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溢
公共就業服務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就業政策落實和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有序流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大英縣人力資源市場和人才交流中心遵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展思路,加快構建城鄉一體、普惠共享、功能完善、服務規范、管理高效的就業服務體系,較好發揮了公共就業服務在穩就業、保民生、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筆者針對原人事、勞動保障兩個部門合并后這兩個經辦就業服務的主要機構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深入地調查研究,并就其在整合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資源等方面提出建議。
人力資源市場現狀。大英縣人力資源市場成立于2010年2月,整合了就業援助中心、職業介紹中心、就業訓練中心的全部公共就業服務職能。同年10月,縣人事與勞動保障部門合并成立了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場成為了面向全縣城鄉各類勞動者的綜合性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每一個勞動者從失業登記到接受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從失業登記到申請就業援助對象認定以及接受就業援助服務均可在人力資源市場享受一站式服務。市場現有工作場地80平方米,并建立了人力資源數據庫,現存數據庫求職信息10860人。2012年舉辦招聘會6次,求職登記3029人,幫助實現就業2404人。
人才服務機構現狀。大英縣人才交流中心是由縣人社局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負責全縣人才交流工作,開展人才信息調查、收集、整理、預測,建立人才信息庫,收集、發布人才供求信息;為各行各業經濟組織提供人才、勞務信息;承擔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人事檔案、人事關系的托管工作;負責大中專畢業生和事業人員人事代理聘用管理;負責人才流動、交流管理工作。2012年幫助實現就業525人,現存流動人員檔案11278份,2012年依托檔案提供服務734人。
機構編制問題 目前縣人力資源市場是縣就業局的內設機構和綜合性辦事窗口,人力資源市場本身沒有準確的機構定位,無人員編制,市場主任按就業局中層干部配備,也沒有確立市場的社會和法律地位。縣人才交流中心是經編制部門批準設立的事業單位,現有編制2人。
職能職責問題 人事和勞動保障部門整合后,負責就業服務、人才服務的機構和職能沒有整合,市場和中心兩個機構的職能存在交叉。其相同之處在于都具有公共職能和公益屬性,都是從事人員流動、交流和管理工作的。其不同之處在于:就業服務機構及其市場服務對象為城鄉勞動力,人才服務機構及其市場服務對象為大中專畢業生和事業人員。由于目前的條塊分割使得人力資源的流動、配置缺乏統一性,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有效整合,也使財政支出加大。
制度和服務標準的問題 該縣的人力資源市場一直沿用的是原勞動力市場的運作模式和服務標準,而人才服務機構也是一成不變地執行著原人事部門制定的服務標準,至今沒有一個統一規范的整合后的服務制度、服務標準。
區域覆蓋問題 除人社部門設立的人力資源市場外,其他從事人力資源服務的民辦中介機構太少,就業保障服務中心、就業保障服務站還沒有完全延伸到全縣的各個鎮鄉和社區,社區就業保障服務工作均由社區工作者兼職,不適應人力資源市場多層次、多功能、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完善體系
一是明確編制。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明確公共就業和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公益屬性,積極爭取編制、財政等部門支持,合理確定人員編制。可考慮將就業服務和人才服務機構整合后成立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統一管理人力資源的流動、配置和服務。
二是整合資源。在公共就業和人才交流服務機構整合的基礎上健全和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實現專業化分工和一體化運作,將服務擴展到大中專畢業生、企事業單位人員、城鄉勞動力的所有群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力資源統一服務。
三是健全制度。全面實施統一的基本服務免費制度、就業信息服務制度、大型專項就業服務活動制度、就業與失業登記管理制度、就業援助制度、勞動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制度、就業信息監測制度等各項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并積極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基本公共就業服務的制度。
四是拓展項目。鼓勵民營等各種形式興辦人才和職業中介機構,促進人力資源市場的多層次、多功能和多元化發展,不斷拓展人力資源市場的整體功能和服務機構,加速人力資源市場與網絡、媒體等服務業的融合與協作。
五是擴大范圍。加快完善覆蓋全縣11個鎮鄉的就業保障服務中心和延伸至所有社區的就業保障服務站,積極爭取編制和經費,實現社區就業保障服務工作專職專人,不斷加強基層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平臺建設。
——提升水平
一是規范標準。在國家尚未出臺統一的工作規范和標準時,地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機關可根據自身實際,從有利于統一,有利于服務,有利于發展的角度來制定統一的服務范圍、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逐步探索適應本地區就業發展的新路子,提升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能力、服務水平。
二是信息化管理。整合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雙方的信息資源,逐步將高校畢業生、企事業單位人員、城鄉勞動力等人力資源和用人單位信息合并為一個系統,并將網絡覆蓋到各鎮鄉、社區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基層服務平臺,實現人力資源的廣覆蓋,從而提升就業服務的信息化水平。
三是人才支撐。以人才支撐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在加強培訓現有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人員的基礎上公開招聘和引進一批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服務方面的專業人才,如高級職業指導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等。
四是硬件設施。將整合后的人力資源市場設置到縣行政服務大樓,充分利用空閑場地增加服務窗口、增添服務設施。可設置就業失業登記、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援助、勞動人事代理、檔案管理等窗口,定期舉辦各種針對大中專畢業生、城鄉勞動力的用工招聘活動和勞務洽談會,將人力資源市場建成服務一流、優質高效的人社部門服務場所。
——加強監督
人社部門要繼續加強對整合后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的領導和監管,要繼續會同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強對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在促進就業方面的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糾正違規,堅決杜絕違法行為的出現,確保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確保用于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的資金安全、及時、充足。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自身也要加強資金內控和自查制度、信息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人力資源市場要建設成為免費提供就業和人才服務的窗口,對現有收費項目要逐步脫離,由企業來承擔。要設立專門的人力資源市場執法隊伍,對從事經營性的民辦人力資源中介機構要依法實施經營準入管理,完善許可流程。加強日常監管、專項整治和執法檢查,規范人力資源服務行為,維護良好的人力資源市場秩序。
總之,只要堅持按照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保基本、可持續、均等化的原則和就業服務公益性的屬性來合理整合就業服務機構和人才服務機構現有資源,完全能實現兩個市場的集中統一,從而充分保障人力資源的有序流動和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