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中(潞城市職業高中 山西 潞城 047500)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由此可以看出,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學生的運動興趣是在后天的運動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呢?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講課也是這個道理。如果體育教師能夠重視課堂導入,用精煉的語言,或者用小故事、創設情景劇等形式,明確授課目標,很快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他們的思維。相反,導入簡單而隨意,不僅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還會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因此,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中,用自己的激情感染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能夠投入其中。這樣,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來,就會很主動地學習,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一半。
我們在與學生們交往時發現,新教材剛發下來的時候,很多學生表現出興高采烈、躍躍欲試的心情。這說明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好奇心、有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遵循學習教材為主,輔導教材為輔的原則,進行合理搭配,最大程度地做到堂堂出現新內容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在制定課時計劃時也可如此。比如,安排一些籃球、羽毛球等項目,讓學生去練習這些項目,這樣做既完成了主教材的目標要求,也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在滿足了學生要求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在沒有新教材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在教學手段和練習方法上力求創新,激發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要用最簡單、生動形象的語言準確表達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引起學生聯想,使學生很容易地把握動作要領。比如:體操中的側手翻動作,如果教師能把它形象地比喻成一個滾動的車輪,告訴學生腰就是這個輪子的軸,背部是輪子的輻,腰背繃緊挺直了,這車輪才能滾動。這樣,學生很快就明白并掌握了這個動作。
在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任務而運用多種練習方法,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就會在興趣下積極完成教學任務。比如,短跑中的加速跑,這是很枯燥的一個項目,老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不外乎計時跑、直線跑和糾正錯誤動作跑幾種,有些學生在小學就這樣學,到初中還這樣學,他們的厭惡情緒可想而知。這就要求,教師要變換練習方法來提高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練習方法時,要與主教材緊密結合,掌握練習方法的數量,尤其在一節課中不能頻繁地轉換練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體育課和其他的課程不一樣,第一是戶外活動比較多,第二是運動比較多,這樣很容易使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身體感到疲憊。這樣,體育教師要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有一定的難度。在普遍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經常是喊喊隊、吹吹哨,學生們站站隊、跑跑步、做做操,長此以往,學生們的體育課印象就是吹哨、做操,更談不上對體育課的興趣了。因此,體育教師更應該探討研究課堂上提高學生們運動興趣的方法。經過長期實踐,我覺得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生的運動,能促進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能夠很明顯地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拔河活動、籃球運動等活動中,老師或當裁判、或當拉拉隊員、或加入到相對較弱的一組中,都可以拉近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此,我們還會用到生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比如:接力賽、個人對抗賽等等,通過各種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但是老師要注意及時加以引導,使學生明白比賽是為了鍛煉體能、增進友誼,不可因為比賽造成學生之間的誤會或沖突,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放松是緩解緊張的肌肉神經和情緒,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有效方式。但是,有些教師認為,中學生的體能比較強,體育課的運動量和強度對學生來講不算大,放松沒什么意義。所以,干脆就取消了放松環節。其實,這是不可取的。
體育新課標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在過去的體育課上,老師上完課,簡單總結之后就下課了,學生的積極性隨著課的結束而結束,沒有延續下來,直接影響到下一個課時的效果。如果老師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注重評價,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關注他們的每一次進步,能夠很好地延續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只要教師秉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理念,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潛心研究教學方法,用心關注學生進步,用自己的一腔熱情感染學生,一定能夠讓學生熱愛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