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慶愛
(延邊大學 師范學院學科教育教研部,吉林 延吉 133002)
朝鮮族學生大多成長在母語環境中,學生在大環境下存在著詞不達意、詞匯貧乏等現象,這種現象要求我們在進行漢語詞匯教學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朝鮮族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控制詞匯教學的分量和難易度,真正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將聽說能力放在首位,科學地設計與實施漢語詞匯教學工程。
朝鮮語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兩種語言由于文字借用等原因自古以來就相融相通,但是我們無法追求在詞匯上的完全對應,因為融入朝鮮語中的漢字詞并不是同一個時期一次性輸入的,融入朝鮮語的時間不同,也導致漢字詞的語義有所不同。當某些漢字詞被韓國語借用后,隨著朝鮮語的發展,詞義再次發生擴大或縮小等變化,最終導致兩種語言中對等詞的內涵和外延并不相等,也就是說存在交錯現象,或者內涵和外延大小不一。實際教學中常出現由于朝、漢詞語用法不同,導致用詞不當;由于學生了解的詞義層次單一,只知某一詞與朝鮮語詞的對應義,不知其引申義,從而導致詞語使用錯誤;依據運用母語知識和已知漢語知識造詞的現象。
漢語的魅力之一就是詞匯豐富。據統計,《現代漢語詞典》里字和詞的比例約為1:6,這個數字大致也就是語素和詞之比。按照這個比數,漢語從語素到詞擴大了五倍。漢字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構詞條數在200個以上的漢字有10個,最多的“子”可構詞668 條。由此,可以看出掌握大量的語素對詞匯的記憶有很大的幫助。
低年級學生思維具有以下特點:首先,具有直觀性,對借助語言、文字傳授的間接經驗,學生難以理解。其次,缺乏普遍性,在思考問題時常常容易受局部情況的約束。再次,缺乏迂回性,逆向思維困難;最后,具有現實性強、假設性差的特點。教師要重視學生詞匯學習的動機、興趣、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在文中找名言警句、優美語句,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激發起他們學習詞語的興趣。教師應當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結合學生的詞匯學習心理特點,加強對詞匯學習策略的能力,促進漢語詞匯的學習。
其一,接觸生詞。獲得語言輸入是詞匯學習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接觸新詞,比如閱讀書籍、觀看電視節目、收聽廣播以及閱讀報刊雜志等。以《慈父與恩師》為例,“東張西望、擦、皺皺巴巴、無地自容、膝蓋、羞愧、名譽、輕舉妄動”。這些生詞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很難,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常用的高頻詞語,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查找工具書等方式理解這些生詞,還可以利用錄音機先聽一兩遍生詞錄音,然后大聲跟讀生詞,對于不理解的生詞及時查看詞語解釋。
其二,把握詞形和詞匯學習的重點。學好詞形和詞義的聯系對詞匯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以《犟龜》中“遺憾”為例,我們可以從字形入手,對“遺憾”進行拆分,“遺”可以拆成“貴”和“辶”,意思即把富貴送走;把“憾”可以拆分成“忄”和“感”,意思即感覺和心情。所以,“遺憾”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把富貴送走以后的心情和感覺,引申為把好東西送走以后那種可惜的心情。
其三,詞義所涵蓋的面更廣,包括概念意義、內涵意義、社會意義、感情意義、聯想意義、搭配意義、主題意義。以《我的五樣》為例,把生詞按照以上七種意義分類講解。概念意義:“墓冢”這個詞;內涵意義:“冥思苦想”這類詞;社會意義:“甄別”和“商榷”這一類詞;感情意義:“瞠目結舌”這類表示感情的狀態性詞語;聯想意義:“雛形”;搭配意義:“偌大”這個詞是很典型的形容詞;主題意義:“不啻”“犄角”在文中分別是“如同”和“角落”的意思,在學生掌握和理解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偏差,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可以進行同義詞的辨析,針對不同的主題環境進行分別講解。
其四,詞匯的意義是詞匯的核心。學習詞匯的意義不僅要求學習詞匯的概念意義,而且要求掌握詞的引申意義,語體色彩、文化內涵、特定語域,詞與詞之間的同義、反義、上下義、同形或同音異義等。為了使學生獲得可理解性輸入,從而促進詞匯的習得,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當綜合講解詞匯的語義值和語用值,并在必要時介紹詞匯的文化內涵。語義學研究語義的一個重要方法——語義成分分析法是教學中提高學生對詞匯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近些年來,隨著任務型教學法的興起,詞匯教學也可以通過詞匯任務的設計與實施,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通過意義協商方式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掌握。
其五,詞的運用既是詞匯學習的目的,也是詞匯學習的途徑。根據Swain 的輸出假設,通過運用所學的單詞,學生可以意識到詞匯知識結構中的不足,并為其檢驗假設提供機會。同時學習者在運用中所獲得的反饋也可以幫助他們修正自己的語言輸出。以《嫦娥奔月》為例,教師可以給出下面的提示: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思念期盼,后羿追妻,智斗逢蒙。然后根據以上順序練習復述,按“自由練習——同桌互述——小組嘗試復述——指名復述”的程序進行復述練習,最終達到了解課文主旨、有感情地講述神話故事的教學任務,這使學生不僅對詞匯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還可以對自己學會的詞匯運用自如。
詞語的學習與掌握對言語能力與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一些寓教于樂的活動,使學生快速學習并熟練掌握詞匯,培養學生的發展性思維。
朝、漢兩個民族對客觀事物的分類標準和角度也不同,造成朝、漢詞義系統中相當一部分看似相對應的詞語所代表概念的內涵并不完全相同。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應講明詞語的語言概念意義,并講明該詞特定的文化背景。如“意思”一詞,它原有的解釋有很多,如思想、心思、意義、道理、意圖、用意、意志、神情、情趣、趣味等,但是它的引申義也有代表心意的宴請或禮品的表示。
綜上所述,對朝鮮族學生來說,漢語詞匯教學是一種基礎性的語言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必須采取與漢語詞匯特點、詞匯學習心理、詞匯運用、發展思維、文化背景知識相結合的原則。
[1]呂必松.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王建勤.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與漢語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3]呂亞梅.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詞匯教學之我見[M].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1(9).
[4]熱比婭·吐爾孫.淺談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詞匯教學[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