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 鞠小玲 劉麗華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 鄂州 436000)
參芎葡萄糖注射液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
杜坤 鞠小玲 劉麗華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 鄂州 436000)
帶狀皰疹神經痛;參芎葡萄糖注射液;神經節苷脂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HZ)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主要癥狀表現為神經痛,其疼痛是由病毒侵犯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而致神經發炎、壞死所致,屬神經病理性疼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嚴重困擾病患的生活,治療效果不理想。筆者采用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活血化瘀止痛,神經節苷脂促進神經的生長和修復,通過中醫治標、西醫治本的方法中西醫聯合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均為2012年1~12月于我科病房治療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其中治療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0~77歲,平均(53.92±16.97)歲;對照組 40 例,男25例,女 15例,年齡 18~73歲,平均(45.75±16.05)歲。全部患者均有沿相應神經節段單側分布的集簇皰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痛,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同時給予更昔洛韋0.25 g加入0.9%氯化鈉250 mL,靜脈滴注,2次/d;口服甲鈷胺膠囊。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參芎葡萄糖200 mL靜滴,聯合神經節苷脂40 mg靜脈滴注,1次/d。兩組療程均為2周。
1.3 療效評估[1]痊愈為疼痛消失或偶有疼痛;顯效為疼痛程度明顯減輕,疼痛頻率明顯減少;有效為疼痛程度稍減輕,疼痛頻率稍減少;無效為疼痛程度及頻率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5 臨床療效 兩組療效見表1。經治療兩組患者疼痛癥狀好轉,兩組患者疼痛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治療2周后療效比較 例
帶狀皰疹在中醫學中稱為“蛇竄瘡”、“纏腰火丹”,多因感受毒邪,郁而化火,火熱泛溢肌膚,流竄經絡,使氣血郁閉而致,“不通則痛”[2]。丹參、川芎為傳統的活血化瘀中藥,丹參涼血活血,川芎行氣活血[3]。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是含丹參素和川芎嗪單體的小輸液劑型。丹參素為丹參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丹參的水溶性成分中含量最高,易于提純,其藥理作用經證實有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川芎嗪是從川芎根莖中提取分離的生物堿單體,臨床藥理實驗證明,川芎嗪是活血行氣祛瘀的一種中藥活性生物堿,其主要藥理作用為活血通經[4]。神經節苷脂[5]是一類具有唾液酸的脂總稱,鑲嵌在細胞膜上,由疏水端及水端兩部分組成,最早由德國K1enk發現。神經節苷脂[6~7]在神經發生、生長、分化過程中必不可少,具有促進神經再生、增加再生神經軸突數目和加快軸突髓鞘化、改善和提高受損神經傳導功能、促進腦電活動及其他神經電生理指標的恢復、保護細胞膜、促進細胞膜各種酶活性恢復等作用,并能直接嵌入神經細胞膜,填補細胞膜缺損,有效發揮生物學活性,修復受損神經。神經痛是帶狀皰疹的特征之一,主要是由于受累神經發炎、壞死所致,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可繼發后遺神經痛。老年患者于皮疹消退后可遺留頑固性神經痛,常持續數月或更久,被稱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有文獻報道,后遺神經痛平均發病年齡約67歲[8]。本研究結果顯示將中藥參芎注射液和神經節苷脂聯用,既從中醫角度活血化瘀止痛對癥處理,又從西醫的角度促進帶狀皰疹受損神經修復,逆轉受損神經纖維的退行病變,聯合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效果明顯,且治療期間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可用于伴有明顯神經痛的患者,特別是易繼發后遺神經痛的中老年患者能減輕炎性損傷,縮短病程,減輕癥狀,且簡便、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田華,任志欣.神經妥樂平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07,13(6):371
[2]陳德宇.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M].第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46-47
[3]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584-586
[4]張學鋒,劉艷凱,牛春雨,等.川芎嗪對血瘀大鼠腸系膜淋巴微循環的影響[J].微循環學雜志,2004,14(2):8
[5]張引成,王貴和,張政華.神經節苷脂M-1介導神經生長因子對運動神經元再生的影響[J].西安醫科大學學報,2001,22(5):459-462
[6]Sobeski JK,Kerns JM,Safanda JF,et a1.Functiona1 and structura1 effects of GM-1 gang1ioside treatment on periphera1 nerve grafting in the rat[J].Microsurgery,2001,21(3):108-115
[7]Mutoh T,Tokuda A,Miyadai T,et a1.Gang1ioside GM1 binds to the Trk protein and regu1ates receptor function[J].Proe Nat1 Acad Sci USA,1995,92(11):5 087-5 091
[8]林志森,楊勇,李若瑜,等.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痛[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0,39(6):393-394
R752.12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8.051
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