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珺(天津市第二人民醫院病案科,天津 30019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手寫紙張醫學病歷現如今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醫學的需求。電子病歷的出現可解決這一難題。電子病歷也稱作計算機化的病歷系統,它是用電子設備(計算機、健康卡等)保存、管理、傳輸和重現的數字化的患者的醫療記錄,取代手寫紙張病歷[1-3]。它囊括了紙張醫學病歷的所有功能。電子護理病歷先進的特點推動了臨床護理的工作進行。但是電子護理病歷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迫切需要得到改進對策,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科每天對出院患者的電子護理病歷進行指控,針對病情嚴重患者的有重癥治療單、一般病情患者有體溫單等。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入院出院時間、病患史、病歷、身高、體重等。 2012年12月開展以來抽查3個病房病歷,按照《醫療護理四版常規》、《護理學基礎》對每天住院及出院患者的電子護理文書進行質量控制,每周講評,每個月進行匯總。在300份電子病歷護理文書的檢查中發現問題,針對體溫單、治療單、重癥記錄單等進行改進,月錯誤率由35%降至6.25%。
1.2 方法:隨機抽查2012年11月~2013年4月期間3個病房的300例患者的電子護理病歷,按照《醫療護理四版常規》、《護理學基礎》對每天住院及出院患者的電子護理文書進行質量控制,每周講評,每個月進行匯總。統計結果顯示,月錯誤率為35%。體溫單患者入院時間醫生護士記錄不一致;入院時間寫入的時間格不對應;對入院前3天、停一級護理的患者,2次/d生命體征漏測;危重患者測量生命體征與醫囑不對應;少記錄血壓次數、每周體重;灌腸后顯示不出來;腹腔引流、血漿置換等其他出入量未記錄;漏寫入院、出院、轉出轉入、死亡時間;危重患者出人量未統計在體溫單上等。共有28份,約占11%。醫囑單分為長期醫囑單和臨時醫囑單,臨時醫囑單常見的問題有醫囑執行時間漏簽;執行醫囑時間早于醫囑時間;臨時醫囑皮試結果晚于長期醫囑輸液時間;搶救患者死亡后死亡時間不一致,患者死亡后仍有醫囑執行。長期醫囑有護理級別與所要測量的生命體征重復;醫囑開的不符合醫學常規;執行醫囑漏簽等。共有25份,約占9%。特別護理記錄單記錄著危重患者治療、護理及患者病情演變的全過程,具有法律效力,是重要的法律依據。因此,護理記錄單的記錄必須客觀、準確、及時、全面。
2.1 記錄工作疏忽:在護理電子病歷形成過程中,粘貼現象嚴重,由于計算機文字復制方便,個別護士便將前1天護理記錄單復制過來而又不認真檢查。記錄太主觀,如夜間入眠尚可,精神尚好,飲食量記錄在輸入液量欄里等。應該簽字的地方漏簽。護理電子病歷沒有完全真正的起到其本身的作用,也沒有體現出其嚴肅性與真實性的意義。
2.2 護理記錄不符:記錄內容不完整、缺乏連貫性部分護士缺乏隨時記錄的意識,法律意識淡漠,護理記錄簡單機械化,對患者病情的變化記錄不全或未作記錄;對于突然病情有變化的患者,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后無護理效果評價或評價缺乏準確性,如患者腹脹痛遵醫囑給予速尿20 mg肌內注射,嗎啡10 mg肌內注射,而后只有尿量的記錄,沒有腹脹痛的描述。醫護記錄內容不一致,如醫生記錄患者的神志為嗜睡狀態,而護士記錄的為淺昏迷狀態等。
護理電子病歷目前在醫院的使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進才能降低使用錯誤率,從而更有效的發揮護理電子病歷的作用。
3.1 提高護理人員職業素質:對電子病歷記錄的護理人員進行病歷重要性的培訓與教育,提高其思想覺悟,明確護理記錄與護理措施的重要性是相等的[4]。電子病歷是體現護理水平與護理能力的重要依據。
3.2 強化電子病歷制作知識培訓:對病歷記錄人員進行計算機基礎操作知識培訓,對電子病歷記錄進行模擬練習與使用。務必使得護理記錄人員熟練掌握病歷制作系統與過程。
3.3 構建監督管理制度:對護理電子病歷進行監督管理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對電子病歷形成的各個環節加以監控,進一步保證電子病歷的嚴肅性、真實性、準確性與完整性[5]。對其進行網絡信息監控,護士長定期檢,如出現缺陷應該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
[1] 覃鳳瓊.精神科電子護理病歷缺陷分析及品質改進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0,31(2):23.
[2] 孫智玲.中西醫結合護理表格式電子病歷的設計與應用[J].當代護士,2009,12(1):1.
[3] 楊麗娜,李榕彬.護理電子病歷常見問題分析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9,17(1):33.
[4] 江 敏,丘根祥.從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看臨床護理存在的缺陷及防范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9,20(12):732.
[5] 王 森,任建玲,鄭麗萍,等.防止因病案書寫而引發醫療糾紛[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1,17(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