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曉飛(內蒙古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體育課教學的任務是傳授體育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和基本戰術,以及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方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拼搏的團隊精神;對體育院校專門學習體育的學生來說,還應培養他們的體育教學能力、組織競賽能力、裁判工作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因此,素質教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素質教育是嘗試將受教育者的情感調節到一定愉快的情緒狀態,從而使他們產生積極的素質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傾向。高校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模式,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方式,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總是與情感相關聯的。因為高校學生需要別人的認可接受的情感需要有人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果一個人生活在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到處對人鄙視,甚至討厭環境,他們的感情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那么這將是在心理上的嚴重失衡的狀態。為了幫助學生實現心理平衡,將素質教育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實現與社會其他成員的一致。調節素質教育的影響,教育應始終善于抓住機會,創造的情緒,并采取適當的方式來調整情緒,以最好的精神狀態,以提高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效果。情感在高校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生活中不僅僅只是一種情緒的體驗,更是會對學生的言行舉止和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感染力,在這種情況下,素質教育產生的是正效應,是會對學生的思想產生積極的作用,然而另一種情感,也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這樣的素質教育就會產生消極的作用,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進行說服教育和幫助,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思維方式的改變是需要長期的過程。只有首先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會產生真正的情感。
教學質量的優劣,是一個學校成果的直接體現,所以我們所有的教學單位,都會對自己的教學質量格外重視,并不斷在為提升質量而改革創新。通過對高校學生的調查了解,高校學校中,大部分具有優秀品格的學生,其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的心態也具有一定的能力水平。
(1)塑造學生的內在品質,讓培養的人才內外兼修。素質教育作為道德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應當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中,通過合理有效的活動形式去弘揚和培育。在各高校中,紛紛開展著很多培育學生誠實守信的活動形式,最普遍的是誠信考試倡議。每學期的期末,大部分院校都會在全校或者是部分班級開展此類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建立學生對于自身自覺品格的修養,在大環境下熏陶他們的對事物判斷的能力,塑造思想政治行為。
素質教育將為我們高校教育教學提供不可限量的提升,是因為它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內在品質,讓培養的人才內外兼修。培養他們在意志品質上的優秀,即是對學生未來的負責,也是對自身教學質量提升的選擇,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又反饋于學生的成才和院校的發展。在高校教育大跨步發展的今天,教學質量即是保證人才培養輸送優勢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們高校對自身優質特色的提煉和展示。
(2)素質教育既要堅持有效的傳統形式又要與時俱進。傳統的素質教育多采用人們所能接受的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工作。但是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素質教育也要與時俱進“以人為本”。需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以、促膝談心,找準學生的思想脈搏,通過談心、交流,溝通思想,有效地增強思想工作的效果。除此之外,高校學生的素質教育的現行教材內容老套、滯后,缺乏時代性。并且素質教育內容界定不清,內容設置與素質教育是融合在一起的。很多教材的內容并不能與時代相結合,不能解決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學內容不能讓學生充分信服,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效果達不到理想狀態。其次,高校并沒有根據學生自身特點、沒有結合具體的對象和獨特的內容對本省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并且現有的素質教育內容枯燥乏味、抽象不生動,特點不突出,顯得素質教育空洞乏力。不同年級的高校學生進行交流。這種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在高校里,素質教育的內容存在很大問題,必須要進行革新。
(3)素質教育要借助工作特點強化實際效果。一是在實行高校的素質教育管理中,任何形式素質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有通過社會發展的檢驗,才能評判區分出優劣,這是檢驗素質教育成果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評判一種素質教育模式是否合理的方式方法。將高校與素質教育分離開來理解,也從根本上放棄了素質教育的本質,造成學生的畸形發展,完全背離了我們教學育人的根本本質。素質教育發展下的學生培養,是作為中國社會發展轉型時期的重要能量儲備之一,應該是科學合理的發展,而不是單一的、不結合人的全面性的發展,也不是被動的、機械式的技能灌輸式發展。素質教育的合理發展,要求我們從技能培養和素質培養入手,全方位的去培養個體人的技能能力和素質能力。我們面臨的標準和要求將不斷嚴格和全面,所以必須是不斷的提高認識和具備開拓創新精神,為國家素質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課時的教學任務應具體。在一個課次中,教學任務必須有素質教育的教學任務,例如培養積極進取的集體主義精神。教學目標必須有素質教育目標,例如培養團隊競爭與合作意識。感受大眾傳媒對個人生活的影響,知道通過各種媒體和運用新技術能夠收集、解釋、傳遞現實社會中的各種信息。
[1]李世清.論高職院校素質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結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5).
[2]張國民,李艷,王曉琴.簡論素質教育的情感屬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2,(25).
[3]陶曉玫,劉媛媛.觀念 情感 策略——淺談成人學生素質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1,(15).
[4]徐志遠,龍宇現.代素質教育中素質教育的機制和規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