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陳 偉
高職院校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的審定,需要通過其內部審計來完成。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內部審計機構在內部管理和審計時,對所審計的內容進行公平、公正、合法、有效的評審,履行校方賦予的權力,通過對審計項目和內容進行認真咨詢和評價。高職院校內部審計職能所包括的各項監管措施既獨立又相互之間保持聯系,其存在目的都是為高職院校教育的發展服務。
本文從高職院校職能的表現入手,通過審計的特點、發展軌跡和對未來發展的展望,來闡述高職院校內部審核對高職院校建設發展的重要性。
(一)參與高職院校教育投入經費的使用,為高職院校建設服務。高職院校在新政策的指引下,自主辦學的權力不斷增強,對學校的經濟產生很大影響,同時,這種方式的取得,也使高職院校的名譽和財力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和鞏固,為了在人才領域和知識界取得競爭的優勢,對學校制定統籌規劃和發展方向是學校在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因素。要做到這點,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提高辦學經費的監管力度和使用效益。學校制定發展目標,這需要充足的辦學資金來保駕護航,沒有資金的支持,辦學發展的目標很難實現。財務審計在這一過程中的參與,不僅可使經費使用更趨合理,而且可以使經費使用產生效益最大化。保證“好鋼用到刀刃上”,使辦學經費發揮最大的作用。
2.保障高職院校發展的健康有序。高職院校內部審核制度的建立,可使高職院校經費的混亂使用和浪費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對各種利用財務進行的違法犯罪能夠嚴格約束,為高職院校經費的科學使用鋪平道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特別強調財務審計的監管性,要把學校財務管理看成學校發展的重點,在資金使用上要嚴格規范使用程序,維護國有財產的完整,保證高職院校資金為教學科研服務。在審計程序上,要對具有審批權力的干部進行離任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此舉可提升在任干部對經費審批的責任感。社會經濟的逐利現象,也會影響到高職院校干部的工作方式,在學校所有與經濟有關的活動中,難免出現違紀貪污現象的發生,這些現象的出現,是對高職院校形象的嚴重損害。為防止這種現象的出現,加大審計部門的監管力度,加強資金流轉手續流程的審批制度,對防止出現危害國家學校財產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監控制度,為學校辦學資金增效
1.提高防患意識,保證校資金的保值。高職院校的物質基礎技術水平與嚴格的管理制度,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條件之一。但從現狀看,不少財會部門都沒有詳細的高職院校資產年終報告。從認知上缺乏管理職責意識,導致資產使用效率的低下和浪費,因此,提高防患意識就顯得十分必要。通過科學有效的資產調度,加強對固定資產使用處置的監督,實現對所有在校資產的有效控制,從而達到提高效益,保值增收的目的。
2.控制成本,節約資金。高職院校財政投入是由政府財政專款專用,還包括一些社會的慈善捐贈。對這些資金的使用,內部審計就成為必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政府對高職院校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花小錢辦大事成為高職院校內部審計的目標和方向。
3.強化監管力度,避免經濟風險的出現。由于高職院校內部沒有強有力的法律懲治的執行力度,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被金錢腐蝕的干部,使用違反手段造成國有資金的流失。因此,為了杜絕此類現象的出現,在高職院校財務監管過程中,應導入法律監管措施,時時提醒高職院校財務工作人員,認清工作性質,防止財務問題由內部產生。
(三)嚴格照章辦事,提高高職院校管理制度的執行力。高職院校內部財務審計和社會上財務審計有明顯區別,它具有提高高職院校內部服務理念的特點。通過內部審計,來促進學校管理和辦學效益。高職院校領導者不僅要有管理教學知識,同時還要具備經濟思維。在高職院校整體規劃過程中,領導是規劃的倡導者和執行者,財務監管將是規劃過程中的監督和科學導引著,在經驗與執行力的雙重作用下,提高高職院校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
(一)高職院校審計促進事業發展。高職院校績效審計的最終目的,是要在監管下使高職院校建設得到健康發展。現階段,高職院校發展所遇到的問題出現在資金上,辦學經費和學校基礎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怎樣把有限的教育投資投入到學校建設中,使資金投入能產生最大的效益,這些都需要審計的嚴格把關。
(二)以責任促發展,以發展來發現培養人才。高職院校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資源,為國家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和付出。財會審計干部的工作職責在審計,要做好這項工作,一是要有責任心,要有責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在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做好本職工作,防止貪腐現象的發生。二是加強完善財務監管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提高管理業務水平。
(三)通過內部控制審計保障高職院校發展的資財安全。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審計是通過對本單位資金周轉、財產的審查、分析、測試和評價,從而對校內部控制的資產進行科學的審計與研究。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內部審計的職能是對學校內部實施的再次確認。實行并強化內部控制審計在這里是十分必要的。無論對高職院校辦學資金和固定資產的安全利用,還是從法律角度考慮,都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而建立起這樣的內部控制系統,就必須重視有利于控制制度和控制措施真正落實的內部控制評價。
(一)服務職能的內需化。我國財務審計一直以來都是國家權力機構的強制措施,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深入,審核職能已由強制性轉變成為自律性的過程。在監管機構的導引下,又向服務型審計轉變。
在內部審計不再是以監管貪腐為唯一目的的時候,它的出現也能為集體創造出效益時,不同的單位和企業包括高職院校,都自覺地產生了對集體內部進行審核的要求。其正在由強迫接受型向需求型轉變,這種需求的變化正隨著高職院校內部審計的增多而更加明顯。
(二)服務職能的綜合性與多樣化。內部審計制度剛建立之時,其作用有限,內容單一,只是行使財務的監管作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建設,資金流量和來源都比以往大有增多,學校科研、建設的幅度和資金都在加大,相對應的監管力種類也在增加。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人員要適應當前工作形式和思路,在努力工作是前提下,做好財務收支審計,不斷掌握其他審計方式,做到能駕馭綜合審計的局面。
(三)服務職能要與社會接軌與國際同步。為適應當前社會發展腳步,提高高職院校的內部管理水平,是高職院校內部審計的發展方向和價值目標。如果高職院校內部審計不能與社會潮流接軌,那么高職院校的內部審計就會在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很難發展。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內部審計的價值取向認同的同時,還要對其內向服務性與服務職能和服務方式進行完美的結合。高職院校內部審計要堅持采取開放的態度,在服務上堅持局部內向性的定位,以更好地發揮高職院校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
1.李學梅.2010.高職院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四個主要增值點[J].財會月刊(中旬),4:70。
2.薛友麗、曹夢菲、蘇長江.2010.高等學校內部控制審計框架構建[J].中國管理信息化,18:50-52。
3.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 號——高職院校內部審計[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