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微,葛 欣,隋麗麗,郎艷燕
(沈陽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基礎化學是醫學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它不僅承擔著學生從中學化學向大學化學學習過渡的任務,而且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以后從事醫學研究等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在本科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和課程自身的特點,在醫學類本科教學中存在諸多困難。為此,筆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基礎化學》教材每一章中都滲入了醫學的應用背景,為此,我們一方面合理安排課時進行基礎化學基礎理論的教學,另一方面側重對與醫學相關知識點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講授“稀溶液依數性”時介紹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緩沖溶液”章節講述血液中的緩沖系;“氧化還原及電極電勢”部分著重介紹離子選擇性電極和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等;“配位化合物”章節講述配合物在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配合物的解毒作用及抗炎抗癌作用等。
基礎化學教學主要是向學生傳授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現代化學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基礎化學的積極性[1]。例如,現行的《基礎化學》教材“分析化學”部分主要介紹的是經典的分析方法,缺少一些現代分析化學內容,由此,我們在教學和實驗中補充了一些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氣相色譜法等知識,讓學生掌握各種儀器的基本原理、應用范圍和操作方法。同時在教學中向學生介紹一些綠色化學、環境化學和納米材料等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醫學專業本科生人數較多,多采用大課授課方式,上課時主要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配以板書和多媒體輔助的傳統教學方式,再加上基礎化學內容廣泛、概念抽象,學生學習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為此,我們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強調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例如,在講解某一個知識點時,不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而是采用拋磚引玉的方式先提出問題,由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于一些較淺顯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可以采用組織學生自學、教師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另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要延伸至課下。通過這些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專題講座是向學生提供化學新信息、新技術和新動向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和培養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2]。現階段對大學生來說,僅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因此,我們每學期開展2~3次專題講座,介紹現代化學的新熱點和新事件。例如,介紹環境化學、計算機化學、能源化學、生物化學等最新化學學科的進展,介紹與化學相關的重要科技前沿領域的概況,講述社會生活中涉及化學的重大事件,使學生更多地了解化學研究的方向,開闊視野,培養其學習基礎化學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以教材知識為起點,搜尋更豐富的知識,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基礎化學考試可以實行知識與能力并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重點測試學生理解、掌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動手能力[3]。因此,我們對基礎化學考核方式進行改革。例如,基礎化學課程成績按100分計算,平時考核成績占10%,期末閉卷成績占70%,實驗成績占20%。理論課的平時成績包括階段測試、作業成績,還可以以小論文、文獻搜索、社會調查報告等形式進行;期末閉卷考試主要考最基礎的知識,注重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實驗部分將重點放在應用上,學生只要掌握實驗方法,借助實驗教材能進行實驗操作,就給予滿分。多年教學實踐表明,這種考核辦法能有效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許兵,姚天明,陳偉.醫學類和生命科學類基礎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7(12):83-84.
[2]喬雁,高之清,徐林,等.獨立學院無機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廣州化學,2010,38(6):258-260.
[3]李怡.醫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大家健康:現代醫學研究,2010,6(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