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玲(天津市天和醫院,天津 300070)
在血液透析中,建立一條穩定且血流量充足的血管通路是確保其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血管通路需要血流量>200 ml/min,沒有感染,沒有阻塞,能夠保證透析的充分性。動靜脈內瘺是患者最為理想的通路,但是有些患者血管條件差,無法或不適宜應用動靜脈內瘺術,此時,深靜脈置管進行血液透析成了其理想的方案。有研究顯示,盡管此方法易于使用,導管保留時間較長,但是長期置管極易引起感染、脫落、堵管等[1]。筆者旨在分析深靜脈長期血液透析留置導管的并發癥及護理,通過高效的護理措施及對并發癥積極的治療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護理水平。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46例長期深靜脈血液透析留置導管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男18例,女28例,年齡28~85歲,平均(48.35±5.68)歲,留置導管時間1~26個月,平均(10.36±7.58)個月。其中,高血壓腎病8例,慢性腎小球疾病16例,多囊腎2例,糖尿病腎病18例,其他2例。
1.2 留置導管方法:46例患者中有1例為左側頸內靜脈置管,其余45例均為右側頸內靜脈置管,導管是美國昆頓公司所生產,帶滌綸套的雙腔導管。留置導管的方法參照相關流程[2]。
1.3 評價指標:①堵管的評價:在導管無折疊扭曲狀態下,用5 ml的注射器抽吸封管液,若阻力很大或不能抽出,則為導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在排除患者血容量不足的情況下,如果血流量長期低于150 ml/min,即判定成導管部分阻塞。②導管感染的判定:患者持續發熱或在透析后突然寒戰高熱,白細胞上升或有血培養陽性,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③皮膚感染:置管的穿刺部位皮膚紅腫、異味、滲血或滲液等,白細胞升高或培養分泌物呈陽性。
46例患者長期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后有32例出現并發癥,其中,13例發生堵管共42例次,12例出現皮膚感染共計19例次,5例出現導管感染共8例次,2例出現其他并發癥。
3.1 置管護理:透析前檢查導管是否滑脫,穿刺部皮膚有無滲血滲液、紅腫、異味等,消毒皮膚,范圍大于敷料,共消毒三遍,待干后用無菌敷料覆蓋并固定。用注射器抽吸出封管液,無抵抗感則導管通暢。結束透析時,將動脈透析導管分離后,立即注入生理鹽水20 ml,回血結束再分離靜脈導管。分別在動靜脈端注入抗凝劑,正壓下夾閉動靜脈端的夾子,連接好一次性的肝素帽。避免導管口暴露在空氣中,患者透析期間需要測量體溫。
3.2 并發癥的處理:①堵管:一經發現堵管,應通過攝片或B超觀察導管內是否形成血栓。部分患者堵管原因是發生了導管漂移貼壁,應指導患者深呼吸或咳嗽、高舉雙手等。若形成導管血栓,則行溶栓處理。②導管感染:導管感染包括皮下隧道感染、導管相關的菌血癥、出口處感染。發現感染后要及時匯報給醫生,遵醫囑檢查血常規、進行相關血培養。操作時要嚴格無菌,將導管口和周圍的滲血滲液、血痂清除干凈,立即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3]。③皮膚感染:患者發生皮膚感染后應遵醫囑予以抗生素治療,并進行相關護理,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干燥,并給予充足的營養。
高超的留置導管技術是導管正常使用的前提,而高效的護理能降低感染,防止并發癥的發生。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不僅要嚴格要求自身,還應做好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指導工作,讓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導管的使用時間。
[1] 馬繼偉,王宏天,張 翥,等.216例滌綸套深靜脈留置導管應用回顧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9,10(7):607.
[2] 葉朝陽.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術與臨床應用[M].第2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42.
[3] 高 萍,劉永梅.長期頸內靜脈留置導管在血液透析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美容醫學,2010,19(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