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文,李曉勇,周志東
(安蓉建設總公司,四川成都 610036)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突發公共事件等給生態環境、社會發展、經濟建設、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損失。2009年7月,我公司正式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力量,成為應急救援的“國家隊”,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地位日益凸顯,應急救援能力穩步提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應急救援裝備是救援人員的作戰武器,是生成戰斗力的基本條件。裝備保障作為應急救援行動的重要物質基礎,構建與應急救援行動相適應的裝備保障體系,對于提高應急救援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公司裝備管理規定和裝備管理特點,從降低運作成本、提高保障效益的角度出發,在公司現有的裝備管理部門基礎上,分別設立日常管理機構和戰時保障機構。
日常管理機構主要以公司各級裝備管理部門為主,其主要職責是:落實各項裝備管理制度,制定應急救援裝備保障預案,負責裝備的編制配備、更新調撥、維修保養、技術培訓等日常管理工作。
戰時保障機構即在執行應急救援任務時,依托公司裝備管理部門現有人員成立裝備保障組,可視情況設立裝備籌備、運輸保障、檢查維修等保障小組。該機構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公司應急救援行動情況,提出裝備保障工作意見和建議,制定裝備保障措施,下達裝備保障指示,負責組織自有裝備向戰區調運,從社會地方籌措裝備以及現場裝備檢查維修等工作。
根據公司所承擔應急救援任務的區域和類型(主要包括江河堤防搶險,水庫、水電站大壩除險加固,堰塞湖和泥石流等應急排險,輸油、輸氣管道和輸電線路搶修搶建等),確定編配裝備的類型,科學規劃、合理編配。
根據裝備的用途、功能,大體分為通信指揮、專業救援、后勤保障三大類裝備。
(1)通信指揮類裝備。主要應用于應急救援現場指揮協調、組織管理、宣傳、圖像信息傳輸和通訊保障,包括通信指揮車、短波電臺、便攜衛星站、衛星電話、數字集群手持臺、無線圖傳設備等。
(2)專業救援類裝備。主要應用于應急救援各類專業搶險施工作業,按照專業作業類別不同,分別有:挖裝作業類裝備,主要包括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振動碾、自卸車、破碎錘、巖石劈裂機等。澆筑作業類裝備,主要包括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混凝土攤鋪機、混凝土攪拌機、混凝土振搗臺車、汽車式布料機、混凝土泵車等。鉆爆作業類裝備,主要包括液壓履帶鉆機、手風鉆、多臂鑿巖臺車、空壓機等。鉆灌作業類裝備,主要包括地質鉆機、錨桿臺車、制漿機、灌漿機、高噴臺車、混凝土噴射臺車、砂漿泵、化灌泵、地質測斜儀、灌漿自動記錄儀等。電網作業類裝備,主要包括牽引機、張力機、高空作業車、汽車式起重機、絞磨機、滑車套等。安裝作業類裝備,主要包括焊接綜合作業車、鉗工綜合作業車、電氣安裝作業車、起重綜合作業車、管道綜合作業車、龍吸水排水車等。
(3)后勤保障類裝備。主要應用于應急救援過程中的運輸保障、油料保障、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包括運輸車、宿營車、運輸車、工程拖車、工程修理車、加油車、凈水車、淋浴車、電源車、自行式炊事車、救護車、食品車等。
裝備的編配應按照“公司突出戰略性、分公司突出區域性、作業隊突出專業性”的思路,本著“專綜結合、聚散靈便、精干高效”的原則予以考慮。針對應急救援任務的類型和特點,按照救援規程和人員編程,合理確定各級、各建制的裝備編配結構,實行裝備編配模塊化、標準化,以便能根據救援任務類型和損害程度,迅速響應,進行不同類別和量級的調派裝備,達到應急救援裝備保障迅速、可靠、有效的目標。公司分別對三級機關和各類專業化應急救援中隊(挖裝、澆筑、鉆爆、鉆灌、電網、安裝)制定了相應的裝備編配標準,是指導公司應急救援裝備建設和選配裝備的重要依據。
根據應急救援任務“急、難、險、重”的特點,對應急救援裝備選配有以下基本要求。
(1)性能先進、安全可靠。加大高、精、尖應急救援裝備的配備,選擇國內外技術性能先進、安全耐用的裝備,以保證其在應急救援行動中性能穩定、質量可靠、安全高效,提高應急救援效率,如采用存在缺陷而淘汰的產品,不僅會降低救援效率,甚至會引發不應發生的次生事故。
(2)規格統一、系統配套。同類裝備力爭做到品牌和規格統一,以便于維護管理和減少其配套的保障品種和數量(如燃料油、潤滑油等油品、動力源管線、消耗性備件等)。同時,加強配套裝備的一致性建設,解決不同品牌動力源、裝備之間互連、互結問題。
(3)機動靈活、便于運輸。注重高度機動、靈活的裝備的配備,以滿足“反應迅速、機動靈活、處置高效”的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多選擇可自行式裝備,以便于機動調運。對于需拆解運輸的大型裝備,務求結構簡單,易于現場安裝。對于小型裝備、器材、工具、配件等宜采取分類裝箱儲備,其材料、尺寸設計應盡量統一,以便于裝載運輸,同時要進行分類標識,如紅色為裝備工具類、白色為衛勤保障類、綠色為餐飲保障類、藍色為動力源、宿營類等。
(4)經濟合理、平戰兼容。在滿足應急救援需要的前提下,選配裝備也要從經濟性、合理性、實用性考慮,不僅要適用于應急救援任務,同時也要適用于平時的訓練和施工生產,避免重復購置、閑置和浪費,保證其利用率,在平時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以促進應急救援裝備建設良性循環。對于一些裝備,可實行一機多用,以減少資金投入,例如挖掘機可配套加長臂、破碎錘、液壓鉗等裝置,根據任務需要可臨時更換。
(1)堅持綜合保障和全程保障相結合。應急救援裝備保障不僅僅是單一的提供裝備,其包含了裝備的籌備、調運、易耗件和油料補給、現場檢修保養、技術指導等,且貫穿于整個應急救援行動之中。在保障過程中,要根據應急救援行動情況,統籌安排、合理組織,把握和銜接好裝備保障的各個環節,確保應急救援行動有序、順利開展。
(2)堅持建制保障和協同保障相結合。根據應急救援任務的類型和規模,按建制逐級調派裝備,以便于裝備保障的統一指揮和管理。應急救援作業任務復雜時,要搞好裝備類型和數量的橫向協調,公司內部互通有無、相互支援、協同保障,提高應急救援裝備的使用效率和整體保障能力。
(3)堅持部隊保障和地方保障相結合。應急救援僅靠公司力量是有限的,整合地方資源將會發揮無窮的力量。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增強裝備保障力量,對社會資源進行有效調研,簽訂相關協議(包括裝備租賃、緊急采購、運輸和維修等)。同時,找準“市場”與“戰場”的契合點,倡導地方廠企按照自身單位特點,結合應急救援實際,加快研發引進適應各種復雜環境、能夠處置不同任務的專業化特色裝備器材。建立應急救援裝備以廠代儲的保障體系,建立快捷可靠的社會聯合裝備保障網絡,變單一裝備保障建設的小格局為社會單位統籌建設的大格局,走社會聯合裝備保障建設的新路子。
公司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力量已經有3年多時間了,應急救援裝備建設已邁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通過2010、2011和2012年三年中20多次應急救援的實踐,在包括重慶城口山體滑坡、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四川映秀特大泥石流、四川綿竹清平泥石流等的應急搶險救援過程中,我公司裝備保障的組織、指揮和管理運行良好,有力地保障了搶險救援,較好的滿足了現場對設備的保障需求,證明目前我公司應急救援設備保障體系的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果,為今后提供了初步的理論和實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