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冬云
(江蘇省常熟市第三人民醫院 常熟 215500)
目前各種抗精神病藥均可導致肝損害,聯合用藥出現肝損害的幾率更大,多在服藥頭1~2個月內產生[1],傳統對癥療法效果差,并常需要對原來的藥物減、停或換藥處理,從而加大了臨床治療難度,也影響了精神病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故及時選用有效藥物對癥處理至關重要。筆者嘗試采用中藥制劑護肝片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肝損害,并與西藥聯苯雙酯滴丸作比較,觀察兩者相應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及門診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中出現肝損害的精神病患者,符合:(1)有明確的服藥史,用藥前肝功能檢查正常,用藥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大于 40 U/L;(2)有肝病史及 HBsAg攜帶者,但用藥前肝功能正常;(3)排除酒精性肝炎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損害。最終共入組70例,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35例:男29例,女6例,年齡22~69歲,平均(46.5±12.8)歲,治療前ALT(71.69±12.84)U/L;對照組 35例:男 30例,女 5例,年齡20~71歲,平均(46.9±11.7)歲,治療前 ALT(73.43±13.41)U/L。兩組上述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研究組給予口服護肝片(國藥準字Z20003336),每次2~4片,每日3次;對照組口服聯苯雙酯滴丸(國藥準字H33020232),每次5~10粒,每日3次。兩組均在治療原發病藥物劑量不變的基礎上加用上述藥物。
1.3 觀察指標 每4周抽空腹靜脈血檢測肝功能,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值作為主要觀察指標,同時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體征及相應藥物的不良反應,共觀察8周。治療后ALT值降至正常人數的百分率計為復常率。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等。
2.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比較 伴有肝損害的臨床癥狀主要為納差、惡心、嘔吐,研究組為12例,對照組為14例,程度均較輕,在藥物治療4周后,癥狀均逐漸消失,兩者無統計學差異(P>0.05)。
2.2 治療前后兩組ALT值比較 兩組經治療后ALT均逐步明顯下降,治療4周后兩組ALT值與治療前比較均有統計學差異(P<0.01),8周后兩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LT值比較 (±S)U/L

表1 兩組治療前后ALT值比較 (±S)U/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4周 治療8周研究組 35 71.69±12.84 51.29±9.03* 36.63±8.71*對照組 35 73.43±13.41 53.37±9.39* 37.57±8.36*t值 -0.555 -0.947 -0.462 P值 0.581 0.347 0.646
2.3 臨床復常率比較 治療8周后,研究組ALT值恢復正常31例,復常率88.6%。對照組恢復正常30例,復常率85.7%。兩組復常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藥物不良反應 兩組均未出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
抗精神病藥導致的肝損害,也稱為藥物性肝損害,它是指藥物在治療過程中,肝臟由于藥物的毒性損害或對藥物的過敏反應所致的疾病[2]。目前對藥物性肝損害的機理仍不十分清楚,病理機制欠清,西醫并無很好的辦法[3]。我國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藥毒入肝,肝失疏瀉,橫逆脾胃,運化失職,升降失常,致濕邪內生;或藥物傷肝損脾,致功能失職,肝瘀氣滯,脾虛失運;或藥物導致氣機不暢,濕阻中焦,郁久化熱,終致肝病發生。
護肝片屬中藥復方制劑,處方來源于《傷寒論》中小柴胡湯和茵陳蒿湯的配伍原理[4],由柴胡、茵陳、板藍根、五味子、豬膽粉、綠豆六種主藥經現代工藝技術提煉而成。其中柴胡歸肝、膽兩經,善條達肝氣,疏肝解郁為君藥;茵陳歸脾、胃、肝、膽經,苦、辛,微寒,善清利脾胃肝膽濕熱,具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之功;板藍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之效;五味子性溫、酸、甘,善斂陰護肝;豬膽粉歸肝、膽、肺、大腸經,性苦寒,具清熱、潤燥、解毒之功;綠豆性甘寒,能清熱解毒,消暑利水。諸藥合用,具有疏肝解郁、清熱養肝、利濕解毒、健脾消食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可促進肝臟蛋白的同化、增加肝糖元、改善高脂血癥,柴胡中柴胡皂苷、柴胡醇能減輕肝細胞損傷,促進肝細胞恢復正常。茵陳能明顯對抗四氯化碳導致的肝損傷,使肝細胞活性提高、ALT含量下降。板藍根含有多糖,有抗氧化護肝作用,為急性肝炎常用藥,能較快消除癥狀,促進肝功能恢復。北五味子中五味子乙素具有降低ALT的顯著作用,能明顯促進14 C-苯丙氨酸摻入肝臟蛋白質、增加肝細胞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及蛋白質含量、誘導藥酶,而具有抗肝損傷與解毒之功。豬膽粉可刺激膽汁分泌,增加腸蠕動而助消化,對傳染性肝炎的癥狀改善、黃疸消退、肝腫大及肝功能恢復均有效。綠豆為藥物、食物中毒的解毒良藥[5]。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肝片可有效治療抗精神病藥導致的肝損害,并能明顯改善肝臟損害所引起的臨床癥狀,無明顯臨床藥物副反應,并且價格低廉,服用方便,從而保障了抗精神病治療的順利實施,提高了精神病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所以,護肝片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肝損害的藥物。
[1]謝舟明,王躍升.常用抗精神病藥對肝功能影響的調查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32):312
[2]厲有名.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類型及診斷策略[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7):445-446
[3]劉丹卓,趙新廣.肝損傷病因病理機制及中醫藥治療研究近況[J].國醫論壇,2006,21(6):53-55
[4]汪友永,史美甫,熊方武.病毒性肝炎藥物專輯[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124-126
[5]謝秋平.復方甘草酸苷聯合護肝片對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害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6):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