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疊峰 杜菊芳
(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人民醫院 蘆溪 337053)
不典型闌尾炎結腸鏡診斷分析
尹疊峰 杜菊芳
(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人民醫院 蘆溪 337053)
不典型闌尾炎;結腸鏡;診斷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根據其典型轉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等臨床癥狀,結合實驗室檢查,診斷急性闌尾炎不難,約50%的急性闌尾炎缺乏典型的癥狀和體征[1],因此仍要借助其他輔助手段診斷,以減少誤診及漏診。為探討結腸鏡檢查對闌尾炎的診斷價值,對本院5年來腸鏡下發現的闌尾炎病例的臨床資料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6月~2013年6月因右下腹痛在本院行結腸鏡檢查患者共292例,發現闌尾炎69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齡18~66歲,平均 33.3 歲;病程 1~6.5 d,平均 4.6 d。
1.2 臨床表現 所有患者均有右下腹痛,但無急腹癥的表現,其中表現有轉移性右下腹痛5例;發熱21例;伴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20例;血常規示白細胞正常28例。其中右下腹包塊11例,既往有右下腹疼痛病史者19例。
1.3 結腸鏡檢查 闌尾開口黏膜明顯充血紅腫31例,輕度水腫散在片狀充血27例;闌尾開口消失,表現為盲腸腫物11例,其中6例表面有多發膿點,3例膿腫已潰入腸道;闌尾開口有炎性分泌物22例,闌尾腔內有食糜或糞石16例,寄生蟲3例,均予內鏡下用活檢鉗取出闌尾腔內異物或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
1.4 病理檢查 所有病例均活檢2塊或以上,組織學檢查以炎性細胞浸潤為主。
慢性闌尾炎和部分單純性闌尾炎常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患者一般表現為間歇性或一過性右下腹痛及消化不良,但均缺乏特異性。常用超聲、X線、鋇灌腸造影或CT[2~3]來輔助診斷,但這些都是間接征像,對病變明顯及嚴重患者效果較好,但對病變不典型及輕型患者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均不高。隨著結腸鏡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結腸鏡檢查的廣泛應用,腸鏡對闌尾及盲腸等病變可直接肉眼觀察,并可活檢取得病理組織,為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了客觀依據。轉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是闌尾炎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但有右下腹痛表現者并不一定是闌尾炎。凡是回盲部病變及右側腹部器官、組織的病變皆可引起右下腹痛,除闌尾炎外,常見的還有克羅恩病、腸結核、盲腸憩室炎、腸傷寒、回盲部腫瘤、腸系膜炎、網膜炎、輸尿管結石、輸卵管炎、卵巢扭轉、卵巢膿腫等。臨床表現典型者診斷相對容易,但回盲部的病變依靠結腸鏡以外的輔助檢查是難以確診的。結腸鏡下闌尾炎病變較局限,以闌尾開口周圍黏膜炎癥為主,或以闌尾開口為中心的盲腸炎癥改變,病變表現為黏膜的充血水腫及淺的潰瘍糜爛。組織學檢查以炎性細胞浸潤為主。因此在結腸鏡下根據闌尾炎病變部位的特殊性加組織學檢查所見不難做出診斷。本組病例中,在腸鏡檢查前,有其他原因的右下腹痛誤診為闌尾炎,也有闌尾炎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尚有個別病例長期診斷不明,對此筆者認為不明原因的右下腹痛患者,結腸鏡應作為首選的診斷手段。對有急腹癥的患者不推薦行結腸鏡檢查,此類患者一般癥狀較典型,診斷相對容易;且患者病情較重,風險較大;加上時間緊迫,腸道清潔困難,大部分患者需急診手術處理。本組病例中,有部分患者起病后予抗生素治療3 d左右臨床癥狀完全緩解,初診為急性腸炎,但腸鏡下仍見闌尾開口周圍黏膜炎癥改變,提示有部分單純性闌尾炎由于癥狀較輕,臨床重視不夠,而誤診為普通腸炎。
右下腹痛患者行結腸鏡檢,既能明確診斷,又可以進行適當的內鏡下治療。本研究中由于食糜或糞石、寄生蟲堵塞闌尾開口的患者,用活檢鉗取出異物及反復生理鹽水沖洗后,患者病情可很快得到控制。對闌尾周圍膿腫患者,可在內鏡下切開引流并用抗生素灌洗,可大大縮減患者病程。結腸鏡的應用對于不典型闌尾炎患者,可避免外科不必要的手術治療及盲目的剖腹探查。
[1]Rypins EB,Kipper SL.Scinti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equivoca1 appendicitis[J].Am Surg,2000,66(9):891-895
[2]李玉芳,韓力群,夏冰.彩色多普勒超聲在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9):556-557
[3]王東,李新.多層螺旋CT對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價值[J].上海醫學影像,2008,17(3):235-237
R574.6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8.057
201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