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懿 王明琦 劉家斌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 贛州 341000)
養血清腦顆粒聯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臨床觀察
歐陽懿 王明琦 劉家斌
(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 贛州 341000)
目的:觀察養血清腦顆粒聯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86例偏頭痛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養血清腦顆粒與鹽酸氟桂利嗪聯合治療組及鹽酸氟桂利嗪對照組。對兩組的療效進行對照研究。結果:聯合治療組治療偏頭痛的療效(88.6%)明顯高于鹽酸氟桂利嗪對照組(81.0%),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無明顯不良反應。結論:養血清腦顆粒聯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安全有效,優于單獨服用鹽酸氟桂利嗪。
偏頭痛;養血清腦顆粒;鹽酸氟桂利嗪;中西醫結合療法
偏頭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反復發作的發作性血管性頭痛,頭痛程度劇烈,常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我們應用養血清腦顆粒聯合鹽酸氟桂利嗪中西醫結合治療偏頭痛,取得較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神經科門診診斷偏頭痛的患者86例,全部符合國際頭痛學會(HIS)2004年偏頭痛診斷標準[1],經頭顱CT或MRI檢查,排除高血壓及其他器質性疾病所致的頭痛。所有入選病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養血清腦顆粒與鹽酸氟桂利嗪聯合治療組44例,男10例,女34例,年齡18~56歲,平均32.5歲,Ⅰ~Ⅳ級頭痛例數分別為 9、20、11、4 例;對照組:鹽酸氟桂利嗪組42例,男7例,女35例,年齡17~55歲,平均30.5歲,Ⅰ~Ⅳ級頭痛例數分別為8、19、12、3例:兩組年齡、性別及頭痛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養血清腦顆粒(國藥準字Z10960082)聯合鹽酸氟桂利嗪(國藥準字H10930003)治療,養血清腦顆粒 4 g/次,3次 /d,鹽酸氟桂利嗪5 mg,每晚睡前服;對照組:鹽酸氟桂利嗪5 mg,每晚睡前服。兩組均連續服用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進行療效評定。
1.3 頭痛強度分級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Ⅰ級:不痛;Ⅱ級:輕度痛,但不影響生活;Ⅲ級: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動;Ⅳ級:重度痛,不能參加活動。
1.4 療效評定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消失;顯效:頭痛強度減輕2級,伴隨癥狀減輕,或發作次數或疼痛持續時間減少2/3以上;有效:頭痛強度減輕1級,或發作間隔時間延長,或疼痛持續時間縮短不足2/ 3;無效:頭痛強度減輕不足1級,或疼痛持續時間縮短不足1/3,或頭痛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總顯效率為68.2%,總有效率為88.6%;對照組總顯效率為31.0%,總有效率為81.0%: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偏頭痛的療效比較 例(%)
2.2 不良反應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偏頭痛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反復發作的發作性血管性頭痛。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遺傳:約60%的偏頭痛病人有家族史,其親屬出現偏頭痛的危險是一般人群的3~6倍。(2)內分泌與代謝因素:青春期女性多見,月經期發作加頻;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P物質、花生四烯酸等代謝異常也可影響偏頭痛發生。(3)飲食、精神因素等與偏頭痛發作有一定的關系。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認為偏頭痛是復雜的神經體液因素引起顱內外血管及神經功能失調而導致的慢性復發性頭痛[3]。偏頭痛由于其發作性的特點,發作頻率長短不一,目前治療很不規范。鹽酸氟桂利嗪是一種鈣通道阻滯劑,能透過血腦屏障,可抑制病理性過量鈣離子而不影響正常鈣離子向細胞內流入,可抑制腦血管收縮,提高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對抗5-HT和組織胺的病理作用,對血管性頭痛有一定的作用[4]。養血清腦顆粒取自名方四物湯加減,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等,主要藥理作用是改善軟腦膜的微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從而有效緩解腦血管痙攣和頭痛[5]。養血清腦顆粒與鹽酸氟桂利嗪聯合應用,從中醫、西醫不同的藥理機制治療偏頭痛,具有協同作用。
本研究采用養血清腦顆粒聯合鹽酸氟桂利嗪中西醫結合治療偏頭痛,取得了明顯療效,與單用鹽酸氟桂利嗪療效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顯示養血清腦顆粒聯合鹽酸氟桂利嗪治療偏頭痛具有明顯的優勢,并且無明顯不良作用,不失為一種治療偏頭痛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1]Headache c1a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1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1 c1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Second Edition)[J].Cepha1a1gia,2004,24(supp1 1):9-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199-200
[3]孫增華,楊玉金.偏頭痛診斷、療效評定標準意見[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1995,12(2):110
[4]盧崢俏.兒童偏頭痛的研究現狀[J].現代醫藥衛生,2005,21(22):3 081-3 083
[5]王好軍.養血清腦顆粒治療偏頭痛36例臨床觀察[J].新疆中醫藥,2005,23(4):14
R747.2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8.050
201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