的標準化,加強物流新技術的開發和引進,開展物流教育。
1.2.3 國際物流
在國家之間發生的物流活動稱為國際物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際物流活動日益頻繁,“物流無國界”已被人們所公認。
現代物流的功能一般包括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儲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這些功能的有效組合,可以高效地實現企業物流活動的總目標。
包裝是指為保護物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使用材料、容器及輔助物等將物品包封起來的工作總稱。就功能而言,包裝可分為工業包裝和商業包裝。包裝具有保護物品、方便物流、促進銷售、便利消費四大功能。包裝的質量既會影響物品的儲運,也會影響物品的銷售。包裝既是生產的終點,又是物流的起點。物品在進入物流系統之前,一般都要進行某種程度的捆扎、包裝。
裝卸搬運是指在同一空間范圍內進行的、以改變物品的存放狀態和空間位置為主要內容的活動。物流過程的各個主要環節都要依靠裝卸搬運活動進行銜接,物品裝卸搬運的好壞對保護物品的使用價值和節省物流成本有很大影響。
運輸是使物品發生空間移動的一種物流活動,它是物流業務的中心活動。運輸解決了物品在生產地(或供應地)和消費地之間的空間距離問題,創造了商品的空間效用,具有擴大商品流通范圍、促進生產與消費、穩定物價水平等經濟功能。
物流運輸的主要方式有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運輸等。實現物流運輸的功能要著重考慮三個因素,即成本、速度和作業的一致性。
儲存保管是指對物品的儲存、管理、保養和維護等物流活動。儲存保管能創造商品的時間效用,以克服商品生產與消費在時間上不同步性的矛盾,保證生產活動和物流活動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儲存是占有大量資金的一個物流環節,因此,儲存環節節約成本的空間是巨大的。通過儲存的合理化,減少儲存量和儲存時間,可以加速資金周轉,增加利潤。
流通加工是指在物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流動過程中,根據需要對物品施加包裝、切割、分揀、組裝等簡單加工作業的總稱。流通加工能提高物流效率和物品的利用率,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以及促進銷售。
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將配送定義為:“在經濟合理區域范圍內,根據用戶需要,對物品進行揀選、加工、包裝、分割和組配等作業,并按時送達指定地點的物流活動。”[2]物流配送幾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在較小的空間范圍內全部物流活動的體現。配送一般集裝卸、包裝、保管和運輸于一身,通過這一系列物流活動將物品送達客戶處。
配送是“配”和“送”有機結合的送貨方式,是“二次輸送”、“終端輸送”,通常是短距離的貨物移動。而運輸一般是指遠距離的貨物移動。配送通過集中庫存,可降低各企業分散庫存的總量。配送將多個小批量發貨集中起來形成大批量發貨,可節省運力,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信息是指反映物流領域各種活動狀態和特征的知識、資料、圖像、數據等的總稱,它還包括物流活動與其他活動有關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市場信息等?,F代物流信息在物流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整個物流活動起著指揮、協調和保障作用。
物流信息管理是指對物流信息的收集、處理、存儲、傳遞和應用的全過程進行合理控制,并對涉及物流信息活動的各種要素進行管理,合理配置資源,以提高物流活動的效益。
物流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物流各要素組成的,并具有使物流總體合理化功能的綜合體。物流系統的構成要素可分為功能要素和支撐要素兩大類。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一般有包裝、裝卸搬運、運輸、儲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等。這些要素有機地組合起來,就能合理、有效地實現物流系統的總目標。物流系統的支撐要素包括物流基礎設施、組織結構、管理制度等。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用以支撐物流系統的運轉,并協調與其他系統的關系。
現代物流系統的管理是一個過程管理。在物流管理方面,應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客戶滿意為基本出發點,力求物流成本低、物流效率高、服務水平佳。
[1]蔡啟明,張慶編.現代物流管理[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4(2).
[2]黃中鼎.現代物流管理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