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紅娟
(山西運城新絳縣人民醫院 山西 運城 043100)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以我院從2010年到2013年收治的23例高齡孕產婦剖宮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最小年齡35歲,最大年齡47歲,平均年齡(42±2.5)歲。23例患者均采用剖宮產的方法,對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對于高齡孕產婦均采用剖宮產生產的方法,在圍手術期內做好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主要包括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經過精心的護理以后,23例高齡孕產婦都順利完成了手術,未出現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新生兒健康狀況良好。
3.1 術前護理:在術前護理當中,護理人員要為高齡孕產婦創造一個整潔、安靜和舒適的環境,在孕婦入院以后,護士要詳細向孕婦介紹醫院的環境、責任制度、護理服務,并要求責任護士進行自我介紹。責任護士在術前要積極的與孕婦進行溝通,了解孕婦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況,保持其情緒上的穩定,樹立起對剖宮產的信心。高齡孕產婦因為第一次生產等多方面的原因,在術前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問題,很多孕婦擔心疼痛和手術的效果,以及手術中是否會出現生命危險,這一點在術前1d表現的更加明顯。對此,責任護士要耐心回答孕婦提出的問題,詳細的說明手術的情況及各種防范措施,尤其是各種急救藥品和器材的準備情況,消除術前出現的心理問題,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在手術之前,必須密切觀察孕婦的胎心、胎動和有無宮縮,耐心的講解手術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幫助孕婦做好剖宮產術前準備。
3.2 術中護理:在手術的過程中,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這種關系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的,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進行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嚴格完成主刀醫生的要求,操作要做到快、準、穩,要配合主刀醫生做好手術。在手術過程中必須解決孕婦的恐懼心理,手術室的護士要詳細介紹手術室的環境、麻醉方式,讓孕婦對麻醉有詳細的認識。手術取出嬰兒包裹以后,要與產婦進行皮膚接觸,讓產婦體會到做母親的喜悅,并告知母親嬰兒的性別,出生的時間,雙胞胎要做好的出生標記。在手術過程中,巡回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四肢末梢的循環狀況,手術室的溫度要控制在24℃-26℃,濕度控制在40%-60%,給產婦創造一個良好的手術環境,手術過程中使用的紗布、紗墊、沖洗液、靜脈液要用溫鹽水浸泡,溫度要控制在37℃左右,減少對產婦的刺激。在術中護理當中,新生兒窒息的預防與護理非常重要,對于懷疑有胎兒宮內窘迫的產婦,要采取吸氧等措施,新生兒取出前要準備好所需的氧氣、搶救臺及其他搶救用品。產婦麻醉以后要采取仰臥位,采取左傾20°-30°,減少對下腔靜脈的壓迫,防止胎兒缺氧等情況出現。胎兒取出以后要立即擦干凈口鼻黏液,要采取平放頭后仰,要用一次性吸痰管將新生兒的鼻咽部的黏液吸出,保證新生兒的呼吸順暢,并要注意保暖等措施。
3.3 術后護理:手術結束產婦進入病房以后,護士與麻醉醫生及巡回護士做好交接工作,護士要詳細檢查產婦的身體狀況,指導產婦進行術后康復。產婦回到病房以后要采取去枕平臥位,如產婦出現嘔吐的現象可以讓頭側向一旁。術后2-4h翻身一次,保證產婦正常的靜脈回流,這樣能夠獲得更加舒適的感覺。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產婦的心理特征,將生命體征作為產婦術后恢復的主要指標和評價產婦恢復情況的基本資料,其中要重點觀察產婦的脈搏、呼吸、血壓情況,一般出現脈搏加快、呼吸急促和血壓下降等癥狀要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必要的搶救措施,配合醫生做好產婦的搶救工作。切口的愈合情況,對產婦的健康有重要影響,傷口滲出物是愈合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但是過多的傷口滲出物會影響到切口愈合的時間,在術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傷口滲血、滲液、子宮復位和陰道流血情況,如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報告主治醫生。無異常情況下要每天更換敷料,必要的時候要采取物理治療輔助治療。檢查產婦的尿管是否暢通,尿液的顏色和量是否正常,避免出現打折、堵塞等現象。產婦的尿道口要每日早晚各消毒一次,術后12-24h拔出尿管。鼓勵產婦術后及時活動,增加胃腸的蠕動,如出現便秘等現象,可以采取熱敷法、開塞露等,幫助產婦及時排便。術后并發癥是護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其中術后出血的護理最為關鍵,如產婦有術后出血的現象,要建立兩路靜脈通道。一路給予5%GS500ml加宮縮素10-20U靜脈,維持4-6h。另一路用于手術后補液、輸血、輸入抗感染藥物等等。護理人員要在術后2h內,每15-30分鐘按摩子宮,嚴密觀察產婦陰道流血及宮縮情況,注意宮底高度,防止出現血塊堵塞宮口,導致子宮內大量積血的情況出現,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通知值班醫生,爭分奪秒配合醫生處理,保證產婦生命安全。
[1]王慧芳,張樂群,耿水英.臨產婦的心理狀態及護理[J].中國婦幼保健,2005年17期
[2]范玲,吳連方.產婦分娩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