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紅平,姚夢霖,盧翔宇,劉遠歡,姜 輝,黃 犁(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廣東 深圳 518028)
圍生兒是指妊娠滿28周(出生體質量達1 000 g或身長達35 cm)的胎兒以及出生7 d內的新生兒[1]。圍生兒死亡率是評價醫(yī)院產科和新生兒科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也能間接反映一個地區(qū)經濟文化衛(wèi)生狀況[2]。筆者通過對深圳市婦幼保健院125例圍生兒死亡病例病理解剖研究并結合相關臨床資料,探討導致圍生兒死亡的原因,旨在為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和提高圍產期醫(yī)療保健質量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1998年1月~2012年12月間我院經病理尸檢的125例圍生兒死亡病例為對象。男64例(51.2%),女61例(48.8%);28~36孕周77例(61.6%),≥37孕周48例(38.4%);死產79例(63.2%),引產34例(27.2%),出生后死亡12例(9.6%);單胎117例(93.6%),雙胎8例(6.4%)。產婦年齡22~38歲,中位年齡28歲。
1.2 研究方法:以上死亡圍生兒均經過仔細的尸解觀察,其組織經10%中性福爾馬林固定液固定24 h后,再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光鏡下觀察。對于尸檢結果按新診斷標準重新整理并統一分析,再結合其臨床資料確定死亡原因[3];如有存在數種因素同時存在,則取其中最主要者;對于尸檢及臨床均未發(fā)現明確死因的歸為不明原因組。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3.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圍生兒死亡性別分布:125例圍生兒死亡病例中男64例,占51.2%,女61例,占48.8%,男性所占比例略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圍生兒死因分析:125例圍生兒死亡病例中先天性畸形45例,占36%,常見畸形包括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顱腦畸形、泌尿系統畸形、肺發(fā)育不良以及染色體畸形綜合征等;臍帶和胎盤因素25例,占20%,其中臍帶因素包括臍帶繞頸、臍帶真結、臍帶扭轉和狹窄等;宮內缺氧和窒息18例,占14.4%,胎盤因素包括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形態(tài)異常和胎盤血液循環(huán)障礙等;母親因素16例,占12.8%,包括母親宮內感染、妊娠期高血壓合并重度子癇、地中海貧血、慢性腎炎等;感染9例,占7.2%,主要為吸入性肺炎以及全身敗血癥;早產和低體重兒7例,占5.6%;不明原因3例,占2.4%;腫瘤2例,占1.6%,分別為腦膠質母細胞瘤和心臟橫紋肌瘤各1例。
圍生兒死亡率是評價一個地區(qū)群體衛(wèi)生狀況的重要標志,是反映圍產期保健質量的敏感指標。影響圍生兒死亡的危險因素非常復雜,除了單純生物學因素外,還有很多社會因素[4]。分析圍生兒死因構成,了解影響圍生兒死亡的危險因素,將有利于在孕期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降低圍生兒死亡率。
對我院近15年來125例經尸檢病理觀察的圍生兒死亡病例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并結合相關臨床資料,發(fā)現先天性畸形是導致圍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死亡病例總數三成以上,胎盤和臍帶因素則排在圍生兒死因第二位,前兩者合計占病例總數一半以上。王錫梅等研究發(fā)現先天性畸形和臍帶胎盤因素是圍生兒主要死亡原因,但他們的報告中臍帶胎盤因素占圍生兒死因首位,而先天性畸形為第二位死因[5]。江華等對2001年~2004年三年間常州市圍生兒死亡病例進行了分析,結果前三位死因分別為畸形、臍帶因素及早產低體重兒[6]。祝倩對南京地區(qū)101例圍生兒死因分析時也發(fā)現畸形、早產和臍帶因素是主要死亡原因[7]。這些均和筆者的發(fā)現基本一致,充分揭示了先天性畸形和臍帶胎盤因素是造成圍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可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遺傳因素、環(huán)境污染、營養(yǎng)缺乏等均可造成畸形。孕前相關遺傳學篩查,孕期遠離污染的環(huán)境,合理膳食,均衡營養(yǎng)都可以有效地預防畸形的發(fā)生。同時定期產前檢查,及早發(fā)現已存在的先天性畸形,需要時及時終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圍生兒的死亡率,也能更好的保障孕產婦的身心健康。而胎盤和臍帶是連接胎兒與母體的樞紐,對于維持胎兒養(yǎng)分供給至關重要,妊娠期間臍帶和胎盤的病變及異常能直接影響圍產結局,甚至導致圍生兒死亡。常見臍帶因素包括臍帶繞頸、臍帶真結、臍帶扭轉和狹窄以及臍帶結構異常等。由于臍帶組織結構的特殊性,即臍血管周圍由富于彈性和伸縮性的華通膠圍繞支持,通常臍帶繞頸和臍帶真結等造成的母體胎兒血循環(huán)障最為常見。胎盤因素則包括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形態(tài)異常和胎盤血液循環(huán)障礙等,其中胎盤早剝和前置胎盤危害最大。由于現代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上述導致圍生兒死亡的臍帶和胎盤因素臨床已可較好的了解掌握。孕婦孕期應定期產檢,及時發(fā)現臍帶和胎盤異常,并應密切觀察胎動情況,觀察胎動時的胎心變化,如有異常,就及時就診,應放寬手術指征來降低圍生兒死亡率。
此外,筆者發(fā)現,導致圍生兒死亡的常見原因還包括宮內缺氧和窒息、母親因素、感染、早產和低體重兒等。加強孕期與產時監(jiān)護,預防和糾正孕產婦和胎兒缺氧性疾病,早期診斷和處理胎兒窘迫,選擇最佳方式結束分娩,盡早使胎兒脫離缺氧環(huán)境,可大大減少窒息發(fā)生,從而降低圍生兒死亡率。同時,加強孕期營養(yǎng)和衛(wèi)生保健,積極預防和治療預防妊娠并發(fā)癥和宮內感染也是提高孕期保健質量、降低圍生兒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1] 嚴仁英.圍產醫(yī)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9:2.
[2] 陳 瑋,楊 梅,吳 庚.269例圍生兒死亡原因分析與圍產保健[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2):210.
[3] Enid GB,Diane DS.Handbook of pediatric autopsy pathology[M].Totowa:Human Press,2005:7.
[4] 趙 梅,李 健,汪桂艷.圍生兒死亡原因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3):2085.
[5] 王錫梅,吳海燕,邱旭軍.53例圍生兒死亡原因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2012,32(4):577.
[6] 江 華,陳 麗,錢琴玉.常州市2001年~2004年圍生兒死亡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2006,26(4):614.
[7] 祝 倩.101例圍生兒死因分析及干預措施[J].吉林醫(yī)學,2011,32(15):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