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震,林 玲,趙燕莉
(甘肅中醫學院藏醫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藏醫學專業培養的是身心健康、德才兼備、情智并重、全面發展的民族醫藥人才。藏醫學專業本科新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較為特殊的一部分,應受到社會廣泛重視。他們剛從高考的壓力中走出來,對大學的生活還沒有適應,理想和目標暫處于“真空”狀態,面對大學陌生的環境容易產生較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1]。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僅要做好日常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咨詢工作,還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建立大學生心理問題預警機制。因此,對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應成為藏醫學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本研究對新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當前新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及成因,為今后藏醫學院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據。
對我院藏醫學專業2011級本科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全面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通過調查,找出有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并為其提供及時的幫助和必要的干預,同時進一步強化和改進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2.1 調查方法 共發放問卷98份,有效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為93.88%,其中男53人,女39人。
1.2.2 調查表采用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心理教育中心開發的“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表(UPI)”網上測評系統。UPI 問卷由60道題目構成,其中關于身體癥狀16道,關于精神狀態40道和測偽題目4道(第5、20、35、50 題,不計分),幾乎涵蓋了大學生所有的煩惱,特別適用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另有4道附加題,主要是了解被測者對自身身心健康狀態的總評價以及是否接受過心理治療,有什么咨詢要求[2]。
1.2.3 研究程序(1)根據UPI 施測要求,在新生正式上課的第三個月統一安排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測試。(2)根據測試結果對新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類。在UPI 的篩選分類中,歸為第一類的學生必須達到以下幾個標準之一:總分>25分或第25 題“是否想輕生”回答為肯定或輔助題中至少有兩題作肯定回答者;歸為第二類學生的標準是得分為20~25分或第8、16、28 題中有一題作肯定回答者或輔助題中有一道題作肯定回答者;第三類學生標準是總分<20分者[2]。(3)對第一類學生中確診為有心理問題的(A 類學生)進行有選擇的面談咨詢,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學生心理分為邊緣性狀態、嚴重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心理健康。邊緣性狀態包括精神疾病邊緣狀態以及精神分裂癥。嚴重心理問題指持續時間較長的,不良情緒可能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對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產生一定影響的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指在近期發生的,內容尚未泛化,反應程度不太強烈的心理問題,常能找到產生原因,此類學生思維合乎邏輯,人格也無明顯異常。心理健康者一般是在測試中主動要求咨詢者,這些學生對心理咨詢感興趣或有某方面的心理困惑,經過面談可以診斷為心理健康。(4)對新生心理問題的性質和特點進行歸納分析,總結規律并提出對策。
第一類學生有明顯心理障礙,對這類學生進行進一步診斷,確認有心理問題的稱為A 類學生,該類學生需要進行持續的心理咨詢;第二類學生可能有心理問題但未形成心理障礙,將這些沒有嚴重心理問題的稱為B 類學生,該類學生可作為咨詢機構今后關注的對象;第三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大學生人格健康問卷調查顯示,第一類學生有24人(26.09%),此類學生有各類神經癥(恐怖癥、強迫癥、焦慮癥、嚴重的神經衰弱等),精神分裂癥傾向、悲觀厭世、心理矛盾沖突激烈,明顯影響正常生活、學習;第二類學生有27人(29.35%),這類學生存在一般心理問題,如人際關系不協調,新環境不適應等,這類學生有種種煩惱,但仍能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在53名男生中,第一類學生有8人,占男生總數的15.09%,第二類學生有13人,占24.53%;在39名女生中,第一類學生有16人,占女生總數的41.03%,第二類有14人,占35.90%。男生UPI 得分為8.98~12.52分,顯著低于女生的 9.87~15.35分(t=4.586,P<0.01),說明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女生。
UPI 中有4道關鍵癥狀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現:(1)認為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學生有7名(7.61%),這些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有的經歷了重大的家庭變故,有的父母夫妻關系緊張或親子關系不良,有的因高考失利而情緒低落,還有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也認為自己不幸;(2)常常失眠11名(11.96%),大多是因為高中時學習壓力太大造成的,進入大學后學習壓力減小,一些學生的癥狀逐漸緩解,但仍有部分學生存在睡眠問題;(3)想輕生有4名(4.35%),有的是過去有過輕生的念頭,有的現在遭遇挫折后認為活著沒意思,這部分學生需要我們第一時間給予關注;(4)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7名(7.61%),這部分學生又大體分為兩類,一類表現出抑郁傾向,另一類是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進大學后該干什么;(5)8名學生(8.70%)認為所學的藏醫學專業與自己的愿望不相符,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
此次調查共篩選出24名A 類學生,為進一步了解這部分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并及時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診斷、咨詢,我們隨機約見了部分學生(12名),每名學生的平均面談時間為50分鐘。根據面談結果,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了初步分類,無邊緣性狀態,嚴重心理問題學生1名,一般心理問題學生5名,心理健康學生6名。
(1)調查結果顯示,第一類學生僅占新生的26.09%,這一結果高于全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平均檢出率(20%)[3]。這說明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需要我們理性對待。
(2)藏醫新生最主要的心理問題是焦慮、抑郁、強迫、自卑等負性情緒。本研究的結果與其他同類院校一致[3,4],說明這確實是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有近1/3 的學生認為自己思想不能集中。分別有33.70%、27.2%和13.2%的學生選擇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缺乏自信心、在乎別人的看法,反映出學生不自信、自我評價不準確等特點,嚴重者則可診斷為神經癥傾向,這就要求我們及時給予大學新生相應的心理輔導,使他們順利渡過青年階段的心理發展過程,形成完善的自我意識。測試反映出學生的問題(列舉10%以上者)有: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33.70%);對臟很在乎(19.60%);總注意周圍的人(18.50%);情緒易被破壞(23.90%);思想不集中(32.00%);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36.00%);愛操心(26.00%);記憶力減退(36.00%);擺脫不了毫無意義的想法(11.20%);父母期望過高(15.10%);缺乏耐力(22.00%);情緒起伏過大(25.00%);容易動怒(26.00%);容易被人誤解(13.00%);站起來就頭暈(21.70%);曾經覺得自身健康方面有問題(32.60%);曾經覺得自己心理方面有問題(10.90%)。可以看出,學生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和愛操心兩個題目的選擇率也較高,都在25%以上,這是因為雖然新生還沒有真正面臨擇業的問題,但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讓許多新生對未來充滿焦慮、恐懼,他們擔心畢業時找不到工作無法回報父母等。
(3)藏醫學專業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好于女生。面談時我們發現,女大學生感受到更多的學業、人際關系及就業壓力等問題,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對她們給予特別引導。
(4)新生迫切需要解決成長和發展中的心理困惑。調查結果顯示,近80%的A 類學生雖然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但這些問題多是新生常見的發展性心理,如學習、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適應,認知偏差,性心理問題,就業問題等。如果通過面談得以及時解決,就能夠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適應期,以更好的姿態應對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3.2.1學校要高度重視 理性看待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及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幫助學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正確處理生活問題,加強對挫折的耐受力。
3.2.2 加強新生適應教育 藏醫學專業新生面臨新的教學環境、教學方法、人際關系及其生活方式的變化等,很多學生不能及時適應這些變化,所以對新生進行適應教育是必要的[3]。新生體驗到的抑郁、強迫、自卑、焦慮等情緒,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受到的支持、鼓勵較少,很多學生由此形成負性自我評價,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消極結果,認為自己不行。與A 類學生面談時我們發現,很多來訪學生不知道周圍的同學與自己有類似的困惑,以為只是自己有問題而產生心理壓力。解決這一問題要從其社會支持系統入手,大學生學習和人際交往與家庭的從小培養是離不開的,許多學生問題的產生都與藏族家庭環境的影響有關,要么父母過于苛求,一味責罵,沒有任何鼓勵,要么冷漠,無視子女的發展。
3.2.3 關注大學生特殊群體 從UPI 測試結果來看,藏醫學專業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男生差;從面談結果來看,高考失利的學生,家庭遭遇重大變故的學生,單親家庭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群。因此,班主任應盡快熟悉本班學生情況,對特殊學生給予特別關注。
3.2.4 幫助學生解決突出的心理問題 要對藏醫學專業的新生開展入學適應、時間管理、情緒調控、挫折應對、自我意識與價值觀探索等主題活動,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每一位新生更好地渡過適應期,促進其全面發展。
[1]王建中.UPI與SCL-90的比較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3):117-118.
[2]蘇亞玲,謝晉曉.大學新生的大學生人格問卷(UPI)心理健康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0):1133-1135.
[3]林靜.大學生人格問卷與癥狀自評量表相結合用于大學新生心理普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1):45-46.
[4]朱雙華,劉海雄.基于UPI的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07(5X):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