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日前,財政部發布第二十三號、第二十四號和第二十五號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自1999年財政部開始組織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起,每年都要向社會發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截至目前,共發布了25 期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每年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都引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廣泛關注、掀起一輪輪“會計檢查風暴”,能夠有效地威懾會計造假行為。財政部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財政部紀檢組組長劉建華曾指出:“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是我部履行會計監督職責的重要形式。公告引起媒體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有助于擴大財政部的監管影響,加強社會對公告涉及部門的監督,從而提升會計監督的權威性、有效性”。
二十三號公告公布了2011年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對各地國有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業銀行、保險、證券及信托公司等金融企業2010年度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結果。公告顯示,2010年我國部分國有商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業銀行、保險、證券及信托公司等金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整體狀況良好,表現在治理結構基本建立,財務管理基本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斷健全,風險管理較為有效,經營狀況整體較為穩健,效益指標穩步提升。少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未嚴格執行財務規則和新會計準則;各種資產的交易、管理不規范;內部控制較為薄弱等。二十四號公告公布了財政部2011年對144 家非金融企業和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2010年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結果。公告顯示,此次檢查重點仍集中在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和行業,圍繞國家宏觀調控,服務大局,力求發揮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的“穩物價、調結構、保民生”作用和功能,以日化龍頭企業、承擔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大型房地產企業、境內外上市公司以及煤炭、石化、電力等國民經濟基礎行業的企業為重點檢查對象,從企業對《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內部控制制度等法律、法規、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大部分企業都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規定從事財務活動,風險意識、內部控制力度增強,23 戶企業存在違規行為,如虛假發票、成本核算不實、偷漏稅款、違規融資、關聯方交易等。針對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的檢查,重點關注風險控制、內部管理、質量把關等,以保證其審計鑒證功能的有效發揮。少數事務所在這幾方面相對薄弱,有上升的空間,個別存在自身會計信息質量不實、未按規定計提職業風險基金等問題,財政部及相關專員辦依據《注冊會計師法》對存在執業質量問題的有關會計師事務所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對相關注冊會計師予以警告的行政處罰。二十五號公告則是對2011年各地財政部門有重點有針對地對地方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以及非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結果的公布。公告顯示,地方財政部門依據財政部下發的《財政部關于組織地方財政部門開展2011年度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的通知》(財監〔2011〕23號),對全國23396 戶企事業單位、1398 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認真檢查。企事業共檢查發現違規問題金額552.29 億元,查補稅款9.11 億元;存在問題的會計師事務所99 家,涉及140 名注冊會計師。地方財政部門對檢查出的違法違規行為都依法作出了處理處罰。
此次公告不僅折射出會計監督工作的不斷提升以及財政部門會計監管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也不斷呈現出會計監督工作以及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的新特點。
檢查公告力度再加大。財政部同日發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二十三號、第二十四號和第二十五號,進一步加大了檢查公告力度:根據2011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情況,第二十三號和第二十四號公告分別對28 家金融類企業和144 家非金融企業和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結果進行了逐戶公告; 第二十五號公告顯示2011年各地財政部門共檢查企事業單位23396 戶,會計師事務所1398 戶,比2011年檢查戶數有明顯增加,檢查深度和廣度再增強。此次同日發布三項公告有利于社會對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檢查工作更為全面地認識、了解、監督,進而更加鞏固財政部門會計監督主導地位; 有利于相關部門及社會公眾對于2010年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作出更為客觀綜合的評價;有利于相關部門對于公告反映問題進行集中梳理以及強化進一步整改工作,更好地發揮公告對于會計造假行為的震懾力,增強財政部門會計監督的影響力。
會計監督力度再增強。公告顯示,2011年會計監督檢查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會計信息質量失真問題進行綜合治理的力度也不斷加大。一方面,針對檢查問題,財政部及相關專員辦依據《會計法》分別對相關單位下達了處理決定,責令其認真整改,調整會計賬務,補繳相關稅款,并對23 戶企業予以罰款等行政處罰,對14 名直接責任人予以罰款的行政處罰,對偷漏稅款等問題依法移送稅務等有關部門處理; 另一方面,財政部堅持寓監督于服務的理念,通過管理建議書、檢查通報會等多種形式督促被查單位改進管理,引起相關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部分省份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所有省屬企業開展自查。與此同時,會計師事務所行政監督進一步強化,按照“三年輪查一遍”的要求,專員辦對部分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的執業質量、風險控制、內部管理、財務會計等進行了全方位檢查,按照“五年輪查一遍”的要求,各地也普遍擴大了對非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的檢查覆蓋面;財政金融監管力度再加大,2011年金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進一步關注金融企業資產財務管理、會計準則及風險內控執行情況,也進一步指出部分保險企業費用控制較弱,套取業務手續費和營銷費用較為突出等問題。此外,第二十五號公告在延續以往對各地財政部門檢查結果采用匯總公告方式的情況下對各地財政廳(局)加強會計監督檢查的有效做法加以總結公告,明確指出2011年31 個省級財政部門、79個市縣財政部門借助新聞媒體和網絡等方式,將檢查的名單、重點、目的、內容等向社會公開,反映出地方財政部門會計監督透明度的不斷提升。
保障服務功能更突出。從2012年檢查公告內容來看,財政部門2011年會計監督檢查政策性更強、更關注社會熱點、更凸顯民生特色,會計監督的服務和保障作用更充分彰顯。圍繞國家宏觀調控和財政中心工作,以“穩物價、調結構、保民生”為主線,財政部組織駐各地專員辦開展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各地財政部門也根據當地實際選擇重點領域深入開展檢查。例如,針對日化行業集體漲價的社會熱點,專員辦對日化龍頭企業進行了重點檢查,以準確掌握成本價格利潤信息;結合群眾關心的看病難、上學難等熱點難點問題各地組織開展了對醫療教育等行業的檢查;又如,圍繞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保障房地產市場調控和安居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專員辦和地方財政部門都選擇了承擔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房地產企業和房地產管理部門開展檢查。
應當看到,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制度本身就是擴大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社會影響、提高財政部門會計監督社會權威的一次創舉,應將這種創新意識、公開意識進一步融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制度的改進完善之中。財政部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劉建華在部署新形勢下會計監督工作時曾指出要“及時總結會計監督工作經驗,健全完善包括制度建設、重點檢查、日常監管、處罰公告在內的會計監督長效機制”;并明確指示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查名單公示制度和檢查結果公告制度,不斷增強會計監督的透明度和社會公信力。”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吳奇修也多次強調要進一步加大檢查公告力度,并指出“在堅持逐辦、逐戶公告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公告的內容和指標設計”、“研究建立重大典型案例公告制度”;明確要求“省級財政部門全面建立公示公告制度,推動市縣財政部門全部實現公示公告,不斷提高會計監督的公開透明度。”因此,在準確把握領導部署、結合會計監督工作實際的前提下,建議對檢查公告制度在以下幾方面作進一步改進完善:在公告的內容、形式方面,探索將曝光人與曝光事相結合、曝光違紀處罰結果與曝光違紀過程相結合、將曝光違紀典型與公布執法守紀企業相結合的公開方式,進一步完善公告內容和指標設計,使公告制度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更有力地增強會計監督透明度和震懾力。在公告的宣傳和曝光力度方面,通過新聞通氣會以及專題報道等形式進一步加大公告宣傳力度,借力新聞輿論監督力量以更好地提升會計監督影響力、樹立財政部門的監管權威。在公告發布時間方面,應以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公開的時效性為原則作出相應調整,只有真實公允具有時效性的會計信息才能充分發揮其決策支持、風險預警等作用,因此會計信息質量是否及時有效也會影響到會計監督的效力、公信力,故在保證每年會計監督工作順利開展、相關整改工作有效落實的前提下統籌兼顧會計信息質量公告的時效性,也應該是今后檢查公告制度完善的一個方向。最后,要注意防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風險,如何化解檢查公告后,一些被查單位的復議以及相關單位和人員行政訴訟帶來的行政風險,也應做系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