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有荃
(中共四川省瀘州市委黨校,四川 瀘州 646000)
機關效能建設是管理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機關工作人員是行政管理效能的創造者、承載者,是效能建設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機關效能建設的受益者,是客體。因此,機關效能建設的著力點是要強化對主體行為的約束,更好地服務客體,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同時讓客體能有效地監督主體,做到用科學的機制來完善管理,用完善的管理來體現職能,用良好的職能作用贏得人民的滿意。
近年來,各級黨政機關在加快職能轉變、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辦事效率等方面雖然邁出了較大步伐,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機關行政管理還仍然有不適應、不協調、不完善的問題,機關效能還是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思想不夠解放,觀念陳舊落后;“官本位”、“權本位”意識嚴重,官僚主義現象尚未徹底根除;黨政機關機構臃腫,冗員過多,人浮于事;形式主義現象較為嚴重;政府機關作風散漫,服務態度較差;腐化墮落的思想和行為屢禁不止,等等。
機關行政效能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1.主觀方面的原因
第一,對提高機關效能的認識不清。部分機關干部沒有認識到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機關行政效能,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加速器,是新形勢下服務大局、發揮上層建筑對經濟發展反作用的有效體現。加上機關缺乏競爭機制,干部缺乏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以至抱著“鐵飯碗”,“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混半天”。這種不珍惜時間,不重視效率的觀念,對改進工作、提高機關效能是一種極大的阻力。
第二,部分機關干部道德不正、作風不純。個別機關干部在道德上信奉極端利己主義,在作風上表現為官僚主義,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拋在腦后,把職位、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途徑和手段。在他們的眼里,工作效能并不是工作本身所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滿足私利的籌碼。有許多低效能的現象正是由于沒有滿足當事人的欲望而故意造成的。
第三,機關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一些領導干部沒有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不能正確判斷形勢、分析情況。不善于協調、處理人與人或單位與單位之間的關系,不能很好地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一些機關工作人員不注重學習,知識陳舊,技能低下,不能很好地適應機關服務新的職能。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機關效能的提高。
2.客觀方面的原因
第一,行政機關結構、職責的配置還不盡科學。我國行政機構中存在的機構臃腫、層次繁多、職責不清的情況,是產生推諉扯皮、互相掣肘、手續繁雜等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二,人事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我們現行人事管理制度在選人、用人、培養人、激勵人幾個環節上都有一定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大機關干部的積極性、創造性,這是造成行政效能低下的重要原因。
第三,工作法制化、制度化水平較低,效能監督監察不力。有的單位和部門正常的管理制度工作機制不健全,工作缺乏規范性,個人的自由裁量權失度,為個人以權謀私、假公濟私留下很大空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機關整體工作效能。
第四,不正之風尚待進一步治理。目前,機關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風,特別是近年來逐漸引起人們重視的行業不正之風,嚴重影響了國家機關的效能和行政效率。
效能概念的豐富內涵決定了機關效能建設的著眼點、著力點的全方位布局。不能只靠某一個層面上推進,必須要自上而下規劃、各級機關聯動、自下而上產生實際成效。綜合起來必須抓好以下幾個主要環節來推動機關效能建設。
理論學習是提高機關效能建設的保證,“只有理論上的成熟,才能達到政治上的成熟”。要特別注意教育和引導機關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現代行政管理理念,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盡快實現由管制行政觀念到服務行政觀念的轉變,實現由強制行政觀念向引導行政觀念的轉變。強化新的服務的理念,即所有機關部門都是服務部門,所有崗位都是服務崗位,所有公務員都是人民的服務員,為進一步提高機關效能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證。
權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機關部門職能的科學定位是實現機關效能提高的關鍵。要在鞏固機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依據市場經濟形勢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和規范機關部門與市場、企業、事業及社會關系,著重解決好機關職能特別是政府職能缺位、錯位、失位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真正實現簡政放權,從而使黨政機關的主要精力轉移到宏觀調控、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依法行政是保證行政暢通,提高機關行政效能的基本前提。機關效能建設要想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真正收到成效,就必須實現機關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實現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要積極借鑒國際管理先進經驗,按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和公約性的原則,認真抓好機關的制度建設,并逐步建立職能清晰、管理健全、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獎罰分明的機關制度體系,努力做到以制度管事管人,推進機關管理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軌道。當前要繼續推進機關建立和實施崗位職責制,解決職責不清的問題;健全依法辦事制度,解決辦事不規范的問題;健全服務承諾制(包括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解決辦事效率不高問題;健全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解決工作任務不落實的問題;健全效能考評制,解決“干好干壞一個樣”問題。這些制度的建立,對于提高機關工作效率,杜絕人浮于事、敷衍塞責、推諉扯皮、爭利避責等現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提高行政效能,營造良好發展軟環境,最關鍵的還是要抓住“人”這一要素。首先要提高行政領導者的素質,建立健全科學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把思想好、能力強、作風硬的人選拔到行政領導崗位上。對素質差、不稱職的領導者,要及時撤換,改變過去實際存在的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現象。其次,要提高一般行政工作人員的素質,加強教育和培訓,盡快提高行政工作人員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創新工作能力,努力使機關干部成為學習型干部、創新型干部。第三,要按照“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型社會”的目標要求,在機關中倡導一種學習型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學習成為一種驅動力,引領和規范人的行為,以此提高機關干部的整體素質,進而增強機關工作的整體效能。
建立完善的法律基礎,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提高機關效能的保證。當前,要大力加強機關民主建設,探索高效的民主決策機制、民主議事機制和公正、公開、公平的工作評價機制。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水平。要完善相應的法律基礎,盡快建立健全配套的效能監督監察體制。根據黨規黨紀和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建立一套針對性強和操作性好的效能監督監察機制。要建立由紀檢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專門機構負責實施效能監察工作。要設立必要的機關效能投訴部門,向社會公開監督電話。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效能監察,實施科學的效能考評制度和方法,并把考評結果作為組織人事部門干部年終考核與選拔任用、職務晉升的重要依據。
機關干部作風不正必然導致機關效能不高,也是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的首要因素。要轉變機關作風,特別要強化三個意識:一是強化公仆意識。各級機關干部必須放下“官架子”,時刻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堅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辦人民群眾之所盼,順民意、解民憂、謀民利的實事。二是強化大局意識。立足于“懂全局、管本行”,堅決克服各自為政、互相掣肘、推諉扯皮、矛盾上交的內耗現象,增強政治意識和紀律觀念,找準服務大局、服務發展的著力點,時刻心中裝大局,工作看大局,言行護大局。三是強化服務意識。加強人性化管理,使每一個工作環節的服務更加周密細致,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機關行政管理要實現信息化、管理技術現代化,這是提高機關效能的物質技術手段。當前,要緊密結合各級行政機關的實際,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配置現代化的辦公設施。運用電子計算機信息系統、電子傳真設備等處理公文、傳遞和貯存信息;建立信息網絡系統,實現辦公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機關效能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適應、加強和改善,同時,要以效能管理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逐步推進和深化。通過開展機關效能建設,將進一步優化機關管理要素,規范機關管理行為,改善機關運作方式,整合機關管理資源,切實解決機關效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各級機關和廣大機關干部在履行職責和改革創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上有新的改進,在人民群眾對機關工作的滿意度上有新的提高,努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從而,把各級黨政機關建設得更加廉潔、勤政、務實、高效,實現黨委、政府角色定位的準確化、行政行為的規范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