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文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德陽 618000)
高職院校課余體育訓練是指利用課余時間,對部分體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學生,通過運動隊、代表隊等形式進行系統訓練,全面發展他們的身體和智能,不斷提高專項運動成績而專門組織的一種教育過程。開展高職院校課余體育訓練是貫徹全面發展高職教育方針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課余體育訓練。一方面能更好地增強參加訓練的高職院校學生們的體質,另方面還可為群眾體育活動的發展,培養大批骨干力量,推動高職院校群眾性體育活動廣泛、持久地開展。促進廣大高職院校學生德,智,體、美等幾方面全面地發展。另外,還有利于促進校內、外各種體育競賽活動的開展,激勵廣大高職院校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熱情,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培養組織才干,形成生動活潑,文明健康的良好風氣,使職業技術知識的學習與豐富多采,饒有興味的積極性休息協調配合,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高職教育方針對高職院校教育目標的要求。
高職課余訓練應尊重現實、突出特征,高職教育雖說也是高等教育,但它的人才規格和培養形式、辦學條件等等不同于本科院校,這就都決定著高職課余訓練必須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特色。高職院校學制3年,隨著教育的改革,很多學校采取了“2+1或1.5+1.5”的模式,再加上校內軟硬件等原因,使得高職課余訓練必須按照自身的實際開展工作,建立起自己的體系。因此,高職院校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一條適合高職教育發展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課余訓練體系,讓課余訓練以“豐富校園文化、促進校際交流、提高學校聲譽和學生健康水平”為特征。
高職課余訓練應貫徹教育為先的方針:既然課余訓練是學校的一種教育形式,就應該“面對”目前體質下降、健康意識差的全體學生,使高職課余訓練以帶動全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為根本。有了這么一個根本,才可能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然而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祟,學校體育的群眾性基礎削弱,課余訓練的教育目標發生偏離。運動訓練究其本源就是一種教育的手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理念與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一致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所以高職院校的課余訓練以教育為先,從大多數學生利益出發,以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而學校體育則以其鮮明的實踐性特征與高職教育的要求一脈相承。就課余訓練來說,從本院人才培養的實際和體育的特點出發,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紅線貫穿到整個訓練的過程之中,形成為學院培養合格人才的價值取向,使課余訓練成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一項好的措施。
高職課余訓練是國家發展體育事業的意志體現,因此高職體育部門必須承擔和積極推進高職體育運動下的各項工作,改革不利于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做法,努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鍛煉。落實到高職的課余訓練上,則須把影響和帶動越來越多的學生去參加體育鍛煉為己任。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職課余訓練的一種不完整性和大眾性。正因為如此,加快高職院校體育運動事業的發展,促進課余訓練,改變精英式訓練的做法,使訓練更好地為人才培養服務,就顯得很寶貴。因而課余訓練要促進高職院校全體學生在“陽光下”進行鍛煉,而不只是對少數體育尖子搞爭面子的錦標比賽,如此按照高職的特點展開訓練工作,使課余訓練與陽光體育運動相互促動,共同推進學生的健康水平。
高職院校進行課余訓練必須服從并服務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旨在促進體育教育,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為此,高職院校進行課余訓練必須全面貫徹素質教育要求,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點,切實加強高職院校課外體育訓練工作的管理,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訓練與競賽,實行業余訓練,。以實現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
高職院校進行課余訓練的過程中,應始終將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注意陶冶他們的情操,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其良好的體育作風。要使他們的身體、思想、技術、技能都有長進。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師特別是體育教師都應以優良的作風、崇高的品質和思想境界去影響學生。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讓自己的言行真正成為學生的表率。實現訓練規范化、環境優美化、場地設施實用化、器械安全化,以此教育影響學生,使他們在訓練中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
高職院校進行課余訓練是整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主管體育工作的學校領導,首先應出面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尤其是學生運動員與班主任、班集體的關系,取得他們對訓練工作的充分理解與支持。其次在學校工作的統籌安排中,應保證有足夠的訓練時間,規范的場地、器材,以及訓練全過程中配套的后勤保障。對于因外出比賽耽誤學習的學生,學校應提供補課機會,以消除學生后顧之憂,保證全身心投入訓練。
課余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讓參加訓練的學生成為帶動其他學生運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這樣,課余訓練就會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從而促成全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并接受體育的教育。相反,為訓練而訓練,不去考慮訓練行為的示范帶動作用,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把高職的課余訓練與比賽打造成 “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結合學校的職業及專業教育特點,讓有不同技能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各種不同內容的或不同層次的訓練、比賽,使之做到既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才能、又能通過開展適當的比賽來切實推進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這正是高職院校進行業余體育訓練所需要的,只要圍繞此展開訓練,就能讓更多的、有各種不同運動技能的學生們樂于參與其中。越來越多的與所學專業結合緊密的、又可反映時代特點的、娛樂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得以開展。
高職的業余體育訓練,要把體育骨干學生的作為訓練對象,這些學生由于技能水平不足,不大可能代表學校外出比賽,然而他們卻扎根于廣大同學之中,一旦成長起來,其影響會更大,自然的,就能夠帶動大批同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同時他們和體育教師接觸緊密,容易理解教師的意圖,也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高效進行。如此就容易達到普及群體活動、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效果,使課余訓練與群體活動、體育課教學真正融為一體,從而保證高職體育任務的圓滿完成。
高職院校的課余體育訓練,只能根據高職學生的自愿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這是區別于專門從事專項運動的優秀運動員的訓練的一大特點。因此,要切實擺好體育訓練的位置,處理好體育訓練與學生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學習的關系,做到體育訓練與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學習兩不誤,這樣,才能取得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完成高職院校教育目標的要求。因此,必須安排好學生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學習和體育訓練的時間,把每周進行體育訓練的次數和每次訓練的時間,都固定下來,切不可占用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學習的時間,并要防止由于訓練和比賽任務過重,而影響學生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學習和必要的休息。如因參加重大比賽而缺課時,則應及時給于補上。當然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課的學習也不能占用課余體育訓練的時間,要做到在時間上互不侵犯,在工作上互相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工作,既要搞好體育訓練,又耍抓好他們的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學習,使運動隊、代表隊的成員,不僅在體育訓練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學習上,也能取得良好成績,促使他們身心協調發展全面發展的現時代職業技術人才。
總之,高職院校的課余體育謝練,是高職院校進行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對高職院校來說,廣大學生正處在走向健壯的青春時期,,這個時期進行進行業余體育訓練,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身體、提高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而且能為一些學生以后進行專項訓練,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攀登世界體育高峰創造良好的條件,對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