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明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 肥城 271600)
肥城市抗旱服務隊成立于1996年,是肥城市水利局直屬股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近幾年來,通過創新工作思路,廣辟經營渠道,立足于“抗旱減災,造福于民”的服務宗旨,密切抗旱服務職能與新農村建設的聯系,努力改進服務手段,既做到優質服務,又提高了抗旱服務的綜合效益。目前,全市已培植起從物資供應、機具維修、節水工程建設、打井配套、農村一體化聯網供水為主的服務鏈條,為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針對抗旱機具供應、維修市場不規范的實際,抗旱服務隊以物資站為依托,與全國多家名優廠家簽訂了銷售代理合同,專門經銷高效節能水泵。并組裝宣傳車攜帶各類水泵易損件和各類塑料管件深入田間地頭、泵站灌區,廣泛宣傳抗旱知識,現場為旱區群眾無償提供技術服務。2)在每年的抗旱工作中,成立多個抗旱小分隊,到旱情嚴重的山丘區抗旱,通過微滴灌、小型噴灌、帶噴等節水設施和技術,最大限度地解決村民和農田灌溉問題,先后完成了160處節水灌溉工程,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333.33多公頃。3)借鑒城鎮社會化供水模式,采取“異地打井、聯網供水”的方式,為40多個缺水山村鋪設安裝了自來水管道,使6萬多名農村群眾用上了安全衛生水。4)提供優質售后服務。
除重點抓好物資供應、機泵維修這個龍頭外,還利用設備、資質、技術,走出去搞經營以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實現服務與經營的互補。近年來,抗旱服務隊搶抓當前國家投巨資建設水利工程的大好機遇,積極參與重點項目建設的招投標。采用各類新技術,完成了小(1)型水庫除險加固8座、小(2)型水庫12座和全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13個標段的施工管理,完成投資6000萬元。在全市基本消滅了明渠灌溉,大力推廣暗管輸水技術、微灌、滴管、噴灌三灌節水技術、重點解決了“節流”問題,節約了水資源,降低了灌溉成本,從而使全市水資源在偏枯年份仍可實現采補的基本平衡,大大緩解了水資源供需矛盾。2011—2012年,肥城市抗旱服務隊主動走出家門找市場,先后為山東鋁電集團山西省分廠打機井10眼,實現產值1500萬元。
近年來,肥城市抗旱服務隊主要實現了3個轉變。一是變被動抗旱為主動抗旱。在解決山區吃水問題上,借鑒城鎮社會化供水的模式,統一調度優化配置水資源,打破行政區域界限,開創了一條解決山區人畜吃水的新途徑。二是變單純為農業服務向為全社會服務轉變。服務隊主動到工礦企業、外地市,逐步擴大經營服務,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三是由公益性服務向經營性服務的轉變。近年來,既圍繞“水”字作文章,又主動跳出“水”圈求發展,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為抗旱防汛服務積累后勁。
肥城市抗旱服務隊先后投資700萬元購置5部上海產300—400—600型水文打井鉆機和常用型號發電機組、牙輪鉆頭、小型挖掘機、抗旱拉水車、裝載用叉車和400多臺(套)各類型號的離心潛水電泵及各類輸水管道,還儲備了進口及國產全自動噴灌機10臺(套)等材料及設備,基本達到了物量豐富、品種齊全,從根本上提高了應急抗旱減災能力。
肥城市抗旱服務隊成立時,人員編制沒有得到及時落實,抗旱服務隊人員力量完全由市水利局物資站職工組成,平時的抗旱服務任務主要由市水利局物資站職工擔任,由于全隊經費緊張,市水利局物資站日常經營也比較困難,職工收入低、待遇差,造成職工工作積極性不高,隊伍不穩定。
抗旱服務隊目前仍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和抗旱物資儲備庫,儲備抗旱物資只能靠租賃倉庫,給應急抗旱帶來諸多不便。同時抗旱物資老化陳舊現象嚴重,運輸車輛少,日常的儲存管理費、檢測維修費及調運費僅能勉強支付,依靠自身力量根本無法購置新的抗旱物資,抗旱物資現狀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抗旱工作需求。
目前,抗旱服務隊沒有專職人員,即使是市水利局物資站職工也存在很多薄弱點,如人員學歷和專業知識水平較低,綜合素質不高,應急抗旱能力不強等,由于沒有經費,對職工的業務培訓也無法得到保障。
將肥城市抗旱服務隊和山東省防汛抗旱機動總隊第十支隊由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改為全額事業單位,并盡快落實人員編制,通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充實人員力量,使職工工資待遇得到切實保障,以此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同時,將肥城市抗旱服務隊納入垂直管理范圍,進一步提高全市抗旱服務能力和水平。
上級部門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建設專門的辦公場所和抗旱物資儲備庫,購置急需的抗旱設備,促進抗旱服務工作高效開展,做到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為實現抗旱工作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定期舉辦抗旱服務技能培訓班,并進行應急抗旱訓練,全面提高抗旱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同時建議上級在今后的抗旱獎勵表彰工作中,多向基層一線抗旱服務人員傾斜,加大獎勵力度,以此激發基層抗旱服務人員的工作熱情,增強基層抗旱服務人員的工作干勁,著力培養一批素質過硬、能力過強的基層抗旱服務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