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瑩瑩(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21世紀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步向能力與綜合素養的塑造方向發展,高校的乒乓球教師在其教學改革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新的教學目標導向下,我們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以終身教育作為理念出發點,深度剖析了高校乒乓球教育中現存的問題,并且嘗試著提出具有相對可行性的治理對策,旨在為高校的乒乓球教育更好更快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乒乓球運動由網球運動演變而來,最早起源于英國,于1904年傳入中國,在接下來的近110年的里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中國的乒乓球技術已經長期雄踞世界第一位。
乒乓球運動具有趣味性強、變化性快、速度猛的特征,外帶對于設備無特別的要求,無性別、年紀、身高、技能門檻要求,可以增強人的靈敏度與身體的協調性,有利于塑造沉著、冷靜、敢于打拼的優良品性。
乒乓球運動是技能性要求比較高的體育運動,具有典型的開放式運動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訓練形式就是單球訓練與多球訓練。單球訓練雖說比較靈活,但是鑒于其對技術要求相對而言比較高,因而掌握其技術的時間周期往往比較長。多球訓練通過其不間斷的連續供球,提高了訓練的強度與密度,學生在駕馭此種訓練時難以運用技術能力。
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是健康就是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而現在新興的體育教育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終身教育”。追求身體健康同時也要追求心理健康,生理與心理健康并重。但是縱觀當前高校乒乓球實際教學還是比較強調學生掌握乒乓球技術,而非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情況。
現在的高校乒乓球課程的理論學習課時安排基本上都是一周一節課,一學期就是18課時,課時安排的太少,直接導致學生在如此有限的時間掌握乒乓球相關的理論與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差強人意,理論知識不夠扎實,導致學生在進行訓練時容易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
在高校開設體育選修課已經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一種重要教學模式,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大多數高校雖說開設了乒乓球選修課,而課時非常少,有時候在教務系統里面選課,學生人數太少,少于30人的時候教師不得不面臨取消此課的問題。而有時又面臨選課人數爆滿,帶大班,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還是沒有走出傳統的教學理念,基本上還是由老師進行主導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還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通過教師的示范動作與理論知識的講解,把乒乓球知識與技術動作要領以灌輸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漠視了學生的潛能的發揮,束縛了學生主動能動性與思維的發散性。
由于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及成長環境的條件各自迥異,造成了學生之間的乒乓球或者說體育素養參差不齊,外帶高校的教師長期受競技體育、應試教育的思想熏陶,驅動乒乓球課程時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進度來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采取層次教學等,沒有因材施教,教學內容一層不變,進而影響到了教學質量。
進行體育教學、課余鍛煉、體育運動訓練必須依靠相應的場地和器材,器材和場地是最基本的條件,但是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由于多種原因導致大部分高校的乒乓球選項課受到場地和器材的制約,影響體育課程的開展。
大多數高校的領導對體育課程的開設、教學質量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偏重于對相關專業課程的考察,雖說在高度上經常理論性的講是同樣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上,失之偏頗。相關的政策與制度空白,影響乒乓球教學質量的考核與管理。
乒乓球運動現在已經成為高校學生非常青睞的一項運動。但是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師配備出現嚴重的師生比失調,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出現“跨邊界合作”,其專業知識的講解、技術動作的示范可想而知不及科班出身的教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當前高校對學生的教學評價還是以結果為導向,以分數來衡量其學習情況如何。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與考慮,沒有注意對學生的主觀努力因素與技術動作提高幅度的考察,造成學生只知道這門課過了沒有,學分拿到了沒有。
在乒乓球教學過程中,穿插向學生介紹乒乓球運動的發展路程、未來的發展趨勢、新理念及新技術等,講解相關的乒乓球比賽的評分標準,在技術教學中向學生演示一些能夠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的技術,進而來提升學生對乒乓球的興趣,達到提高乒乓球教學質量的目標。
科技改變著教學手段,乒乓球教師要善于使用多媒體教室及相關信息技術,一個方面,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乒乓球比賽;另一個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使用視頻或者PPT等演示某一個技術動作要領。
(1)利用游戲與競賽活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轉換教學方法,使用游戲教學或者開展相關的競賽,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創造一種情景式教學,讓學生置身其中,“角色扮演”,例如,開展對墻托球比賽等,既能活躍氣氛,又能增加學生對球桿的認識。
(2)問題驅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把相應的教學內容轉換成問題的形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分組探討也可以,問題驅動教學,讓學生進入到教學的角色中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以小組探討形式或者個人思考方式來完成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習積極性得以提升又完成了教學任務。
(3)高度重視乒乓球課程。
高校領導應該轉變思想,高度重視體育課程,加大對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等配套設備的財政投入力度,制定相關政策與制度來提升乒乓球的教學質量管理與考核。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對優秀乒乓球優秀人才的引進工作,為乒乓球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從硬軟兩個方面去保障。
(4)合理的嵌入乒乓球基本功的訓練。
選修乒乓球課程的同學大多數對乒乓球有一定程度了解,有的學生甚至技術還比較成熟。但是普遍基本功不扎實,沒有經過系統、專業化的訓練,有必要在乒乓球課程里,教師要對學生嵌入式把站位、步法等等基本功要狠落實,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快的掌握得分技巧與領悟相關的技術要領。
(5)加快考試評價方法改革,發揮科學的導向作用。
當前的乒乓球課程的評價方法要轉變,可以從多方面來考評學生的成績,學生學習的態度、乒乓球技術提升的幅度、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技術駕馭深度等等來綜合評價學生的乒乓球這門課的成績。科學、合理、公證。
筆者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治理此類問題的對策,旨在為高校乒乓球教學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價值,推動高校乒乓球教學質量的突破性提高,乒乓球教學在我國的高校里面更加普及、更加有利于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讓中國的“國球”乒乓球技術一直走在世界的首列。
[1]林淑華.淺析如何提高普通高校乒乓球選修課的教學效果[J].科學與財富,2011.
[2]李冰.成都市普通高校乒乓球選項課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03).
[3]毛曉榮.高校乒乓球課綜合評價模式探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
[4]卞康榮.高校乒乓球選項課教學中的分組和信息互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