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軍義,逯忠良,劉懷紅
(1.東營市小清河管理處,山東 廣饒 257300;2.廣饒縣水利局,山東 廣饒 257300)
小清河流經東營市廣饒縣中部,二河三堤,中泓河長31.4km(不含上下游與濱州、壽光交錯河段7.14km),堤防總長104.85km。流經廣饒縣的4鄉鎮、2街道、1濱海新區、47個自然村及東營市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流域面積585km2,流域內人口28萬人。
多年來,通過立足實際,不斷加強河道工程建設,落實抗御防洪災害的基礎工程和完善各項防范措施,抗洪減災能力有了明顯提高,防災減災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的幾率加大,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威脅,也對小清河運行管理和防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小清河干流工程治理遺留問題多,境內尚有1條大的支流溝入口無配套控制建筑物,10處彎道塌岸險工未加固治理,5處堤壩缺口未堵復,4處隱患堤防未整修加固。
2)分洪道未統一治理,致使現狀河道防洪能力達不到設計標準,分洪道內丁莊鎮尚道、張寨、聶寨、小祝莊四村莊因擴建,致使原護村堰已大部分毀壞,分洪道啟用時,3500余人居住因泄洪存在安全隱患。
3)丁莊鎮分洪道蓄水工程建設時,未建子槽深孔閘,現狀達不到泄洪設計要求。
4)群眾防災減災意識薄弱,沿河村民不斷蠶食河道工程,對洪災的避讓自救、監測預警預報等知識知之甚少。
5)防汛工作無固定經費來源、無防汛物資專用倉庫、防汛物資儲備不足、管理人員編制不足等問題,給河道運行管理工作上水平增加了難度。
6)現狀工程建設標準低,設施不配套,整體抗災能力相對較低。權屬不界定,干流治理新增占地未確權征用,影響制約著運行管理工作的進行。
7)全省小清河流域自動化測報系統,未與市級以下管理單位系統聯網,汛情預測預報信息傳遞受影響,及時掌握、傳遞防汛信息無保證。
首先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提升小清河防汛基礎工程設施標準,將河道工程由5年一遇除澇、20年一遇防洪的標準提升到10年一遇除澇、30年一遇防洪要求,實現洪水能安全下泄、內澇能排、次生災害少發生的目標。
其次是按照“結合現狀實際,力求詳細規范、應用操作可行、簡便科學合理”的原則編制 《防洪預案》,并在防洪預案制定中針對不同的洪水情況,制定和落實各種切實可行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確保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在防洪調度中,要以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調度最高原則,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提高群眾洪災面前自我保護、互助意識。分洪道啟用時,提前轉移危險群眾,及時解救被困人員,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第三盡快實施小清河綜合治理工程,逐步搬遷分洪道內四村莊,消除泄洪期間3500余人的居住安全隱患;解決干流治理新增占地問題,滿足防大汛、抗大洪及工程管理的需要。
1)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在維系水生態系統平衡的前提下,組織實施水事活動。加強和規范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制定涉河項目建設審批工作流程和操作規范,在涉河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嚴格按程序審批,嚴格項目審查制度,按照防洪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申請、審查同意、施工許可等工作流程進行。加強對涉河工程的日程監管,特別是跨汛施工項目的監管(度汛施工方案、防護措施等);對未經審批擅自開工和隨意破壞河道堤防等不法行為嚴厲查處,堅決杜絕亂作為、不作為現象,確保河道行洪安全。
2)順應洪水發生規律,以科學的態度給洪水以足夠的空間出路,科學運用錯、攔、調、排、分、蓄、滯等措施,由被動抗洪到主動防御。
3)加大水工程建設力度,全面提高防汛度汛能力。各級政府加大資金投入,逐步完成河道建筑物配套、險工險段治理、堤頂道路全程硬化、隱患堤防整修、缺口堵復、水生態治理修復、盡快實施小清河綜合治理,提高河道行洪減災能力。
4)進一步規范涉及防汛的有關活動,推動防汛工作法制化。在河道流域內的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中的廣大群眾積極開展災害防御知識普及教育,增強防范意識,提高自防、自救、互助能力,特別是人員轉移避險的各項防范措施落實到村、到戶,以便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繼續加大宣傳貫徹水法規力度,使人人懂法守法,讓防汛工作深入人心,徹底消除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充分調動廣大群眾防汛抗洪的積極性與使命感,更好地做好防汛工作。
5)綜合運用工程、技術、科技、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落實分級分部門責任制、全民參與協作制,加大防汛經費投入,確保防汛工作有序進行,保障人水和諧,促進防汛工作可持續發展。
1)要解決好防汛與抗旱兩個方面的兼顧。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不同區域、不同季節旱澇并存,同一區域先澇后旱、旱澇急轉多有發生,需要防汛抗旱兩手抓,統籌兼顧。
2)要流域區域統籌,兼顧上下游、左右岸相互承載能力,在充分利用分洪道蓄洪、河道下泄洪水的同時,要兼顧兩岸低洼地的排澇能力;在考慮全流域農業生產用水需求的同時,統籌河流維持水生態、水環境質量的最低要求。
3)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統籌,在安排河道、堤防、蓄滯洪區、水閘等水工程建設及水工程維護上各級政府提高投資比例的同時,要統籌安排工程措施的管理以及水文、科技、氣象的監測等非工程措施,確保各項設施的正常運轉。并注重各種措施的綜合運用及力度、時機的統籌,以取得每項措施在防汛中的效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
4)應急搶險隊伍和物資儲備統籌。沿河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落實好常備隊、組織好搶險隊、預備隊等各類搶險救災隊伍,配備必要裝備,更新補充防汛物資,制定科學合理的物資調度方案,保證搶險時運得出、用得上、守得住、打得贏。要強化“預案、預警、預報”機制建設,嚴格24h值班制度,切實抓好水情、雨情、工情的監測預報和信息傳遞工作,確保信息暢通,為防汛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創新思路,破解發展難題,不斷發展壯大水利經濟,提升行業競爭實力。建設現代化的防汛專用倉庫,增加照明、通訊、測報等設備的儲備量,專人管理,確保抗洪搶險時運得出、用得上。同時,將防御突發水災害與建立防汛長效機制系統結合起來,推進“由控制洪水下泄向洪水管理利用轉變,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按照“因地制宜、自主創新、統籌發展、面向未來”的原則,加大防汛科技資金投入力度,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防汛工作現代化科技體系,及時做好自動化測報運行系統維護管理,落實責任,保障信息采集、傳輸、運行正常,為科學調度、準確決策、及時指揮調度防汛,統籌抗洪減災工作提供保障,全面提升防汛工作創新水平。
小清河防汛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在工作中必須按照“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常備不懈、預防為主、全力搶險”的工作方針,堅持“文明服務、人水和諧、統籌兼顧、科技創新”的原則,落實分級分部門行政首長負責制、行業應急責任制,部門聯動,全民參與防洪減災長效運行機制。采取綜合措施,爭取政策支持,理順經費渠道來源,各級政府加大涉河項目資金投入力度,逐步完善河道建筑物、水生態修復、隱患堤防(缺口)整修、險工險段治理、堤防標準化,推進小清河綜合治理進程,加強工程管護,發揮工程效益,全面提高河道整體行洪減災能力,推動新時期小清河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