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君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是從企業核心競爭力研究領域移植而來的。 1990 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普拉哈拉德教授和英國倫敦商學院的哈默教授在 《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首次提出核心競爭力理論,認為“核心競爭力是組織中的積累性學識, 特別是關于如何協調不同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和知識, 并據此獲得超越競爭對手的獨特能力。 ”這一說法是從知識視角來理解核心竟爭力。 美國學者詹姆斯·邁天從能力視角闡述了核心竟爭力的概念, 認為核心競爭力是指 “能夠使企業以比競爭對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種產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我國學者效仿國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成果, 多角度對圖書館核心競爭力進行了探討。 筆者以題名“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為檢索詞,檢索中國知網的《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 截至2013 年2 月28 日,共檢索到258 篇有關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文章,可見我國學者對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研究的高度關注。 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范并思認為“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是人, 是各類專業人才匯集的團隊”;黃光明認為 “圖書館核心競爭力不同于一般的競爭力, 它是圖書館超越其他競爭對手的以知識和技術為基礎的綜合能力”;楊志敏認為“圖書館核心競爭力取決于各種能力的有效發揮和彼此的協調,是圖書館智力、技術、館藏、產品、管理、文化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機整合”。 這些學者關于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概念的探討,各有側重。 筆者認為,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是圖書館綜合能力的表現, 是發揮圖書館知識、資源、能力、技術、制度的優勢,維持圖書館存在和保障圖書館發展的獨特的、 外界不易掌控的服務能力。 領先的管理和服務戰略、核心技術、獨有資源,是圖書館獲得競爭優勢的基礎。獨特服務能力是圖書館應對激烈的外部競爭,取勝于競爭對手的核心能力。
服務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 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最主要的是服務競爭力。 因此,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與企業有所不同, 筆者認為優勢資源保障能力、管理創新能力、獨特服務能力是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家劉國鈞先生認為:圖書、讀者、領導和干部、建筑與設備、工作方法是圖書館事業的組成要素。 雖然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文獻載體、 讀者類型、 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文獻、圖書館員、圖書館建筑與設備依然是支撐圖書館運行及發展的基本條件。 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需要特色文獻、優秀館員、優良的圖書館環境做支撐。 文獻是具有一定序列結構的文化知識信息的物質載體。 圖書館員具有廣泛的文化知識、 一定深度的圖書館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 圖書館環境是展示圖書館教育功能、信息傳播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娛樂功能的空間。協調好文獻、館員、環境的相互關系,圖書館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知識、信息的需求,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2.1.1 特色文獻信息資源
文獻資源是圖書館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信息時代,紙質資源、電子資源、網絡信息資源成為圖書館的核心館藏, 豐富了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內容和形式。 在圖書館核心競爭力形成過程中,特色文獻資源起著關鍵性的基礎作用。 特色館藏是一個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資料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文獻信息體系。 特色館藏體現出圖書館的專業競爭優勢, 一個圖書館特色館藏越多,其核心競爭力就越強。 如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建設的農業學科特色資源庫、 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建設的經濟學學科特色資源庫、 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建設的醫學學科特色資源庫,特色鮮明,資源存儲量大, 與其他圖書館相比, 具有比較優勢,是形成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2.1.2 專業技能的館員
館員是特色館藏資源建設、 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服務產品的執行者,具有知識、技術和專業技能的館員,能夠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和信息服務,主要因為他們具有專業化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信息資源管理能力、信息服務掌控能力。 圖書館最大限度地開發館員的智力資源, 發揮館員的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可快速提升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一些高校圖書館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 讓那些有某一學科背景知識和圖書情報專業知識的館員,參與學科資源建設,解答深度課題咨詢,宣傳推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 使圖書館長久競爭優勢得以保持, 尤其是學科館員創新能力在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圖書館都已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 為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服務,提升了圖書館在學校的地位。
2.1.3 優良的環境
環境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 區域競爭的利器。 有優美的環境,就有吸引力,就能形成“洼地效應”,匯聚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 同樣, 良好的環境是圖書館贏得讀者青睞的重要砝碼。 美觀、多功能的圖書館建筑,優美、舒適的內部空間環境, 現代化的設備環境可激發讀者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 一所方便讀者借閱文獻、檢索信息的圖書館自然而然要比建在偏僻的圖書館更受讀者的歡迎。 館區環境整潔、館內寧靜典雅的環境無論對讀者的心理或生理方面, 都將起到一定的影響并改善讀者的心理機能, 激發讀者的閱讀情趣。如深圳圖書館極富現代感。全開放、大開間、無間隔的“模數式”布局,既符合深圳城市包容開放的特點,又讓讀者能在更加自由的空間閱覽群書。圖書館設備現代化有助于服務現代化的實現。Web3.0 技術、云計算技術、虛擬服務器技術、RFID技術等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有力地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文獻自動化傳遞裝置,文獻流通防盜設備、計算機及與之配套的各種設備、復印設備、縮微制品和照相制品的存儲、復制和使用設備、能聯結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和網絡的各種設備等是圖書館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圖書館管理創新是圖書館用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對管理系統或者組織、技術、文化等方面的組合進行重新設計、選擇、實施與評價,以促進圖書館管理系統綜合效能不斷提高的過程。 圖書館要保持長久競爭優勢就必須進行管理創新。
2.2.1 管理觀念的創新
管理觀念創新是一種管理思維和管理理念的綜合性創新,它對管理決策、管理執行、管理監督等一系列環節具有重大的指導價值。 圖書館管理觀念創新就是要打破陳規陋習, 克服舊有思想束縛,樹立全新的管理觀念,把千方百計地滿足全社會讀者的需求作為圖書館管理的中心環節和價值走向,以創新理念和創新行為來加強圖書館管理。圖書館管理創新,就是要建立特色的圖書館文化。一個圖書館如果沒有良好的組織文化, 即使擁有大量人才,也難以形成合力,難以生產用戶滿意的服務產品。 我國許多圖書館加強了圖書館文化建設,擴大了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進而形成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圖書館界的領頭羊。 如上海海洋大學圖書館在文化建設中引入企業績效管理的理念,形成了一種高效團結、盡職盡責、比學趕超的氛圍,有效發揮高校圖書館文化的導向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和輻射功能,激發了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提高圖書館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師生認可度, 圖書館讀者滿意度不斷上升。
2.2.2 管理機制的創新
對圖書館的管理工作與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建立統一協調的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 建立外向型信息管理機制, 改變面向內部資源管理為面向外部信息管理,積極參與改造、建設信息技術和設施,不斷完善信息保證體系,利用信息技術主動開拓信息市場。 面向網絡建立信息流集中管理、物質流分散負責的機制。 對信息流宜采取集中管理、共建共享的方式。 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通過機構調整和業務重組,推行以“學科化服務”為主線的全新機制, 實行扁平化管理。 通過對業務部門、 圖書資料以及人力資源進行全方位的重組與整合,形成了以讀者為中心和面向服務的“三部一所”組織結構,推行“藏、查、借、閱、參”五位一體的“一站式”服務模式,彰顯了該館在催生知識創新、促進學術交流、輔助文化傳承中的作用,使該館形成以學科服務為核心的智慧圖書館。
2.2.3 管理制度的創新
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可使圖書館贏得更多讀者的關注。 人性化管理是一種從人性出發、以人為本、把人視為管理的主體,尊重人的個性、崇尚人的價值,充分激勵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以組織與組織成員的共同發展為目標, 以滿足人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管理模式。圖書館實行人性化管理,應尊重讀者的需求,平等地對待每一位讀者, 給讀者提供對文獻信息自由選擇和平等獲取的權利。 重視館員的培訓,對館員加強情感溝通,授予館員一定的管理權限,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同濟大學圖書館推行的“一門式進出”的人性化管理,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使讀者到館率明顯提高。
從讀者角度看, 圖書館服務能力是一種創造讀者價值的本領, 是 “保障圖書館資源共享的公平、公正與平等”和“創造讀者價值最大化”的結合。
2.3.1 具有較高價值的服務產品
圖書館服務產品是通過館員勞動創造出來的,對于讀者來說,其使用價值就在于能“滿足個人某種想象的或實際的需要”。 “想象的需要”即精神享受和心理素質的需要。 圖書館作為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的休閑場所, 其開展的文化娛樂活動和讀書活動,可滿足讀者的“想象的需要”。 實際需要即實際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遇到一些難題,需要圖書館提供一些數據、事實、信息、方法,幫助人們解決疑難,如圖書館開展的信息咨詢、科技查詢、專題文獻信息的提供等。因此, 圖書館要創造能為讀者帶來較高價值的服務產品,主要開發讀者“想象的需要”的服務產品和實際需要的服務產品。 當然,“想象的需要”的服務產品和實際需要的服務產品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圖書館有的服務產品具有雙重屬性,既能滿足讀者的精神享受,又能幫助讀者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近年來,圖書館界推出的講座服務,既是一種想象的需要”的服務產品,又是一種實際需要的服務產品,體現了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率先開展的“Living Library”活動,以人為書、分享智慧,使專家、學者能與學生讀者面對面交流共同關注和感興趣的主題,在自由、平等的溝通與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感悟精彩的人生,成為高校圖書館服務的著名品牌。
2.3.2 暢通的信息服務平臺
隨著網絡環境的日益改善, 圖書館借助網絡技術為讀者提供服務, 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服務的主要形式。 構建網絡信息服務平臺,開展網絡信息服務,能使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得到提升。 如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首都圖書館開展的網絡信息咨詢服務、手機圖書館服務、電子閱讀器外借服務等,需要暢通的信息服務平臺為基礎。 圖書館信息服務平臺網絡性能差,勢必影響讀者的使用,即使圖書館有豐富的服務內容,讀者也難以利用,這將消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2.3.3 個性化的服務內容及方式
圖書館個性化服務是圖書館根據讀者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信息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內容。 圖書館個性化服務實現了服務目標個性化、服務方式針對性、服務發展指導性。 圖書館除了為普通讀者提供基本服務外,應重點面向決策人員、科研人員、管理人員等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高校圖書館為學科帶頭人、 專家與學者開展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前瞻性知識服務,建立學科導航系統,為教師提供定題個性化知識服務, 滿足了這些讀者的個性化信息服務需求。 公共圖書館開展的 “兩會”信息咨詢服務,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供專題咨詢服務,提升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影響力。 在Web2.0 時 代, 圖 書 館 利 用Blog、Rss、SNS 等Web2.0 技術開展互動信息交流服務,可擴大圖書館的服務范圍。 了解用戶讀者所想、所需、做好市場調查,為讀者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服務,增強讀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實現了圖書館與讀者的雙贏,從而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構成要素之間不是獨立、互不影響的,而是具有難以分割的內在聯系,共同促進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與維系。 一是各要素之間具有層次關系。 優勢資源保障能力能為圖書館帶來獨有的、難以模仿和轉讓的、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性資源。 這種資源能為圖書館在競爭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起到關鍵性作用。 管理創新能力處于中間地位,整合圖書館內外合力、優化圖書館運行環境、激發創新動力,為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和形成提供著發展導向、 精神動力和激勵約束功能。 圖書館的獨特服務能力核心地位,將圖書館的各種要素資源融合轉換成高質量的服務產品,有力彰顯了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各要素之間具有作用關系。 各要素之間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形成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優勢資源保障能力如同一張弓箭的弓, 管理創新能力如一張弓箭的弦,獨特服務能力則如一張弓箭的箭。 只有優勢資源保障能力足夠強、 管理創新能力足夠緊,獨特服務能力才能得以有效發揮,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實現。 三是各要素之間具有價值傳遞與轉化關系。 優勢資源經過科學管理及整合,才內化為獨特的服務內容和形式。 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形成過程也就是一個從資源優勢轉化為管理優勢再轉化為服務能力優勢的過程,是一個從單一經濟價值轉化為社會、學術、服務、科研多重價值的一個過程。 優勢資源保障能力是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管理創新能力是提高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保障, 而獨特服務能力則是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有力表現。
在網絡服務便利的沖擊下, 圖書館的讀者資源在減少,圖書館讀者大量流失,圖書館面臨著生存的危機。 構建圖書館核心競爭力,對于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對于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意義重大。 在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中,圖書館需對讀者需求進行調查,發揮資源優勢,創新圖書館管理,及時推出新的、有價值的服務產品,從而構建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 徐大勇,于春莉,葛艷.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5):5-6,11.
[2] 柳小玲.試論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及其關系[J].現代情報,2007(8):47-49.
[3] 索傳軍.關于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的認識與思考[J].圖書館,2011(2):43-45.
[4] 賴輝榮.對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概念的再認識[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3):84-89.
[5] 羅澤宇.圖書館服務能力理論研究——概念、特性、提升障礙及邏輯起點[J].圖書館雜志,2012(2):2-4,10.
[6] 管永昌.基于核心競爭力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