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魏威,權廣前,顧瑪麗(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乳腺外科,福建 南平 353000)
在醫學界,手術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醫療手段,尤其是乳腺腫物切除手術,傳統的手術具有許多的弊端。但是,麥默通真空微創旋切技術卻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弊端,并修補了傳統手術中的許多不足,目前這項技術正在逐漸的完善中走向成熟[1]。筆者基于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市第一醫院乳腺外科為研究重心,2012年10月~2013年3應用乳腺彩超引導下麥默通真空旋切技術切除乳腺腫物,術后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乳腺腫物女性患者102例。年齡15~44歲,腫塊直徑0.5~3.0 cm。腫塊均光滑、可移動、邊界清楚,與皮膚無粘連。患者腫物術前均經超聲初步確診為乳腺良性腫塊,乳腺彩色多普勒超聲(彩超)檢查BI-RADS分級為2~4 級,且術前進行超聲引導定位。
1.2 儀器:采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專業設備,其核心由多項專業手術設備所構成,具有較強的臨床應用能力以及易操控特點,并選用彩超選用西門子Acuson sequoia 512型B超,探頭中心頻率為12 MHz。
1.3 方法:手術前,首先采用彩超對患者患部進行全面而又細致的檢查,對乳腺腫物進行全方位的評測,以及對腫物進行定位與標記。對患者的麻醉采取了多種舉措,使用藥物如利多卡因、生理鹽水、腎上腺素等,將其配置為稀釋的麻醉液,麻醉過程中,在超聲的引導下進行局部浸潤麻醉,根據腫物的所在位置,采取兩種麻醉方案[2]。如腫物與皮膚接近,則首先需要通過皮下注射將腫物和皮膚進行隔離;如腫物靠近胸壁時,則需直接在乳房間隙內注射麻醉藥。麥默通系統的應用必須在對患者進行麻醉后開展,其過程共分為兩個模式:①首先對患部做約為3 mm的切口,將系統調至定位(Position)模式。②手術實施過程中旋切刀應放置在腫物下方,并將系統調至取樣(Sample)模式[3]。在負壓作用下病灶被吸入取樣槽內、逐刀切除腫物至彩超下腫物影像完全消失。將腫物按部位不同分別送冰凍活檢,明確腫物性質,將病灶完全切除后,用超聲系統對患部進行全面檢查,并抽凈殘留血液,在穿刺口放處置引流片。手術完成后需做患部壓迫,壓迫時間控制在5~10 min左右,最后進行繃帶包扎約48 h。
102例患者乳腺腫塊超聲均清晰顯示其微創旋切的全過程,引導成功率為100%。單側乳房最多切除6處腫塊,多個病灶可取一個切口切除。所有腫塊均經病理確診:其中乳腺纖維腺瘤140處,12例為纖維囊性乳腺病,1例為導管內乳頭狀瘤。術中冰凍與術后病理診斷符合率達100%。術后3個月超聲復查,均未見原發病灶殘留。術后并發癥:切口下血腫形成5例,予穿刺抽液及局部理療后血腫消散,瘢痕增生2例,無感染及其他并發癥。
麥默通系統1994年由Burbank F等研究開發,以其微創優勢而廣泛應用于乳腺病變切取活體組織或良性小病變組織[4]。與傳統手術模式相較,這一系統的優勢體現在了多個方面,如省時、高效率、微創、患部痕跡小、愈合時間短等。實踐證實,采用麥默通真空微創旋切手術的患者好評率達100%,充分證實了該系統的優越性與可行性。本組120例患者病灶均完全切除干凈,未見皮下淤斑,無切口感染、僅局部血腫5例,術后2周自行消失。瘢痕增生2例,血腫術后2周內消失。所有患者術后3個月回訪及復查,無病灶殘留。
與傳統腫塊切除術相比,Mammotome微創旋切術治療乳腺良性疾病具有創傷小、治療時間短、無不良反應及并發癥少等特點,臨床深受年輕女性患者的歡迎,使廣大的乳腺疾病患者能夠得到更為安全、有效和優質的治療。
[1] Zagouri F,Gounaris A,Liakou P,et al.Vacuum-assisted breast biopsy:more cores,more hematomas[J].In Vivo,2011,25(4):703.
[2] 胡 薇,樊佳裔,張慶萍,等.不同濃度腎上腺素對麥默通微創旋切術后血腫的預防作用[J].中華乳腺病雜志,2011,5(2):222.
[3] Burbank F,Parker SH,Fogarty TJ.Siereotactic breast biopsy:improved tissue harvesting with the Mammotome[J].Am Surg,1996,62(9):738.
[4] 廖寧月,袁李學.B超引導下Mammotome旋切系統在乳腺微創外科中的應用研究[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05,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