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法學院 齊天勵 許荔荔
從國際經濟格局來看,中俄兩國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兩大經濟體?;猷弴闹卸韮蓢怨乓詠砭陀薪洕①Q易等方面的融合與交流,尤其是最近這些年,兩國的經濟關系更加密切了。但是在2008年之前,兩國貿易關系中長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與問題,比如灰色清關、貿易結構單一等,這些都很大程度地制約兩國經貿的正常發展。自2008年起,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使兩國的經貿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加強,使中俄經貿關系的前景十分樂觀。從中俄兩國的貿易發展前景來看,雙方要想利用互鄰的地域優勢來構建友好合作的經貿關系,就應該積極開展貿易體制及貿易結構的合作建設,以更加完善的貿易服務雙邊體系來增強兩國的合作關系。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前,中俄貿易處在一個相對尷尬的狀態,由于政治及其他因素,中國與俄羅斯不能比較好地體現經濟互補性,兩國的雙邊貿易處在不溫不火的狀態。但當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后,反而給兩國提供了調整經貿政策的空間,從而促進兩國經貿的發展,特別近幾年領導人的頻繁互訪,在雙邊的經貿、人文交流等方面簽訂了許多的貿易協定,為中國與俄羅斯的經貿關系營造了一個比較有力的平臺。
2000年以后,中俄貿易額度出現了較大的增長,在2004年第一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來自俄羅斯權威部門的統計,2005年到2008年,中俄貿易額度不斷呈增長趨勢,突破了預期的20%~25%的年均增長速度。而俄羅斯海關在2010年公布的統計數據中,中俄雙方的貿易總額已經達到了531.8億美元,比2009年還高34.5%。到2011年底達到832.3億美元,而2013年預計達到950億美元,在這種發展勢頭下,2020年前將會達到2000億美元。這些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危機并沒有影響中俄經貿的發展,反而起到了推動作用。
經濟危機以來的這些年,通過政府高層的多次互訪,中俄雙方簽訂了很多重要的合作協定,合作范圍從以前的單一的輕工業與能源業發展到涉及工、農、漁、林、交通、能源機械、航空、高新產業等諸多的領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3.1 中俄經濟技術合作的進一步加強
確定了重點合作領域,特別是改善貿易結構、積極擴大機電產品貿易比重。在經濟互補優勢的條件下,雙方不斷探索制定新的合作模式,建立新的合作機制,合作方式將從單一貿易向雙向投資和共同研發轉變。雙方企業將發揮自身優勢,使所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更具有競爭力。
1.3.2 能源資源的簡單貿易向共同開發與合作的轉變
2008年以前,中俄能源合作主要以簡單貿易形式存在,就是一個賣一個買的模式。2008年后,中俄兩國為了更好地發展雙邊關系,雙方以互利互惠的精神進行溝通協調,站在戰略角度調和雙方的利益。雙方進行了能源合作,在油氣、林業資源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合作,為中俄兩國貿易方式的轉變提供了便利。
1.3.3 非能源業投資金額的擴大
近幾年來,在兩國政府的推動下,中俄兩國企業在合作聯合開發集成電路和計算機翻譯軟件、合作制造電子元器件等方面,有著很好的前景,IT投資也成為中俄經貿合作新的投資方向。此外,俄羅斯也在建立加工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經濟特區來吸引外資,為中俄經貿合作拓展了新的合作空間。
中國與俄羅斯都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特別是經濟危機發生后,隨著中俄兩國經貿交易額的增長,法律與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更加凸顯出來,同時由于這些不健全的機制帶來行政腐敗與管理混亂狀況,從而制約了雙方投資者的步伐。
2012年,在中國整個對外貿易中,中俄貿易大約僅占3%,其中,中俄貿易結構單一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據統計,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是中國對俄羅斯的重要出口產品,而俄羅斯的化工、原木等資源密集型產品則是出口中國的主要產品,這些產品占我國進口總額的65%。然而,那些附加值較高、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所占雙方進出口總額的貿易比重較低,這就可以看出中俄兩國還處于較低的貿易層次,貿易規模也因此難以發展起來。
很多中國企業對俄羅斯的市場行情、投資特點等了解不透徹,而政府官方及其他權威機構提供的信息又不夠準確,同時俄羅斯廠商也無法及時獲得中國的市場變化,中俄雙邊的經貿合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當前中俄雙方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構建完善中俄經貿信息體系。
全球經濟一體化讓俄羅斯經濟出現了新的增長點,歐美跨國公司也越來越重視俄羅斯市場。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以發達的全球產銷網絡來實現產品出口俄羅斯,并和俄羅斯的本國企業進行廣泛的合作,在原材料、機電、能源等方面進行積極接洽。很多世界名牌產品都陸續進入俄羅斯市場,這些產品的高質量可以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而中國商人對俄羅斯居民消費習慣的不熟悉從而制約著中俄經貿的進一步發展,并且近幾年來中國在俄羅斯的輕工業產品的消費量并沒有太大增加,不僅如此,在一些領域反而有下降趨勢。
在雙邊合作的框架下,逐步規范經貿秩序,通過政治互信,深化雙方經貿合作,加速解決貿易秩序和貿易服務體系方面的諸多問題。應爭取在WTO多邊貿易規則框架下,共同促進雙邊貿易規范化。
加速貿易結構轉型來促進中俄經貿發展,使雙邊貿易從垂直發展轉變為水平發展??v觀中俄出口貿易,中國機電產品的增長份額越來越大,例如家電、汽車等等;俄羅斯的出口產品競爭力較強的主要有航天工業產品、武器、重工業設備等等。中俄要加強雙邊合作,在技術、投資、貿易方面共同合作,以雙贏為目的進行雙邊貿易。同時,出臺鼓勵性政策讓企業大力開發高新技術,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能力。
紡織、輕工業產品是中國對俄的主要出口產品,在這些出口商品中,60%以上的都是鞋類和紡織品。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紡織品在俄羅斯有很高的聲譽,但在蘇聯解體后,90年代中后期,一些昧心的中國商人趁機發國難財,致使中國產品在俄羅斯越來越不受歡迎,而“中國制造”也成為了殘次品的代表。因而,要走品牌之路才能實現“中國制造”的跨國發展,這也有助于提高貿易產品的質量,使中俄兩國的貿易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應該重視科技投入,根據貿易市場行情來優化出口產品,以高質量的競爭能力形成國際品牌。
全球經濟危機發生以來,中俄兩國的雙邊貿易發展關系更加穩定了,不管是從戰略伙伴關系還是從貿易規模來看,雙方的合作誠意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兩國在科技信息、能源交通等方面都開始了進一步的合作。當前,中俄雙方在經貿方面真誠合作,已經形成了重要的雙邊經濟戰略伙伴關系。從長遠的利益來看,在中俄雙方的戰略合作中,經貿合作的升溫將更加有利于中俄兩國關系的發展。
[1] 李陽.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改革[J].國際金融研究,2009(2).
[2] 朱媛.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機制及發展趨勢新思考[J].當代經濟,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