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彬,王申申
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是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點,其目的是集中各學科專業優質教學資源,架構高效實用的大型教學資源平臺。該平臺具有教學資源豐富,檢索方便,教學、管理等多種功能集成的特點。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不僅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便捷的學習方式,并且有助于大學生逐步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能力。同時,該平臺也為高校教師員工提供了部分教學管理功能,有助于濾掉老化、陳舊的教學資源。
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平臺是一個綜合性教學與管理平臺。其承載的資源應與高校科研、教學發展相同步,其應用模式應與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同步,其發展方向應以提高科研教學質量、培養探索創新精神為根本。所以,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只有對其不斷完善和更新,滿足高校科研、教學和管理的現實需要,才能實現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通過前期科研和教學實踐應用發現,目前使用的高校網絡資源平臺還存在資源更新慢、資源類型較單一、應用模式友好度較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給平臺的應用推廣和深度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不利于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和優化平臺建設,以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
據了解,目前高校通過自建或外購獲得部分教學資源,如網絡課堂、精品課程、E-learning、英語交互系統等。高校通過教學資源平臺管理自己制作的教學資源,也通過平臺將外購教學資源與原有資源進行比對、優化、整合,即按照專業學科、深度等分類方法將電子圖書、光盤、多媒體視聽資源、各大期刊數據庫進行歸類整理,或者按照資源類型進行學科關聯并提供相關信息。這樣不僅方便查找,更有助于擴大大學生知識面,有助于他們理解學科交叉與融合,激發其探索和創新意識。對于重復陳舊的網絡教學資源,一方面應對比分析,優選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應根據學科發展及時淘汰或更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資源最優化。通過優化管理現有資源、淘汰陳舊資源,確保教學資源的系統性和關聯性,有利于教學資源發揮最大作用,也有利于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可持續發展。
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根本目的是為教書育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和資源支持,因此其資源內容、用戶界面、功能結構等要以人為本,即以大學生為服務對象,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通過平臺使用幫助大學生提高利用網絡教育資源的能力,提高搜索和辨識有效信息的能力,激發其對專業和前沿技術的興趣和熱情,這是高校在進行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2.2.1 在建設網絡教育資源平臺時需要考慮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行為習慣等因素
當代大學生受因特網影響,眼界開闊、好奇心強,有求新求異的思維動力,接受前沿理論和新技術能力較強,愿意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當代大學生鐘愛網絡信息,注重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及前沿性,同時查詢資料、下載各類網絡資源、瀏覽新聞、評論社會熱點問題和網絡休閑已成為大學生主流網上活動方式。因此平臺建設應立足于大學生群體,讓技術服務于大學生,幫助其有效使用網絡教學資源。
2.2.2 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應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學習能力為最終目的
網絡教學資源平臺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緊緊把握其建立的目的和動機。應注重教育資源平臺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多種手段表達教學內容,比如使用音頻、視頻和動畫配合文本或PPT來進行教學、科研活動,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平臺,該平臺應具有兩個主要功能:一是大學生能夠上傳自己的作品;二是能夠實現在線交流互動。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應為師生提供一個資源共享和編輯的平臺,給學生一個可以發揮主動性的空間。大學生思維激活了,興趣調動了,才有可能創新性地學習或進行科學研究。網絡教學資源平臺還要為師生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產生。
從現狀來看,相當數量高校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只是教學資料的堆砌。因此,加強對大學生個性化信息服務問題的研究,也是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學習者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上所瀏覽、檢索、下載、上傳資源的統計,根據學習者對教學資源的感興趣程度,推薦相關的教學資源信息,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能夠提升平臺使用效率。
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應該簡單易用,使老師和學生可以輕松地上傳或制作資源,不會因為不會使用或操作復雜而放棄共享資源的機會。
教學資源離不開一個“新”字。想要網絡教學資源平臺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及時更新和注重高質量、前瞻性資源儲備是必不可少的。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為教學方式的多元性提供了保證,適應了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利用網絡優勢資源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展。隨著各個學科專業的技術進步,新方法、新技術、新思想不斷地刷新知識庫存,沖擊著大學生的思維、觀念和對專業學科的認知。只有把握住具有前瞻性的教學資源,及時地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才能夠吸引大學生更多地參與,才有利于推動平臺不斷發展。高質量教學資源不僅保證了大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深入的學習和了解,而且對相關技術的知識延伸和最新進展也能有所了解和學習。對于教師而言,高質量教學資源不僅滿足了教學任務的需要,也減輕了自身負擔,同時為有興趣對專業知識深入研究的大學生提供了一條新的學習渠道。
現代信息技術逐步滲透到教學中,已經成為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促進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組織結構的改革,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網絡的共享性、交互性和時效性將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完美地展現在師生面前。而這一切,都需要高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者來進行技術指導、技術支持和資源開發。這樣就對高校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者的業務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第一,應具有較強的軟件開發能力。優秀的軟件開發人員要求能針對高校教學的需要開發相應的系統平臺或是技術軟件,從而更好地為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服務,做好技術支撐。第二,應具有較強的系統應用能力。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的計算機操作及應用知識,具備多媒體制作的基本技術和經驗,能夠制作生動、吸引人的教學資源課件。第三,應主動通過教師了解各學科的基礎專業知識,并積極收集學生對學習資源庫建設的意見。這就需要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者與大學生、授課教師積極進行溝通,及時掌握教學和科研中的資源需求,為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有效利用進行相關調整和改進。
高校網絡教學資源平臺的可持續發展根本還是在于平臺自身需要具備內容豐富、高質量的資源,更切合新時期大學生需求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手段,同時需要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工作者的業務素質。
[1]修永富,張桂蕓,賈花萍.信息生態學對網絡教育資源庫建設的指導意義[J].現代教育技術,2008(9).
[2]張豪鋒,朱喜梅,馮曉曉.基于教育主題地圖的微內容學習環境的構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