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亮,王 輝
(寧津縣水務局,山東 寧津 253400)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后,寧津縣把加強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加大推進力度,截至2012年7月底,全縣已建成13處鄉(鎮)水管站、6 支水利110 服務隊、4支抗旱服務隊、13個農民用水戶協會,基本構建起了由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專業化服務隊、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構成的“三位一體”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典型。
2011年2月,寧津縣按照固定人員、固定辦公場所的要求,開始恢復重建13處鄉(鎮)水管站;2012年5月,寧津縣政府、機構編制委員會、人事局、財政局相繼出臺文件,進一步明確水管站要按4個標準進行建設,即編制獨立、經費獨立、硬件要強、軟件要好。
1)編制獨立。水管站從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正式分離出來,作為寧津縣水務局的派出機構,采取“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機制,每個鄉(鎮)水管站按3~5 人設置,縣編辦按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13處水管站的人員編制為57名。
2)經費獨立。水管站人員“兩險”和工資待遇納入縣級財政預算,水管站運行經費由縣財政列支。根據管理規模,運行經費設定為每處每月2 000~3 000元,按月撥付。
3)硬件要強。縣財政對每處補助10萬元用于水管站基礎設施建設,辦公場所全部獨立,電話、電腦、打印機、空調、測量儀器等辦公設備一應俱全。
4)軟件要好。目前,全縣水管站已選配40名人員。其中,從事水利專業14 人、專科以上學歷22 人,缺編人員通過事業編考試招考水利專業人員逐步補齊。
按照每村1名水管員進行配置,全縣共選配水管員856名。水管員由村委會推薦,水管站確認,隸屬水管站管理,主要負責自來水費收取、村內管道監控、故障報修,及現場報汛、村內水利工程巡查、水事糾紛調處等,按照每人200 元/月發放補助,從每村供水水費中提取。
通過“垂直”管理,進一步健全了鎮、村級水管組織,基層水利工作得到顯著增強。基層水利人員進一步摸清了鄉(鎮)溝渠、小涵閘及農村用水戶的基本情況,為各種水利規劃提供翔實的第一手資料。以前水利工程遷占由鄉(鎮)負責,由于人少事多,施工緩慢,現在由水管站專門協助寧津縣水務局進行工程遷占,確保了各項水利工程順利實施;鄉(鎮)溝渠清淤、小農橋建設等,現在由水管站專項負責,徹底解決了小型水利設施建管問題。以前農村供水工程由于管理體制不健全,村內跑冒滴漏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水價虛高,老百姓意見很大,現在通過發揮村水管員的管理作用,有效解決了村內跑冒滴漏現象,全縣農村水價基本控制在2.50 元/m3之內,群眾滿意率得到提升。
水利110 服務隊主要負責人飲、小農水等工程的日常管理與維修及應急送水服務,采取寧津縣水務局供水公司主辦、水管站協辦的方式。全縣共成立6 支水利110 服務隊,配備人員30名、皮卡車6 輛、送水車2 輛,每個隊管理2個鄉(鎮),辦公地點設在水管站,人員均為供水公司正式職工,供水公司負責運行經費,水管站負責業務調度。村外供水管道采取無償服務,村內管道及小農水等維修采取有償服務,取得了較好效果。
抗旱服務隊主要負責抗旱打井、防汛搶險等服務,采取寧津縣水務局打井公司主辦、水管站協辦的方式。全縣共成立4 支抗旱服務隊,配備人員18名、面包車4 輛、機械設備26 套。每個隊管理3個鄉(鎮),辦公地點設在水管站,人員均為打井公司正式職工,打井公司負責運行經費,水管站負責業務調度。抗旱除財政補助外為有償服務,防汛搶險為義務服務,逐步解決了群眾灌溉和防汛搶險等問題。
寧津縣在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上,采取工程單元與村相結合的模式,以參與農戶為主體,依法在縣民政局注冊登記,自負盈虧。全縣以鄉(鎮)為單位已成立用水戶協會13個。水管站監督指導協會,協會具體管理工程。成立協會的目的是由農民獨自承擔起農村點多、面廣、量大的小型水利設施的管護,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有效降低灌溉成本,最終起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效果。通過對農業終端水價進行改革,將工程運行管理費用等全部兌現到終端水價中。
寧津縣水務局將3個年度小農水工程的101個泵站,40 眼機井全部移交用水戶協會管理,協會全權負責各項目區的水量調度、水費收繳、工程管護維修等工作,保障工程正常運行。水費由協會收取計入水費專戶,上墻公示,實行水價、水量、水費“三公開”制度,讓農民用放心水、交明白錢。小農水工程通過用水戶協會的管理,畝均節省灌溉成本4~7 元,有力保證了農民及時為農田灌溉,為全縣近3年夏秋豐產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2011年以來,寧津縣水務局或邀請縣直機關工委、縣委黨校先后對基層水利人員進行集中授課12次,2012年分兩批組織40名水管站人員赴西柏坡接受紅色教育,7月開展了觀看先進人物事跡電影活動。通過學習,基層水利人員培養了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樹立良好的心態和工作作風。
寧津縣水務局結合基層工作實際,按照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原則,統一印發了《鄉(鎮)水管站培訓教材》、《村水管員工作手冊》、《水利110 服務隊工作手冊》等,做到人手1 冊,隨時隨地能夠進行查閱和學習。同時,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雙向培訓模式,定期對全縣基層水利人員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寧津縣水務局每月組織13名水管站站長召開一次工作座談會,每季度安排技術人員到各鄉(鎮)對基層水利人員進行一次集中培訓,每半年邀請大學講師或教授對部分基層水利人員進行1 次業務培訓,每年選送10~20名基層水利人員到有關院校進行技能深造。通過加強思想和技能培訓,增強了為民服務意識,提高了服務水平。
寧津縣水務局為調動基層水利人員的積極性,出臺了《寧津縣基層水利工作人員年度考核辦法》,將全縣13處水管站、856名村水管員、6 支110 服務隊、4支抗旱服務隊全部納入工作考核監督范圍,每年考核1 次,由寧津縣水務局和水管站共同組織實施,兌現獎懲,形成規范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由寧津縣水務局實施對13處水管站的工作考核,根據水管站年內任務完成情況、群眾測評等指標對水管站進行綜合打分,對前3名水管站給予一定物質獎勵,對最后1名進行現金處罰,連續2年倒數第一免除站長職務并給予站內工作人員一定現金處罰。由每處水管站組織實施對村水管員、服務隊的工作考核,寧津縣水務局進行監督,將工作人員日常考勤、服務完成好壞、用戶滿意率全部記錄在案,考核時進行綜合打分,分別獎勵前3名,處罰最后1名。通過目標管理、末位淘汰,將各類人員的履職情況作為晉級、晉職、聘任、獎勵、處罰的重要依據,實現了以制度管人、靠實績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