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于麗那,張勇剛
(1.江西龍南中學 英語教研室,江西 龍南 341700;2.萍鄉學院,江西 萍鄉 337055;3.安徽廬江縣黃屯中學,安徽廬江 231555)
語言意識 (Language Awareness,LA)一詞源自于19世紀80年代的英國語言意識運動,是以Hawkins等學者為代表的語言學家針對當時盛行的交際教學法忽視甚至完全放棄語言形式的教學的情形下提出的,且已逐漸被運用于外語教學中。語言意識是一種較新的學習方法與理論,它的提出與運用成為彌補傳統教學法與交際法教學法兩者的缺陷的有效途徑,為語言知識(形式)與交際能力、語言功能之間的統一與平衡起著橋梁作用,這對于教師與學生的語言意識培養及外語教學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英國國家語言教育委員會 (NCLE)語言意識工作小組將語言意識定義為“人們對于語言本質以及語言在人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敏感和自覺的意識”。 Ronald Carter(2003)指出:“語言意識是語言學習者對語言功能及其形式的一種敏感與增強意識的不斷提高。”因此,語言意識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者對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的意識和敏感程度,也指對語言的用法和實際運用的意識和敏感程度。語言意識是近30年來國外外語研究熱點,它是語言學與心理學的結合,是現代科學范式發展的進步潮流。國內最早研究是從研究漢語語感開始的,而對英語意識研究則始于20世紀末。國外對語言意識研究頗多且取得不少的成果,而國內研究還較少,尤其是對語言水平與語言意識、語言意識與性別、語言形式與功能意識的相關性研究及不同習得階段的學生在語言意識各方面的差異性研究很少,甚至無人涉及。本文擬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實證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對象為134名贛南師范學院英語專業大一與大三本科生,每個年級各選了兩個平行班級,大一與大三分別視為高低英語水平組,發放的134份測試卷中有效測試卷為129份,其中男生9名,女生120名。回收率為96%。
1.語言意識測試卷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采用測試法。測試卷為語言意識測試卷,是在前人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修改改編而成。測試包括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兩大方面,總共5大部分:單詞填空題、語境對話填空題、改錯題、詞匯搭配連線題、功能會話選擇題。測試卷總分100分為語言意識總分,第一及第三大題測試的是語言形式(占60%),第二及第五大題測試的是語言功能(占40%)。測試是在課堂規定時間內獨自完成并上交。
2.英語語言水平
英語語言水平主要包括聽、說、讀、寫四方面,這語言水平的獲得采用的是高信效度的成績。大一學生采用的高考英語成績,大三則為英語專業四級成績。據此,本研究將大一、大三學生分別視為高低水平組。語言水平主要是為了調查學生的語言水平與語言意識的相關性。
測試卷收集后,利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據輸入與統計分析。

表1 語言意識描述統計(所有受試者)
表1展示的是所有被試的語言意識情況。從中可看出,語言意識最高分為87分,最低分為32分,平均分為62.8分。129個受試者中,大約50%的學生的分數低于64分,學生的語言意識處于中等水平。按得分率來看,學生在語言形式總分中正確得分率約為57%,而語言功能為71%,可見學生的語言功能能力稍勝于語言形式,這表明英語專業學生在語言學習與運用中,語言形式與功能兩方面有些失衡。

表2 高低年級各自的語言意識(包括語言形式與功能意識的情)
表2數據展示的是高低年級的語言意識、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意識三方面的比較。結果顯示,無論是在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大三學生語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明顯優于大一學生。這表明,語言意識、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在高低年級間存在差異,即,在基本相同的教學條件的情況下,外語語言習得時間越長,語言意識,包括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意識則會越強,效果也就會越好。

表3 語言意識與英語水平的相關性
語言意識與語言水平的相關性是本調查研究的重點之一,通過皮爾遜相關分析探討學習者的語言意識能力是否與語言水平有顯著相關性。通過皮爾遜相關分析發現,兩者顯著相關,Sig.(2-tailed)=.010(P<o.o5)and.006(P<o.o1)。結果顯示學習者的語言水平越高,語言意識則越強,相反則更弱。這證實了語言意識與語言水平呈顯著相關性。

表4 語言意識與性別的相關性
性別是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表6結果(.580,P>0.05)表明性別與語言意識無相關,因此性別對于語言意識的獲得與發展并無影響。

表5 總體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的相關性
由表5可知,語言形式與功能總體上相關顯著,其中大一學生的數據為Sig.(2-tailed)=.000(P<o.o5),然而不同的是高年級被試在語言形式與功能方面無顯著相關, P>o.o5。

表6 高低年級的語言意識差異
表6是兩個年級之間的語言意識情況對比。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為.000(P<0.01),表明高低年級的語言意識存在顯著差異。此外,在分析不同年級的高低分組語言意識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時,兩個年級的高低分組也都存在顯著差異,結果皆為.000(P<0.01)(表格略)。由此再次證實,語言意識與語言水平呈正相關,語言水平越高,語言意識則越強。
調查發現:英語專業高年級與低年級學生的語言意識有明顯差異,語言意識與水平呈顯著正相關,這說明學生的語言意識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與英語學習時間的增長而變化;語言意識與性別無顯著相關;語言意識的兩大方面,即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具顯著相關性,且在年級上(即外語學習時間上)存在顯著差異(高年級學生的語言形式與功能意識都強于低年級),然而不同的是高年級學生在語言形式與功能方面無顯著相關,這也表明高年級學生的語言功能與形式存在失衡現象,導致這一失衡現象的原因是高年級學生面臨著等級考試(如英語專業八級)或諸如考研及公務員考試,面臨著畢業與就業的壓力,而導致注重語言形式,忽視語言功能方面的提高。
從以上調查結果我們知道,學生語言意識的培養離不開語言水平,離不開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兩方面的共同發展。因此,為了促進英語專業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語言意識的發展,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正如建構主義理論一樣,語言意識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具有自主性與積極性。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對于外語,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如傳統的“灌輸-接收型”教學那樣進行學習,因為語言意識是對語言實際運用的內在的、逐漸的領悟與意識。這就要求學習者要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探索并總結語言規律,從而運用語言。此外,教師需起引導者、促進者、評價者、心理協調者、資源提供者、參與者等角色,讓學生以一種平等姿態,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保持一種強烈的求知欲與學習熱情去自主與協作學習。
語言互補學習理論提出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兩者并不沖突,而具同等重要性。因此,在英語教與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樹立兼顧語言形式與功能兩方面的學習意識,培養語感與語言思維能力,夯實語言基礎,為學生創造積極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了解中西方語言的異同,培養文化意識,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多交流多實踐,提高英語素養。
作為在校大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尤其是本專業的學習,而語言的學習貴在有意義的學習,正如奧蘇伯爾提出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有選擇的聯結”,學生只有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才會有價值。
語言學習還在于不斷的積累與實踐,因此學生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而不能因為即將踏出象牙塔而認為可以就此拋棄課本,拋棄學習。此外,“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首先作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引導者,其次,自身也是學習者,在教授與引導學生的同時,也應不斷加強自我的專業素養的學習與提高,秉著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語言意識與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較高的教師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指導與培養學生。
語言意識作為一種新的語言學習理論,是彌補傳統教學法與交際法教學兩者缺陷的有效途徑。對語言意識相關方面的調查與分析發現語言意識與語言水平、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具有顯著相關性,同時也發現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在語言形式與功能的失衡現象。這些無不顯示著語言意識的全面培養對學生、教師、教學的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
[1]Hawkins E.Awareness of Language:An introduction(Revised Ed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Tomlinson B.Pragmatic Awareness Activities[J].Language Awareness,1994.
[3]Carter R.Language Awareness[J].ELT Journal,2003.
[4]丁利.英語專業學生語言意識狀況的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