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爽,趙 雋
(1.長春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2.長春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吉林長春 13003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生進入高校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高校開設此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使學生能將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用于其工作領域,成為既熟悉本專業知識又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復合型人才。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更要重基礎、重技能、重應用,要更好地為各專業領域服務[1]。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規范和滲透德育教育是大學公共課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分委員會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和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組的研究成果《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等文件精神[2],我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研室教師在教學一線與非計算機專業的各學科學生深入接觸,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加入德育方面的滲透,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時,利用課堂傳遞著相關“正能量”,在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雙管齊下”的作用。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德育教育不單純是一個部門或一個輔導員的責任,計算機基礎教師在當代德育教育工作中也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實施創新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趨勢。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對于每一位大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必備的素質,而創新能力的培養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要選擇合適的教學任務、教學形式,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教材中,教學內容大體分為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系統與數據、Windows XP、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基礎、數據庫設計基礎和計算機信息安全等。在教學過程中,公共課教師可以發掘出很多積極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掌握信息技術的起點,是信息科學的入門教育。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實踐操作是教學的核心環節,“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教師的啟發,自行解決實際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生培養了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任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任務”的設計和編排很重要,既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又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相互幫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們應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教師應時刻注意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誠信品格與團隊合作能力。由于計算機基礎學科的特點,學生要搜集、使用大量各種來源的信息資料。在信息的使用方面,要求學生參考他人作品時注明出處,同時盡量禁止學生拷貝他人作品。計算機基礎課對知識和資料的需要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實踐,采用分組合作方式完成教學任務,調動與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網絡的迅速發展和網絡群體的日益龐大,使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觀建設成為擺在全社會面前的迫切任務,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任課教師更是責無旁貸。
很多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利用網絡為學習和生活提供幫助和娛樂的同時,更把上網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大學生玩網絡游戲已成為一種風氣,他們把網絡游戲作為最主要的休閑活動,有些人甚至為此放棄學業。因此,大學生網癮現象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也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2]。在課堂中,教師應不斷結合最新的計算機科技的知識和信息,在課堂中傳遞知識的“正能量”,使學生在興趣中感受科技的魅力,自覺遵守科技和網絡的有效規范,正確使用網絡信息。并且,計算機基礎課教師作為大學生第一任計算機課程教師,在課程中應掌握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將所要傳授的知識巧妙地以“問題”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興趣地聽,在課后有目的地將“問題”逐步消化理解。
課堂常規教育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有力武器。在教學中應做到配套設施完備,機房管理人員在醒目處要注明學生上機注意事項。學生要嚴格遵守電腦的操作方法和機器的使用規范,沒有經過老師的允許不得私自拆卸計算機外部設備。下課后,學生將鼠標、鍵盤、凳子放回原處,自覺維護和保持學習場地的整潔,從而培養自覺維護上機環境的良好習慣。每節上機實驗課結束后,教師以身作則,將教師機維護好,并指派專人負責檢查學生機和周圍環境,合理有效地將教育與自我管理相結合。
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內容覆蓋廣泛,配合大學生管理的相關部門,將教學和管理同步進行,易于為學生所接受。計算機基礎教師通過不斷挖掘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因素,因勢利導,在教學中堅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能夠達到將德育教育與計算機基礎課程有機結合的目的。
[1]王春艷.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教程[J].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7).
[2]崔婭萍.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J].科技資訊,2010(27).
[3]魏長寶.高等院校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探究[J].福建電腦,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