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宮立強,唐 誠
(1.山東省膠東調水局,山東 濟南 250100;2.膠東調水局濱州分局,山東 濱州 256600)
為切實做好膠東地區防汛抗旱工作,省政府充分考慮膠東地區防汛抗旱工作實際,成立了膠東地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事機構設在省膠東調水局。按照全省防汛責任區域劃分,膠東防汛區域涉及青島、煙臺、濰坊、威海4市的40多個縣(市、區)、近500個鄉鎮。區域面積4.6萬km2,涉及人口2586萬。區域內有峽山、高崖、牟山、產芝、門樓、沐浴、米山等大中型水庫91座,有濰河、彌河、膠萊河、大沽河等大中河流500多條。區域年平均降雨量700多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89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343m3。該區域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1.8萬億,占全省40%。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經濟區、半島加工制造業基地、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半島城市群建設大都集中在該區域。該地區既是山東省發展戰略的重點區域,也是保經濟安全的重點區域。
膠東地區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夏季受高空偏北氣流控制影響的特點,造成局部強對流天氣多發,旱澇災害交替發生,局部河道洪水、漬澇災害、臺風暴潮、山洪災害爆發的概率較大。同時由于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半島地區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水旱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不可預見性日顯突出,對防汛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
綜合分析膠東地區多年的雨情、水情、工情和氣象等情況,今后幾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近年趨勢看,膠東4市近3年平均降水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并呈逐年增長趨勢。二是從氣候條件看,膠東地區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受高空偏北氣流控制的影響,造成局部強對流天氣多發、頻發,特別是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地區極端天氣明顯增多。2011年臺風“梅花”和2012年超強臺風“達維”“布拉萬”先后影響膠東地區。三是從時空分布看,局地強降雨增多。時空分布不均是膠東地區的突出特點,多年雨情分析,75%的降雨量集中在汛期特別是7、8月份,而且降雨量集中在一、兩次特大暴雨的可能性較大。近幾年,強度高、時間短的局地強降雨多發頻發,極易造成洪澇災害。2011年7月乳山、文登百年一遇級特大暴雨;2012年9月青島市西南部出現短時強降水過程,最大點雨量為膠南市市區430mm,重現期超200年一遇,為該站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降雨量,為局地強降雨性質。
膠東地區防汛抗旱辦公室成立較晚,各項管理制度還不健全,面對新時期防汛抗旱工作特點,要盡快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加快防汛抗旱現代化建設和加強各級防汛抗旱機構的能力建設。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防指會議制度建設。膠東地區防汛會議應由指揮或常務副指揮召集并主持,汛前防指會議一般在每年的5月或6月初召開,會議對區域防汛重大事項做出決定,部署區域防汛工作。平時遇重大旱澇災害可適時召開,如有緊要問題需要討論決策時,可由防指常務副指揮提出議案和決議草案,由指揮或常務副指揮會商相關成員單位形成決議。省膠東防指做出的決定、決議和工作安排由相關成員單位執行,相關副指揮負責監督。
2)防汛檢查制度建設。省膠東防指按照省防總的統一部署,協助省防總開展防汛綜合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各市防汛工作的部署情況、各級防汛責任制落實情況、行業防汛開展情況、各項預案的健全和演練情況、預警響應機制建設情況、物資隊伍保障到位情況等。在綜合檢查的基礎上,省膠東防辦將檢查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向省防總提交書面檢查報告。
3)信息報送制度建設。信息報送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一環,膠東防指迫切需要加強信息報送制度建設。內部信息報送必須要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只有這樣才能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才能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反應迅速、判斷準確。每年汛前,省膠東防指成員單位要將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庫汛期調度運用計劃、重點防洪城市防洪預案、防洪主要控制站防洪特征值(現狀標準、警戒水位、保證水位、保證流量、堤頂高程)等年度防汛材料報省膠東防辦。當發生重要險情或災情時,省膠東防指成員單位應及時向省膠東防辦報告,報告時間最遲不能超過重要險情或災情發生后4h。膠東防指成員單位在汛后將本年度防汛工作總結報省膠東防指辦公室,由膠東防辦總結后報省防辦。
深入強化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責任制。一是層級責任確保縱向到底。各市、縣、鄉逐級簽訂防汛責任書,層層落實防汛責任。二是部門責任確保橫向到邊。各級對防指成員進行了重新確認并明確各自職責分工,各地水利、住建、交通、旅游、煤炭、教育、電力等防洪任務重點部門結合實際,對防汛工作作了全面安排。三是工程責任確保具體到人。包括重點塘壩在內的所有防洪工程逐一明確行政責任人、工程責任人和技術責任人,地方各級公開公布防汛工作行政責任人,加強責任并接受社會監督。
加強防洪抗旱的社會化管理,規范人類社會活動,增強風險意識。對社會防災避災宣傳教育需進一步加強。加大對外來人員、弱勢群體的臺風、山洪及其防御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避風自救的意識和能力。豐富臺風、山洪信息告知渠道,增加人民群眾防范臺風、山洪的自覺性。要在全社會廣泛開展認真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活動,讓防洪常識深入百姓心中,提高全社會的防洪意識。
膠東地區地形復雜,源短、流急,臺風暴雨易引起山洪暴發、山體滑坡,造成人員傷亡。要認真研究地形的特點和災害規律,落實基層防災責任制和避災撤離預案,有針對性地進行城中河的綜合治理,加強危險部位警示預警,特別是在山區等重點部位。
按照“指揮決策科學化、應急處置規范化、防汛搶險專業化”的要求,突出加強防汛應急能力建設,提高處置突發災害能力。一要進一步加強搶險隊伍建設;二要強化搶險隊伍培訓演練;三要做好防汛物資儲備。
膠東防辦應盡快建立“膠東地區防汛抗旱預測、預報、預警系統”和“膠東地區防汛抗旱調度管理信息系統”,不斷提高預測、預報的精度,增長臺風、洪水的預見期,為防汛抗旱提供可靠的科學決策依據。同時要修訂完善防汛、防臺風預案體系,強化預案執行責任體系建設,確保預案執行責任落實到人,提高預案執行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注重預案執行的協調性與聯動性。流域各市應建立健全各級防汛抗旱組織、指揮機構,落實防汛抗旱責任人、防汛抗旱隊伍,備齊防汛抗旱料物,完善對山洪易發重點流域的監測網絡及預警措施,加強防汛專業搶險機動隊和抗旱服務組織的建設。以上工作準備情況、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人員名單、防汛值班人員名單及聯系方式、防汛料物儲備清單等相關資料,膠東4市應于汛前報省膠東防辦。
抗旱工作應轉向促進節約水資源、降低耗水量,保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在此基礎上構建應急化解干旱缺水風險的設施與工程。膠東地區是一個水資源十分短缺的地區,引黃濟青工程和膠東調水工程就是為膠東地區資源性缺水而修建的遠距離跨流域調水工程。膠東地區水資源十分珍貴,因此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在確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一要做好雨洪水的科學調度和利用;二要開源節流,全面推進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三要做好抗旱服務組織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