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鳳春
提高教師培訓質量是教師培訓工作的首要問題,近年來我市圍繞“有效教師培訓”主題開展調研活動,一方面梳理了教師培訓曾經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引發對未來教師培訓工作的思考。基于調研結果,筆者試探尋當前教師培訓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面向未來提出解決教師培訓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有效教師培訓即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必須樹立現代、科學的培訓理念,即注重教師(被培訓者)主體性的培訓理念,關注主題的需求、主體的參與、主體的提高、主體的認可;注重教師(被培訓者)全面發展的培訓理念。體現在培訓計劃、內容、方式、組織、管理、評價等對實現培訓目標的影響程度,體現在對教師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實踐能力的影響程度,體現在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程度。
自“九五”以來著眼教師崗位練功到“十五”以來的教師新課程培訓;從計算機培訓到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從單純依靠人網培訓到依托“天網、地網、人網”三網進行培訓;從推進素質教育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高度關注農村骨干教師、薄弱學科教師的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從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部門對教師培訓的大包大攬,到新時期教師培訓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層中小學……無不記錄著教師培訓內容、方式、目標、理念的變化……教師培訓工作從未停歇腳步,與教師、學校、學生相伴成長。
1.新課程、新理念已經改變了教師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師角色、學習方式、評價方式逐漸淡出歷史舞臺,新課程使學生、教師、學校煥發勃勃生機。
2.教育技術能力成為教師專業化的顯著標志,教育技術能力應用水平對原始課堂教學提出巨大挑戰,正在改變著教師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
3.教師接受了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一紙文憑受用終生”的觀點早已跟不上時代要求,以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為標志的教師專業發展成為教師職業訴求,教育、教學、研究、學習逐漸成為教師的專業生活方式。
4.教師培訓工作重心下移的理念已被校長、教師接受,學校既培養學生又促進教師發展,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學校主動為教師發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5.建立了教師培訓的省、市、縣、鄉、校的五級管理模式,形成樹狀管理網絡,強化屬地責任,實行逐級考核的有效管理機制。
有效教師培訓與社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是龐大的系統工程。管理者、培訓者、教師各行為主體的作用發揮;政策環境、管理制度、評價制度的機制保障;培訓資源、培訓途徑、培訓模式合理配置等,都直接影響培訓的有效性,當前教師培訓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整齊劃一的培訓理念制約著個性化教師專業成長。校長沒有真正接受新時期教師培訓工作理念,影響學校在教師培訓中陣地作用的發揮。部分校長注意力只盯在培養學生上,忽視了學校同時肩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歷史責任,學習型組織建設不力,教師培訓經費擠占挪用現象嚴重,學校校本研修責任擔當不夠,沒有幫助教師形成教育、教學、研究、學習合一的專業生活方式。
2.學校管理體制不暢,用人不力,嚴重制約著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的領導者、管理者應安排主要業務領導擔任,個別學校繼教管理者身兼數職,分身乏術,無法深入開展工作。有些學校對繼教領導者、管理者使用缺乏長遠打算,走馬燈式地換人,工作失去連續性,責任無法落實到人,很難保證繼續教育工作質量。
3.人事、工資制度屬地執行不力,影響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主體意識。人事制度、工資制度屬地執行不力,如,教師從2002年至今評職晉級擱淺,職稱工資、陽光工資、績效工資一直不兌現,學校激勵機制太少等現實,嚴重影響著教師參加培訓積極性。繼續教育考核雖與評職、晉級、年度考核掛鉤,但大多停留在書面或口頭上,很難引起領導和廣大教師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源動力離不開和諧的外部環境。
4.進修學校對基層校本研修指導作用發揮不夠。進修學校作為中小學的學習和資源中心實在牽強,“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職能發揮大打折扣。由于缺少有力的資金支持,舉辦各級各類培訓或典型學校的經驗交流活動開展明顯減少。
5.培訓機制的不健全影響著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質性提高。教師培訓存在這樣一種現象:經費緊張時因為經費止于培訓;免費培訓時因為崗位編制壓力止于培訓,客觀上無法選派具有成長潛質的骨干教師參加培訓;學校勉為其難張冠李戴安排培訓對象,浪費了巨大的培訓資源。
6.一鄉一校寄宿制學校的誕生,給學校管理和教師工作帶來空前壓力,教師身心準備不足,缺少應對性的培訓。
7.小學英語、音、體、美、中學非中考學科教師專業對口比例低,有針對性的提高專業素養、教學技能的培訓短缺。
分析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觀原因: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形式單調;培訓對象缺乏自主權,嚴重存在“被培訓”現象。客觀原因:教師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教師職業發展的倦怠性。
教師培訓應著眼教師需求,立足于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師發展,中小學有效校本培訓不可忽視,省、市的有效學科培訓和高端培訓更能發揮專業引領作用。
1.明確校長作為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加強校長培訓,讓校長真正了解新時期教師教育工作的理念和做法。校長要科學規劃學校的校本培訓工作,身體力行,組建研修團隊,建立激勵機制,有效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2.實行繼續教育工作專項考核,對末位校長進行誡勉談話。設立繼續教育工作專項評估檢查,對各校年度繼續教育工作計劃執行情況、校本研修活動開展情況、教師培訓經費專項使用情況按學段全市排隊,對不作為的末位校長進行誡勉談話,增強校長“教育發展教師優先發展”的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
3.當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落實相關政策,營造繼續教育良好環境。政府要對教育優先發展負起責任,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加大進修學校的財政支持力度,突出縣級培訓基地建設,把進修學校真正建設成為屬地教師教育的資源中心。盡快兌現教師職稱工資、陽光工資、績效工資,縮小地域差別。明確教師培訓與實施人事制度改革、教師年度考核、聘任、晉升、評先評優、獎勵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建立有效激勵機制,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4.繼續教育管理者、培訓者的業務能力亟待提高。進一步規范學校繼續教育管理者、培訓者隊伍,建議讓業務能力強的教導主任擔當繼教輔導員,有利于加強校本研修管理,各級師培部門要加強對繼續教育管理者、培訓者的業務指導,定期開展業務培訓、交流、考核,這對促進有效培訓意義深遠。
5.加強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教育學院、進修學校要聯動整合干訓、教研、科研、電教和培訓資源,切實擔當中小學校本研修指導和管理責任。開發建立校本研修課程資源庫,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培訓者經常深入到學校調研和指導學校開展校本研修工作,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指導,促進校際合作交流,確保校本研修質量。
6.培訓的內容要有針對性,符合教師的發展需求。通識培訓選擇現代教育理論、心理健康教育、現代教育手段等內容,省、市學科培訓選擇對課標和教材的深層解讀、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學策略的指導等內容。
7.培訓的形式要多樣化,除了專家的系列講座、專題培訓外,還應采用培訓者的示范課、同課異構、現代教育技術整合課、視頻案例教學、參與學科基地研討交流等形式進行,讓教師走近名師。
8.培訓者要有層次化,既要注重教育專家的理論知識的培訓,也要注重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進行的培訓,使教育理念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對教師直觀有效的指導。
9.培訓效果的檢測。通過培訓后的測試、撰寫培訓體會或課堂教學等方式對參培教師進行評價,強化教師對所學知識和培訓內容的內化過程。
總之,有效培訓是關系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發展的重要問題,希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都能關注教師成長,提高教師培訓有效化和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