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忠艷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1937年7月15日,共產黨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提出:中國共產黨擁護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的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管轄[1]。宣言成為了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合作基礎。《宣言》存在的一個潛在的問題是國民政府沒有公開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問題,此后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一些磨擦以及一系列的談判都是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的。
1944年3月12日,周恩來在延安各界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九周年大會上發表《關于憲政與團結問題》一文,要求承認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2]。1944年,共產黨代表林祖涵同國民黨政府代表在西安會談,從軍事、陜甘寧邊區、黨的問題等多個方面對國民黨提出要求和意見,其中在陜甘寧邊區問題上提出國民黨承認中共在全國的合法地位,在關于黨的問題中提出“依照抗戰建國綱領之規定,予中共以合法地位”。但是國民黨對于此次會談并沒有表示出應有的誠意,在林伯渠動身來談判之前蔣介石就公開提示各負責人員:“(一)說明中共之國際性,使歐美人士明了其陰險可怕,實不同于歐美各國之共產黨;(二)指出中共系百分之百的實行共產主義,其所謂奉行三民主義者,純系掛羊頭賣狗肉之偽裝;(三)切實說明中共軍隊完全為烏合之眾,實不堪一擊。[3]由此可看出,國民黨此時對共產黨提出的要求只是一味地推諉,要求共產黨代表對提案進行修改,修改后還是表示所提出之二十項項目雖然與以前比有所減少,但內容并沒有改變,所以不能接受也不能轉呈,后來在林祖涵的據理力爭下,國民黨代表把林祖涵提交的提議案轉呈給中央政府,但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結果。這一時期國民黨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共產黨的決定是因為國民黨在戰場上失利,英美輿論批評甚多,國民黨內部也明顯地發生了嚴重的意見分歧。國民黨此時的談判仍然是為了應付國內外的輿論,所以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關于共產黨爭取合法地位的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參加舊金山會議的問題。參加會議的代表團組成人員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爭論的一個焦點。在具體名單出臺之前,中國駐外大使表示:這個代表團的組成應有廣泛的基礎,應包含各種不同政治主張的代表,以便向世界昭示我們的代表團是真正的全國性代表團。蔣介石則僅對幾個無黨派代表人物感興趣,3月19日出席舊金山會議的代表團名單公布,由8人組成:王寵惠、魏道明、胡適、施肇基、胡霖、吳貽芳、宋子文、顧維鈞。這個名單說明這個代表團只是代表執政黨——國民黨。早在這份名單公開之前,共產黨已經提出了自己的要求。1945年3月7日,周恩來致信王世杰,提出“關于四月之舊金山會議,敝黨中央堅決認為,如欲使中國代表團能真正代表全國人民的公意,則代表團的人選必須包括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民主同盟三方面的代表,絕不應單獨由國民黨政府人員代表出席,此項要求如不能得國民政府之采納,敝黨方面將堅決反對此項分裂之舉措,并對貴黨所一手包辦之代表團在國際會議上所作之一切言論和行為保留自己的發言權。”[4]蔣介石最后作決定指派一名代表加入代表團的主要原因是羅斯福給蔣介石的建議。董必武被任命為中國代表團的正式代表。
綜上所述,共產黨在參加重慶談判之前并沒有取得在全國的合法地位,參加談判的一個主要議題是爭取合法地位。“8月29日周恩來、王若飛舉行茶話會招待各界人士,說明共產黨要求國民黨政府實行中共25日公布的《對目前時局的宣言》中的六項措施:承認解放區政權和抗日軍隊,劃定中共軍隊接受日軍投降的地區,承認各黨派合法地位,召開各黨派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的會議商討各項重大問題等”[5]。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判,10月10日在桂園張治中公館簽訂《國共代表會談紀要》。《紀要》中關于國民大會問題沒有達成協議,但是“雙方同意將此項問題提交政治協商會議解決”。在黨派合法問題上,政府方面表示“各黨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為憲政常軌,今可即行承認”。
早在1944年8月,共產黨就已初步形成建立聯合政府的設想。共產黨首先試探性地提出聯合政府的主張。18日,周恩來致電董必武、林伯渠,請他們試探改組政府,然后由此政府召開真正民選的國民大會,實行民主。9月15日,中共代表在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三次大會上公開提出了廢止一黨專政,建立各黨各派聯合政府的政治主張。“這是連續7年來始終承認國民黨一黨當政的國民政府為中央政府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公開向國民黨政權的合法性提出挑戰”[6]。從此,中國共產黨為了建立聯合政府與國民黨展開了一系列的談判。
共產黨之所以選擇在這一時期提出“聯合政府”的口號,一方面是由于美國對蔣介石實行的內戰獨裁政策非常不滿意,需要中國有一個穩定的環境;另一方面是由于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戰場的潰敗引起了人民的不滿,國民黨的威信開始下降。
在共產黨提出建立聯合政府之后,蔣介石并沒有完全同意,共產黨繼續進行談判。11月10日,周恩來飛抵重慶準備與國民黨談判,這次談判仍然是無果而終,國民黨允許共產黨代表參加政府和軍事委員會,但只是掛名,毫無實權,國民黨并無改變一黨專制的誠意。22日,周恩來和董必武到赫爾利寓所會見王世杰,王世杰表示不準備放棄一黨專政。蔣介石拒絕了赫爾利在延安與毛澤東簽署的協定,提出另一草案,主要包括三條:中共派代表參加政府和軍事委員會;共產黨將一切軍隊交給國民黨、國民政府和軍事委員會,進行整編;承認中共合法。[7]毛澤東指出蔣介石的建議相當于完全投降,這樣國民黨與共產黨的談判陷入了一個僵局,周恩來返回延安。
1945年1月24日,周恩來再次自延安飛抵重慶,與國民黨進行有關召開黨派會議籌組聯合政府的談判,但是蔣介石宣稱“聯合政府是推翻政府,黨派會議是分贓會議”。蔣介石的態度實際上導致了談判又一次陷入僵局。
鑒于聯合政府的構想沒有得到蔣介石的支持,共產黨開始策劃建立解放區委員會。建立解放區委員會是在同國民黨進行關于聯合政府談判的時候已經制定的政策。“1945年6月19日共產黨七屆一中全會第一次會議在討論關于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問題時,周恩來說:國民黨如果獨裁地召開所謂國民大會,我們就召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同他對立。”1945年7月1日各解放區紛紛派代表參加籌備解放區人民代表大會,14日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籌備委員會隆重開幕,通過了關于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選舉事項的決議[8]。22日《申報》載:“延安為與渝對抗起見,業已決定召開人民代表大會,于十八日舉行中國人民軍備委員會會議”[9]。國民黨對于解放區委員會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本黨同志對中共問題之工作方針決議案》指出:本黨本著團結抗戰之精神,數年以來,對中共問題堅持以政治方式力求解決,今后自仍應本此既定方針,繼續努力。……乃中共最近更變本加厲,提出聯合政府口號,并陰謀制造其所謂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企圖顛覆政府,危害人民”[10]。
重慶談判雙方最終沒有就組建聯合政府的問題達成一致,但是雙方確定召開各黨派代表及無黨派人士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和平建國大計,這對爭取組建聯合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例如召開國民大會、解放區的政權等問題,留到召開政協會議繼續商討。共產黨認為會談本身是成功的,周恩來代表中共指出“在《紀要》中政治方針是確立了,人民的權利有了規定,軍隊國家化有了改組的辦法,只是地方政權未能得到適當解決”。[11]
共產黨提出的組建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了民主黨派的認同與支持,也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同時共產黨也采取了一些具體的措施來爭取民眾的支持。1945年,朱德在七大的軍事報告中提出今后的工作重點是應加強優待抗日軍人家屬、撫恤傷亡、安置殘廢軍人及退伍軍人的工作。
在爭取民眾的支持方面,蔣介石并不是完全無所作為的,他在抗日戰爭期間也作出了爭取民眾支持的努力。1945年7月7日,“蔣委員長對抗敵負傷成殘患病將士至為關懷,將‘殘’、‘傷’、‘病’犒賞金額增加,并頒慰問詞”[12]。21日,國民政府公布抗戰守土文職人員,從優給予退休撫恤金條例。蔣介石這一時期已經開始注意提高傷殘士兵的待遇,這對軍隊和社會的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日本投降之后,蔣介石發表聲明:“為使人民休息,特令所有全國本年應征兵額即行停征。”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戰士授田法》,制定了抗戰軍人授田辦法,“借以保障抗戰軍人的戰后生活。授田區域應盡量集中,以便集體經營,抗戰軍人授田后,仍應予以軍事學科與術科之訓練,以期寓兵于農、建立兵農合一之體制”。國民黨政府采取的戰士授田法可以爭取士兵的支持,在戰爭結束后士兵就可以成為社會的穩定因素,雖然后來因為自身條件以及社會因素的制約沒有實行,但這種政策在民眾中產生了重要的反響。
國民黨提出重慶談判的意圖是使共產黨處于被動地位,但是共產黨借此機會得到了更廣泛的民眾以及民主黨派人士的支持。8月28日毛澤東到達重慶時在機場向中外記者發表了書面談話:“現在抗日戰爭已勝利結束,中國國內即將進入和平建國時期,當前時機極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13]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張治中回憶錄[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
[2]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四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3]楊奎松.失去的機會——戰時國共談判實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4]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十五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年譜(1898-1949)[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6]楊奎松.抗戰結束前后中共爭取"聯合政府"的斗爭[J].http://www.yangkuisong.net/ztlw/sjyj/000096.htm.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劉少奇年譜(1898-1969)(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8]中國解放區人民代表會議籌備委員會隆重開幕[N].解放日報,1945-07-14.
[9]延安準備召開人民代表會[N].申報,1945-07-22.
[10]秦孝儀,主編.革命文獻(第76 輯)[M].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案匯編(上),1978.
[11]重慶談判紀實[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4.
[12]蔣委員長慰榮軍書[N].大公報1945-07-07.
[13]重慶文史資料選輯:第1 輯[M].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重慶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