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昊,趙 麗
(大慶師范學院 文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社會調查是指具有社會調查資質的機構或某單位及個人源于某種調查需求而所開展的社會信息收集調查研究活動。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單位及個人通過開展社會調查,進而了解各種觀念、產品在社會群體中認可度和可行性等信息。
在國家所倡導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技能訓練主要包括教育教學技能訓練、文秘與公關技能訓練、新聞與出版技能訓練和社區文化管理技能訓練等。筆者作為高校教師,在課堂為學生講授理論知識之余,也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第二課堂專業技能訓練,而在為學生設計技能訓練模式的時候,將學生組成團隊進行社會調查活動作為技能訓練方式之一,旨在充分彰顯社會調查在大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提升方面的作用。本文試結合漢語言文學專業通常設置的文秘和師范兩個專業方向,分別論述社會調查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技能水平提升的作用。
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講,一項完整的社會調查包括五個主要階段,即確定選題階段、問卷準備階段、實施調查階段、分析統計階段、報告撰寫階段。通過對上述五個階段中關鍵問題的思考和處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可以全面地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會日益提高。
首先,確定選題和問卷準備這兩個階段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大學生有其身份的特殊性,作為調查者,他們既不代表任何調查機構,不與任何經濟效益掛鉤,在不被拒絕和奚落之余甚至頗受被訪問者特別是中老年人的歡迎。這種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大學生社會調查題目的設定能夠較為客觀、具體和非功利化。而事實證明,許多大學生的社會調查題目帶有較強的書卷氣和較為理想化的思維方式,這種情況有其不利的因素,但有時恰恰通過這樣的選題挖掘到有價值的信息。
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筆者作為指導教師組織學生組建團隊進行社會調查活動,此處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小組來進行闡釋。2012年5月,在響應國家及黑龍江省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號召下,筆者組建了一個由五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組成的小組,并成功申報了一項省級大學生創新項目,在選題階段,師生六人展開頭腦風暴,并對思考得出的三個題目進行篩選,在確定最終選題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并提醒學生注意三方面的問題,一是要結合當前省市區的形勢和政策,二是要結合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生的學識、興趣和特長,三是調查的選題要值得研究且力所能及。項目組學生認真研讀黑龍江省及大慶市的發展綱要,翻閱了圖書館的相關文獻資料,并根據大慶城區規劃的實際和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長,最終確定了“大慶市讓胡路區文化景觀建設的調查”這一題目。在搜集選題及確定選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紙質文獻及網上文獻檢索技能得到極大鍛煉,在不斷討論中,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鍛煉,這是項目組學生總結的兩大收獲。有了選題,下一步就要進行調查內容、工具、對象等的準備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調查問卷的設計,這是對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文字運用能力的檢驗,針對項目組成員商定的四個調查的核心問題,項目組學生設計了四種調查問卷,每種問卷的問題樣式和調查思維都不同。在設計和修改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字斟句酌,同時體現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扎實的文字基本功,這樣強調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平日所進行的行政公文寫作訓練、學術論文寫作訓練和生活隨筆寫作訓練之余,注重具體應用文體中的話語表述和答案探究。
其次,實施調查階段是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機會。想要針對某個問題得到最廣泛的意見,首先要得到最廣泛的配合,這就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與不同的調查對象打交道,這要求大學生具有相應的社會交往能力,而不能以固有的方式去做事。以項目組學生為例,由于要調查讓胡路區的文化景觀,所以自然要通過對城區各種階層、各種身份的人員進行訪問,特別是對城區建設有發言權的人進行訪問。起初的調查并不順利,因為大學生習慣了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等較為單純的溝通方式,而且不習慣捕捉他人談話中的喜好和禁忌,所以調查往往以勉強填完問卷而草草完事,效果不甚理想。經過項目組同學的幾次經驗交流,及時調整了與不同人群的溝通方式,問卷調查的開展才較為順利和理想,而無論是退休老干部的建議還是報刊亭女老板的建議都為項目組的研究提供了幫助。
最后,分析統計和報告撰寫總結兩個階段對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有著極大的鍛煉。調查報告的撰寫需要項目組學生的共同參與,每個人負責的方面不同,文字表述風格也不盡相同,但落實在調查報告中,則需要文字表達做到準確、流暢和風格統一,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篩選、匯總和梳理,提出的建議也要力求簡明、清晰和可行,這就需要學生對有限的文字不斷進行錘煉,這是在日常的公文寫作和文學寫作中較少訓練的內容。學生的問題論述能力、文字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調查報告撰寫階段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這也正與我校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而鼓勵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以調查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的倡導相吻合。
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類的學生來說,社會調查最好利用見習和實習的機會在中小學進行,調查的對象則為中小學師生,調查的選題也要緊密結合基礎教育中的師生,在社會調查過程中,除了上述文秘技能水平的提升之外,也可以提高其教育教學技能水平。
首先,選取一個好的社會調查題目可以提升師范學生的教育教學技能水平。作為未來的教師,師范生除了學好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掌握現代中小學生的知識狀況和心理狀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針對性強的教育,筆者在為本科生設計畢業調查題目的時候就時刻牢記這一點,所以才有了諸如某中學學生人生信仰與追求情況的調查、某中學學生課后古詩詞閱讀情況的調查和某中學學生對待傳統文化態度的調查等調查題目設計。對這些問題開展調查,可以掌握中小學生的知識狀況和心理狀況,為師范生在大學階段的知識儲備和技能訓練指明了方向。
其次,在社會調查過程中可以提升師范生與中小學生溝通的能力。在我國,語文老師擔任班主任工作極為普遍,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更應該在求學階段就了解中小學生的溝通方式,并在實習過程中不斷摸索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良好溝通和疏導,可以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在課內外滲透學生關心的問題和關注的知識,可以使得教師在學生心中更有魅力——做到這兩點,便更容易抓住學生的心,進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在實地調查中,還可以改變師范生在大學階段對中小學的某些錯誤認識,而這些往往是在學習和實習中不易注意的。
最后,調查報告的撰寫可以提升師范學生的文字表述水平和對問題深入思考的能力。對于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論文,主要是針對某一學術問題,而對于學術研究能力相對較弱的普通本科師范院校的師范生的培養,則不能僅培養學術型人才,而更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在調查報告的撰寫過程中,師范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實地調查數據,對基礎教育中某一問題有著更深層次的思考,也能深化自身教育理念,為日后的求職和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社會調查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有顯著的效果,同時,大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也為完成較高水平的社會調查提供了保障。但必須強調的是大學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調查和寫作訓練等技能訓練中,才能真正有所收獲,逐步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1]佘長虹.社會調查在文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貴州大學學報,1985(4).
[2]李欣.高職高專文秘專業社會調查及其相關問題分析[J].教育與職業,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