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順 雷紹奎
貴州省甕安縣人民醫院 貴州甕安縣 550400
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多由結石阻塞膽管,細菌感染或高濃度膽汁刺激黏膜引起,老年人的發病率較高。臨床表現為突發性性右上腹持續性絞痛,向右肩胛下區放射,伴有惡心、嘔吐現象,不及時處理預后效果不良[1]。目前實施手術的時機及方法選擇還沒有統一標準,本研究旨在通過臨床實際,分析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手術時機及方法,研究如下。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4月收治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患者124例,根據手術時機以72h為時限隨機分為兩組,早期手術組55例(發病小于72h)、延期手術組69例(發病超過72h)。124患者中男58例,女66例,年齡區間為39~70歲,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平均年齡為60歲。臨床癥狀:多數右上腹壓痛,膽囊腫大,肝區叩痛,少數伴有黃疸,舌苔黃膩等,輔助檢查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多達80%以上。兩組患者在年齡身高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其他預后效果進行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方法:早期手術組及入院后急診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根據情況行膽囊切除術、膽囊黏膜剔除術、膽囊造瘺術[2]。延期手術組入院后先緩解臨床癥狀,進行消除炎癥等處理,然后再進行手術。
診斷標準[3]: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診斷標準為:白細胞總數>10×109/L核左移,腹部X線攝片膽囊區可見陽性結石,B超檢查示膽囊增大,壁厚>3.5mm,內有強光團伴聲影,靜脈膽道造影膽囊不顯影。CT或MR顯示膽囊結石。有效率的評定:①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預后良好。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較好,預后好。③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預后差。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計學方法:本實驗的數據都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以P<0.05作為實驗結果有顯著差異的指標,χ2檢驗比較效率的差異。
觀察結果顯示早期手術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較好,術后并發癥較少,見表1。

表1 兩組預后比較結果
不同手術方法的預后比較效果如下,見表2。

表2 不同手術方法預后效果
手術時機的選擇:急性化膿性膽囊炎在急性發作的72h內,伴有穿孔,膽道梗阻,肝膿腫等情況發生時應立即進行手術,此時進行手術可明顯緩解臨床癥狀。但無并發癥的患者處理并不一定采用急診手術治療。72h后由于發病時間長,造成水腫嚴重,膽囊部位的解剖位置較模糊[4],延期處理當然也可能產生各種并發癥,手術的風險較大,應先采取內科抗炎癥處理,待膽囊觀察清楚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手術治療。臨床中,情況比較復雜,部分患者家屬由于經濟等原因限制,可能不進行較長時間的住院抗炎癥治療,要求盡快手術,對于這類患者手術時機的選擇應區別對待。
手術方法的選擇:急性膽囊炎臨床有三種主要的手術方式:膽囊切除術、膽囊黏膜剔除術、膽囊造瘺術。其中膽囊黏膜剔除術即膽囊部分切除術的效果較好,對于膽道的損傷較小,而且操作也比較簡單,對于水腫嚴重的患者更加實用。
老年患者需要特殊考慮,是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高發人群,急性發病時應立即進行早期手術治療,同時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老年人幾乎都患有心血管及腦部疾病,能否接受手術帶來的疼痛刺激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大因素,應注意麻醉及手術的方法,對于不能接受麻醉處理者,可考慮選擇膽管造瘺術,避免刺激心血管發病,導致更嚴重后果。
本次研究顯示:早期手術組發病時間小于72h,患者病情相對穩定,采取手術治療及早的緩解并消除了疾病體征,治愈效果好,總有效率高達92.73%,與延期手術組相比有很大優勢,但難免各個患者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所以也有部分患者病變發展迅速,臨床應結合體征決定采用手術方式及時機。延期手術組可能由于起病時癥狀不明顯、發展速度快,導致逾期治療并且水腫現象明顯,對手術的進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時需進行較為細致的觀察及消炎處理,使膽囊部位清楚便于操作,可能由于并發癥的存在,導致總有效率為88.41%,不如早期手術組。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的治療,手術時機及手術方法的選擇都非常重要,根據患者不同的身體素質、病理情況,病變發展速度選擇手術的最佳時期及最適手術方法。
1 周寧新.膽囊炎的類型與合理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6):322-323.
2 曹麗霞.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方式和手術時機的選擇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2,4(4):99-100.
3 阿不提·毛拉.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手術時機的選擇[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0):564-565.
4 李潤生,鐘成發,李少波.急性膽囊炎的手術時機與預后[J].中國實用醫藥,2012,7(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