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玲 袁偉超 趙昂之(江西中醫學院0級研究生 南昌 330006;江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南昌 330006)
1.1 診斷標準[1](1)自覺肛周瘙癢,如蟲爬、蟻走、火灼等,夜間遇到高溫或食辛辣食物、刺激性食物后加重,心煩不安,精神萎靡,影響休息和睡眠;(2)肛周皮膚散在干性抓痕血痂、皸裂或肛周皮膚潮濕、水腫、肥厚;(3)長期不愈可見肛周皮膚增厚、粗糙、皮紋加深、色素減退及苔蘚樣變;(4)實驗室檢查及皮膚活組織檢查排除繼發性肛門瘙癢癥,如糖尿病、肛門濕疹等原發疾病引起。
1.2 一般資料 共收集我科55例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女17例,男13例;年齡30~64歲;病程1~15年。對照組25例,女14例,男11例;年齡21~62歲;病程1.5~12年。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采用部分皮瓣切除+皮瓣游離+亞甲藍皮瓣注射+肛門洗劑坐浴。術前患者排空大便,側臥位,肛門常規消毒,鋪巾,取10 mL注射器,先局部麻醉肛周,在肛周1、5、7、11點分別做4個V字形切口,深度至皮膚外皮層,以切斷肛周皮下神經為度,勿過深,向肛內可至齒線上0.5 cm,用10號線結扎四個切去的皮膚,以免剪去殘端出血。向外超過肛周瘙癢和皮損范圍以外,用4號針吸取1%亞甲藍0.5 mL、1%利多卡因7 mL混合液,在肛周皮損邊緣成15°進針,邊推邊進,呈扇形皮下注射。注射范圍覆蓋整個皮損區,以局部皮膚呈橘皮樣改變為宜,總量不超過30 mL。注射結束后用血管鉗游離四個皮瓣。術后第2天用肛門洗劑坐浴,方法同對照組。
1.3.2 對照組 采用肛周局部封閉亞甲藍皮瓣注射+肛門洗劑坐浴[2]。患者取側臥位,肛門常規無菌操作,鋪巾,取10 mL注射器,4號針吸取1%亞甲藍1 mL、1%利多卡因5 mL混合液,在截石位皮膚瘙癢邊緣成15°進針,邊推邊進,呈扇形皮下注射,總量不超過20 mL,注射時不宜注入肌層,也不要注入齒線以上。封閉術后第2天,用我院自制肛門洗劑150 mL(1包),加開水3 000 mL,先熏,待水溫適當時坐浴約15 min,每日1劑,早晚各坐浴1次。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局部皮膚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局部病變明顯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變,局部皮膚病變無變化。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做統計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1.6 結果 治療組30例,痊愈29例(97%),好轉1例(3%),總有效率100%;對照組25例,痊愈1例(4%),好轉 10例(40%),無效14例(56%),總有效率44%。兩組比較,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
肛門瘙癢是肛腸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以肛門皮膚粗糙、潮濕、皸裂等表現為主[3]。目前瘙癢的機理還不十分明確,一般認為是一種常見的局限性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因為肛門皮膚比較薄,缺乏強韌的角質層,而且神經末梢豐富,這一區域對刺激有較強的敏感性[4]。皮膚淺層神經末梢受體受到理化等因素刺激而導致局部組胺、激肽、蛋白質分解酶等化學性介質的釋放,作用于肛門表皮內及真皮淺層的游離神經末梢(癢覺感受器),產生沖動,痛覺神經纖維中無髓鞘C組織纖維傳導,經脊髓丘腦束至丘腦,最后達皮質感覺區,產生癢覺[5],使患者產生難以抑制的搔抓,形成瘙癢-強迫搔抓-瘙癢加劇的惡性循環。
我們根據其發病機理,采用部分皮瓣切除、皮瓣游離而通過皮膚神經末梢發生可逆性壞死修復的過程,破壞感覺神經,使局部失去知覺而止癢;皮瓣注射亞甲藍可阻滯皮膚感覺神經的傳導,使肛周病變皮膚得以很好地休息,改善局部營養;配用我院研制的中藥肛門洗劑坐浴,以清熱除濕、消腫止癢、止痛、收斂止血。以上四種療法相結合,共奏清熱燥濕、止癢潤膚之功,既能快速止癢,又能借助中藥鞏固療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1]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3.339-340
[2]劉玉珠.肛門洗劑治療痔術后并發癥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04,5(5):120-121
[3]周學明.綜合療法治療肛門瘙癢癥33例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2,12(2):41-42
[4]張東銘.盆底與肛腸病學[M].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62
[5]李爵農.中華肛腸病學[M].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9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