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月 段永新
(河南省南召縣統計局,河南 南陽 474650)
近年來,在南陽市統計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南召縣統計局的多方努力,全縣統計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四級全面聯網,為發揮統計職能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作為縣級網絡延伸的鄉鎮統計站信息化建設卻比較落后,主要存在以下的一些問題:
1.鄉鎮統計人員工作繁重,學習計算機知識的時間相對較少。據對全縣16個鄉鎮的全面調查,雖然各鄉鎮都配有統計員,但他們都或多或少的兼任其他工作,造成統計員工作繁雜,精力不集中,再加上鄉鎮統計工作本身任務繁重,要完成農業報表、固定資產投資調查、商業調查、勞動工資、協助農調和各項普查等工作,工作壓力和工作難度可想而知。統計報表很多靠加班來完成,哪還有時間來學習日新月異的計算機知識。雖然全縣大部分鄉鎮統計員計算機水平在初級以上,但仍與統計信息化要求相差甚遠,基本上不會使用較專業的統計軟件,更不用說進行網絡維護和網絡傳輸。
2.鄉鎮統計人員更換相對頻繁。由于鄉鎮統計站與縣局只是業務關系,加上統計工作相對繁重,地位低,人員調整比較頻繁,統計工作交接不好也會直接影響到信息化建設水平。
3.開展對鄉鎮統計員電腦知識培訓有難度。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科學管理的時代,標準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進行科學管理的基礎。但在目前統計系統的管理工作中,還有較大差距。如現有的統計軟件,盡管實現了“三上企業”聯網直報,大部分專業進入了河南省統計數據交換平臺,有些專業有單獨的數據處理程序,但版本高低不一致,文件格式不統一,更新換代迅速,這勢必造成基層電腦知識培訓的難度。
4.縣局本身信息化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縣局有自己的統計信息網站主頁并接入了寬帶,而且有專業人員進行維護。但局內服務器的配置已遠遠不能滿足現有工作的需要,而且寬帶帶寬低、網速慢,不能很好地實現統計網絡信息共享。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幾點建議:
1.各項工作制度化。建立規范的鄉鎮基層統計信息化建設制度,規范鄉鎮統計站的計算機設備的專人使用和維護;建立關于鄉鎮統計員在網站投稿任務要求的制度,“獎優批劣”,鼓勵鄉鎮統計員積級上報信息或分析材料;明確利用統計QQ群開展工作的制度,規定每個鄉鎮統計員必須進入QQ群聯系開展工作,對于沒有QQ號及不懂使用的要強制學習應用,這樣,所有的統計信息交流就能及時快捷地傳達,鄉鎮基層統計信息化建設應用也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2.進一步爭取鄉鎮領導對統計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加大投入力度,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統計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高科技的系統工程,需要搭建網絡信息通信平臺,集硬、軟件管理,辦公環境等于一體,方能正常運行。據統計,全縣絕大多數鄉鎮能夠保證現有的計算機統計人員專用,接入寬帶網,需整合各鄉鎮現有的電腦資源,實行網絡信息資源共享。
3.增強對鄉鎮統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培訓力度。全縣鄉鎮統計人員相對年齡輕,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大部分是大專以上學歷,都具有計算機初級以上水平。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加強對鄉鎮統計員的信息技術培訓,特別是統計專業軟件使用、網絡維護和網絡傳輸等技術的培訓,來提高他們的信息化水平。計算機培訓要扶持“后進”,對鄉鎮統計員計算機業務水平的落后分子,要給予重點關注,“開小灶”也要將他們的計算機業務水平提上來,減少各鄉鎮統計員計算機業務素質之間的差距,促進鄉鎮基層統計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培訓,使鄉鎮統計人員獨立完成數據處理、網絡維護和網絡傳輸等工作。同時縣局計算站專業管理人員也應該經常深入各鄉鎮巡查指導,解決一些技術難度較大的問題。
4.強化協調力度,確保鄉鎮統計隊伍相對穩定。縣局領導多出面協調,達到一個鄉鎮兩名專兼職統計,嚴格執行統計人員調整交接班制度,保持鄉鎮統計隊伍相對穩定,從而善始善終地完成各項統計工作任務。
5.完善縣局本身的信息化建設,力求實現統計信息工程要求的標準化中心機房。應該對現有機房改造:申請一個固定的公網IP地址,購買幾個SCSI硬盤,進行技術整合,接入光纖基本完成縣局信息化建設重任。對外提供網絡服務,使縣局信息化建設基本達到省市各級標準化要求。
6.借鄉鎮統計基礎規范化建設的契機,進一步提高鄉鎮信息化水平。縣局在經費相對短缺的情況下,擠出經費給每一個鄉鎮配備電腦、辦公桌、沙發、檔案資料柜等,并利用VPN技術完成鄉鎮與統計系統網絡的對接,實現全國統計系統網絡資料共享,為鄉鎮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提供強有力的平臺。
7.強化信息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領導機構,加強政府在信息化建設中的協調力度,切實保證統計信息化建設健康、快速發展。規范網絡信息管理,維護網絡安全,切實做好網絡信息采集、處理、應用、更新和共享工作,健全計算機和信息網絡安全保護制度。做好安全防范,每天進行數據備份,嚴防數據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