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娟
(韶關學院 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隨著近二三十年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人們通過網絡表達政治思想和意識的意愿也越來越普遍,網絡民主由此誕生。網絡民主這個新名詞,早在1995年就由美國學者馬克·斯勞卡提出,他指出:“以網絡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滲入網絡的成分”[1]。另有一學者肯尼斯·黑克爾對網絡民主有這樣的解說:“克服時間、空間和其他物理條件的限制,使用信息和通訊技術和網絡交往,而去努力實踐民主,對傳統的政治實踐來說……不是替代,而是豐富。”[2]
以上是國外專家對網絡民主的看法。網絡民主是“公眾通過網絡來討論公共事務,并通過投票來決定公共事務這樣一種民主制度發展的重要進程”[3]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毛壽龍教授的觀點。
綜合以上觀點,網絡民主可以定義為是公民通過互聯網絡針對公共問題,參與政治生活的一種形式。
1994年中國就接入了互聯網,隨著時間的推移,網民數量呈現出幾何倍數增長,來自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最新報道,2012年7月25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屆國際數碼展覽會上,中國工業信息化管理局公布至2012年6月底,全中國的網民人數規模已經到5.38億,這個數字比上一年同一時期提高了4個多百分點;全中國的手機網民人數規模已經到3.88億,比去年同一時期提高了18個百分點[4]。從這個數字不難看出,按照這樣的速度,意味著中國接近一半的人已經或者說正在通過網絡實行民主政治參與。
1.直接表達意見。網絡民主有著和其他公眾參與政治的不一樣的途徑,就如代議制,只要是在計算機面前,無論誰都可以通過網絡針對某一問題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無需通過中間代表來間接表達。對于參政議政信息,無論誰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并通過電腦直接實現參與政府相關決策的制定,以及監督政府對決策的執行效果。這樣的做法,可以簡化以往民眾政治參與的程序的復雜手續,提升民眾政治參與的熱情,這樣就大大加強了民眾與政府的溝通,使政府可以更直接的了解民眾的需求,從而更好地發展民主政治。
2.機會均等。網絡民主有一大特點就是其天生的平等性,這主要表現在“話語權”這個問題上,就是說無論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如何,經濟狀況怎樣,都可以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來實現你對政府行為等的參與政治,這個機會是均等的。
3.方便快捷。網絡最大的優點是改變了政府與公眾溝通對話的方式,公眾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有關公共政治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也可以第一時間知曉政府相關的政治決策以及對相關政治問題的表決結果等,公眾也可以最快捷地反饋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政治意見及態度,這與傳統的政治參與受限于時間、地點乃至是成本制約的有明顯的優越,這也為民眾方便快捷實現政治參與提供最有效的途徑。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 (即政治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基礎和重心。網絡民主作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新興的民主形式,必然對中國的政治發展和政黨制度產生巨大的影響,網絡民主是一把雙刃劍,對我國政治發展和政黨制度建設既是促進,也是挑戰。
1.為民眾政治參與,實現黨的政治文化社會化提供了新模式
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誕生和發展了網絡民主,而網絡民主的興起突破了以往政府和民眾的溝通模式,這對執政黨的政治社會化功能創造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新途徑。
2.為我國政黨制度提供了新的監督模式
我國的政黨監督由黨內監督、民主黨派監督以及社會監督等方式,其中民眾的監督是社會監督的一種,但是這種監督模式和西方政黨競爭體制下的監督相比,顯得薄弱了些,尤其困難的是對于同級黨政領導人的監督,特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監督更是形同虛設。在這點上,網絡民主監督可以彌補此項不足,因為網絡監督一是可以憑借其獨特的技術優勢,二是監督覆蓋面廣泛,三是民眾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技術手段通過各種網絡形式,以高速、快捷、簡單、清晰的方式和方法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形成一張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民主監督的 “天網”。
3.對于進一步完善建設與時俱進的黨組織有促進作用
從網絡民主的定義可見其是一種新興的政治技術,這就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各個黨員都要與時俱進學習和掌握這種政治技術,即如何通過互聯網直接與民眾溝通交流,如何通過互聯網信息元素辨別信息的真偽從而教育廣大民眾等等,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熟練和掌握這種新的政治技術技能,也只有掌握了這種技能才能更加熟練操作,方便執政黨和各民主黨派貼近民眾,第一時間了解民眾的訴求,這對于進一步完善建設與時俱進的黨組織有促進作用。
4.對中國特色的政黨政治協商制度的完善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中國特色的政黨政治協商制度其根本特點在于執政黨所有重大決策的出臺都遵守于“協商于決策之前”[5]的原則,這正是制度的民主化體現。但是,任何決策的出臺,其過程是復雜和艱辛的,因為要使決策符合民心民意,這就需要政黨和民主黨派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和掌握當前市場信息。網絡民主就可以起其應有的作用,執政黨可以通過網絡把決策的相關內容細則公諸于眾,執政黨和民主黨派可以通過網絡市民的回復等方法知曉相關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使決策出臺前的協商工作做得更好。這對中國特色的政黨政治協商制度的組織與程序的完善和發展起促進作用。
1.網絡民主在某種程度上動搖執政黨的政治合法性
網絡民主對執政黨政治合法性從兩方面分析,有利的一方面因為網絡可以不限時空等其他條件的制約,這樣全民參與民主政治的程度高,對民主政治的發展起促進作用;不利的一方面,當前網絡的監管相對薄弱,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政治態度、政治訴求,這就給不法分子利用這個平臺,來煽動、蠱惑和動搖網民的政治信念,破壞民眾對黨和祖國的忠誠。所以對于網絡民主這不利一面,政府要加強對網絡的監管,發現不當苗頭要加強疏導,避免動搖執政黨的政治合法性。
2.網絡民主挑戰黨的思想領導和主流政治文化
傳統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是通過主體單向性的解讀來實現對客體的思想影響,而網絡民主正式克服了這種“單向性”的特點,政治主客體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平等對話。這種平等表達,既有來自于本土的主導政治文化,也有來自于他國的外來文化,甚至有中西方文化碰撞而形成的個人極端自由主義思潮。不同文化在這個網絡平臺互相展開博弈,黨的思想領導和主流政治文化就不再像過去單項傳播時可以主導民心,可見網絡民主挑戰黨的思想領導和主流政治文化。
3.網絡民主要求現代的高素質的黨員干部
這里有兩方面的情況,其一,互聯網是高科技的產物,網絡民主自然科技含量相對高,黨員干部如果沒有一定的網絡水平,就難于熟練運用網絡技術和民眾實現很好的溝通和交流。其二,各級政府均通過網絡平臺讓市民了解當前政府的政策決議,這就要求黨員干部的工作要符合程序,要公平公正公開。基于這種社會輿論的監督迫切要求黨員干部有一定的民主法律意識、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領導水平。
4.網絡民主影響著中國政黨制度的建設
中國政黨制度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網絡民主對政黨制度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黨的基層組織的整合功能削弱。網絡民主作為民眾一個政治參與的平臺,不通過任何形式就可以加入,政治見解人員良莠不分、魚目混雜,有些不良分子為吸引大眾眼球用一些虛假信息或斷章取義,從而在價值觀上影響意志薄弱的網民的判斷力,擾亂視聽,離散大眾的凝聚力,削弱黨的領導,尤其是基層領導組織整合功能的削弱。其二,網絡民主要求執政黨處理好各種民主關系,尤其是對執政黨的黨內民主以及執政黨與各民主黨派之間的民主關系。作為執政黨,要處理好黨際民主關系,除了要具備時代的素養,還要學習西方一些先進經驗為我所用,才能起民主政治建設時代領導者的先鋒作用,才能讓網絡民主不斷走向新時代。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民主不可避免成為一種新式的民主活動方式。盡管網絡民主存在種種缺陷,但它直接影響到社會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新時期的執政黨,一定要正確面對形勢的變化,審時度勢,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地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建設,讓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首先,從自身角度完善政黨制度建設。建國以來,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一直很好地指引著中國的政治發展,但隨著社會的前進、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民主的推進,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也要與時俱進,網絡民主化使人們參政議政的意識增強,政黨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以及處理有關問題的合法合理性,可以迅速成為政治輿論的焦點,這就要求政黨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這樣才能進一步實現黨的領導。
其次,提升市民對黨的主導文化的政治認同,加強執政黨的凝聚力。黨的思想領導的正確性,主要體現在黨的主導政治文化的內涵的先進性和適應性方面。隨著社會的前進、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民主的推進,民眾參政議政意識得已空前的提升,人們通過互聯網了解西方政治文化理念,不同形式的民眾訴求容易集結成整體的公民利益,與黨的主導政治文化有一定的沖突,這就要求黨主導的政治文化賦予時代的內涵——人民性、先進性、適應性。這樣的主導文化才能為廣大民眾認同,人們才能緊跟黨的領導,黨領導的凝聚力才能充分體現。
再次,完善各級黨和政府與公眾溝通的信息平臺,引導公眾參政議政。各級黨和政府要充分利用網絡民主這一新生事物,為此要通過互聯網不斷完善政府與市民的溝通平臺,凡重大政策的出臺,要咨詢民意,凡涉及老百姓問題,要通過該平臺以達到公平、公開、公正。這種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勢必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政府的公信力和號召力勢必得以提升,黨的領導力量也必然加強壯大。由此可見,要構建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提升黨的執行力,全面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
最后,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管理水平和領導水平。黨員干部管理水平和領導水平不僅是體現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在觀念的轉變,在黨內要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那就是培養一種公民的民主精神——“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捍衛你表達觀點的權利”的觀念,但在中國現實社會里,官本位思想極其嚴重,一些官員聽不得下級的批評,對市民的訴求更是采取不聞不問的冷漠態度或抵觸情緒,網絡民主在政治生活中依然不民主。這嚴重阻礙新時期政黨制度的建設,阻礙民主的發展。此外,信息化時代還要求每一個黨員干部要不斷提升自我素質,與時俱進,學會和熟練操作計算機技術,通過網絡了解國內外最新動態,通過網絡了解各階層訴求,把握民意,為黨的決策提供最可靠的信息資料。
:
[1]馬克·斯勞卡.大沖擊——賽博空間和高科技對現實的威脅[M].汪明杰,黃锫堅,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23.
[2]安德魯·查得威克.互聯網政治學:國家,公民與新傳播技術[M].任孟山,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98.
[3]毛壽龍.網絡民主的局限性[EB/OL].[2011-03-18].http://wenku.baidu.com/view/3b175d707fd5360cba1adbbd.Html.
[4]孫麗萍,隋笑飛.截至到 6 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 5.38 人[EB/OL].[2012-07-25].http://www.cnr.cn/gundong/201207/t20120725_510344097.shtml.
[5]楊愛珍.中國政黨制度研究[M].北京:學林出版社,20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