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偉,龍 菲
(1.韶關學院 文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2.韶關學院 教務處,廣東 韶關 512005)
普通話是現代漢民族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又是國家法定的全國通用語言。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 《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9條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1994年10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現國家教育部)、廣播電影電視部(現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了《關于開展普通話測試工作的決定》(國語[1994]43號),對不同人員提出了不同的等級要求。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推動“推普”工作深入開展,保證推廣、普及普通話工作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重大舉措[1]。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此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通用法》自實施以來,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政府陸續出臺了相應的規定。結合本省語言文字生活的現狀和語言文字工作的實際,2011年12月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屆82次常務會議通過《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指出,以普通話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影視話劇演員、配音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公共服務行業的廣播員、導游員、解說員等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并在工作中使用普通話,其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或者有關部門規定的等級要求。這一系列的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推普”工作邁向新的臺階。廣東是全國方言最多、社會語言應用情況最為復雜的地區之一。全省分布著粵、閩、客三大方言和一群歸屬未明的土語。粵方言俗稱“白話”,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和粵西、粵北部分縣市的部分地區;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粵東和粵北地區,粵西的部分地區和珠江三角洲的個別地方也有客家方言;閩方言主要分布在粵東沿海的潮汕地區和海陸豐地區,以及粵西的雷州半島。歸屬未明的土話分布在粵北地區,稱之為“韶州土話”。此外,粵北樂昌、連州兩市與湖南省交界的部分地區,還通行西南官話;粵東陸豐、海豐和惠東等縣市,還散布著北方方言島。筆者所在的韶關學院是粵北地區唯一的本科高校,僅以2012年為例,2012年我校共招收新生8 116人。其中外省 765人,占錄取總數的9%,廣東生源7 351人,占錄取總數的91%人;韶關生源 865人,占廣東生源11.77%。從生源來看,絕大多數學生來自廣東方言區,學生遍布粵西、粵北、粵東以及珠三角地區,既包括粵、閩、客三大方言,同時還包括著韶關土話區和西南官話。外省生源也多集中在寧夏、甘肅、安徽等地的農村,方音較重。復雜的方言給普通話的推廣帶來了嚴峻的困難和挑戰。筆者以我院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取樣統計法,以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學生的總體普通話水平等級為考察對象,切實了解粵北地方院校推普的工作現狀,找出存在問題,提出相關教學對策。
韶關學院是一所設有師范類和非師范類專業的綜合性省屬普通高校。本次的調查既有文史類專業,也有理工類和藝術類專業,這幾個專業中包括傳統的師范類專業,如中文、數學等,也包括非師范類的,如法學、舞蹈學、藝術設計等。我們具體統計了我院2011——2012年二級乙等及以上同學的成績(詳見表 1)。

表1 韶關學院2011—2012年普通話測試二級乙等及以上過級率統計表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2012年比2011年參加普通話測試的人數增加1000人,過級率也比上年有所提高。一方面說明,教師資格證的申請資格,要求達到二級乙等以上水平,提高了學生們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另一方面,在當今社會,口語表達能力已成為很多職業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學生都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加就業砝碼,積極主動地參加普通話培訓測試,從而促進了普通話的推廣和提高。

表2 不同專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測試一覽表
表2表明:不同專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結果,體現出較強的文理科差異:文科和藝術專業普遍好于理工科,在文科專業中,中文好于法律。藝術類專業中,音樂好于美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文科學生注重培養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中文專業與法律專業的學生,從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特點來說,無論是教師、公務員還是法官等職業,都對普通話的要求較高。所以他們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而作為理工科的學生,職業對普通話水平的要求不高,導致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較差,積極性不高。
第二,理工科學生普遍存在人文素養缺乏的現象。(1)理科學生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思想。他們寧愿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考取專業證書上,而不愿意為自己的普通話學習制訂長期計劃。報名參加普通話培訓測試,也主要以拿到資格證書為目的。考前,多數以突擊為主。(2)忽視人文知識的積累。由于文理學習規律的差異,大多數理科生缺少學習人文知識的興趣,對文科知識往往采取漠視態度,這樣他們很難把文科知識學好。沒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自然表達能力就會受到制約。

表3 2011年上半年普通話水平測試不同專業男女生成績一覽表
從表3可看出:在不同專業中,女生的過級率明顯高過男生。在文科專業中,女生多于男生。而在理工科專業中,男生多過女生。在以女生占主體的中文、法律、音樂等專業,普通話過級率偏高。而以男生占主體的數學、化學等理工專業,普通話過級率偏低。而藝術類的美術專業,男女生比例基本持平,普通話水平優勢不明顯。
隨著高等學校教學制度的改革,原來開設的師范技能類課程由于課程調整、師資缺乏等種種原因,課時數大大減少。以筆者所在的院校為例,學生在參加普通話測試前,僅僅接受幾天的強化培訓,教師基本上無法進行訓練指導。在參加普通話測試前,建議每個同學必須參加強化班的訓練,而且強化班的訓練時間至少為期一個月。因為語音是口耳之學,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除了需要理論指導外,更需要技能訓練,這種短期培訓無法顯著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至于普通話口語課,結合我院實際,作為公共選修課在理工科院系來開設是非常必要的。學生根據自身實際確定選修與不選修,這樣,普通話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學習其他知識和培養其他技能。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可以通過課程的學習,系統地掌握普通話語音體系,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2]。目前,普通話口語課在高職院校中已受到重視,語言的基本功訓練、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已成為高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重點。作為地方性應用型大學,也應該與時俱進,把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作為我院辦學的一個新特色,從而為學生的就業拓寬道路。
第一,針對來自不同方言區的學生的語音特點,因材施教。對于我院學生,幾乎囊括了廣東各大方言及地方方言。因此,進行校音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對于閩南方言區(主要是潮汕地區)的學生,主要解決的是平翹舌音、前后鼻音、h—f互混、n—l互混、舌面元音改讀等系統性錯誤問題;對于客家方言區的學生,要著重分清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平翹舌音,注意舌面音、韻頭、韻腹、韻尾的改讀問題;而對于粵語方言區的學生,重點不僅要解決平翹舌音、前后鼻音的問題,還要糾正n—l的混淆發音、元音發音不到位、h—k互混、復韻母動程不夠等等方面的錯誤和缺陷[3]。實踐證明,進行校音教學,確實收效明顯。
第二,進行語音摸底測試,實行分級教學。在新生入學后,對他們進行普通話模擬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分成A.B.C三個層級的教學班。在每個教學班中,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教師為同學們指明要達到的現實目標和理想目標,不斷通過強化訓練,分階段落實各項訓練指標的完成。在學生享受克服困難的愉悅中,將外因轉化為內因,化被動為主動,激發學生學習普通話的主動性,從而更好地推廣和普及普通話。
對于方言區的學生來說,方言是他們的母語,而普通話是后天學習語。普通話和方言之間,無論在語音、詞匯、語法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普通話可以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第二語言,因此,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語言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在廣東,粵語已經成為了廣東的強勢方言,韶關學院校園中,廣東生源的學生基本使用粵語進行交流。為此,創造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提高大學生普通話口語水平的重要基礎。而創設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境,需要社會、學校、個人的共同努力。首先,只有新聞媒體帶頭講普通話,才能推動社會普通話的普及。在廣東,電視臺、廣播電臺播放的電視劇、流行歌曲等基本上以粵語為主。大眾媒體作為人民群眾學習普通話的課堂,沒有做好良好的示范作用,自然阻礙了人民學習普通話的熱情。學校是推普的主戰場,應當充分發揮高校第二課堂的作用,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相聲小品大賽等,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主動快樂地學習普通話,從而形成普通話語感。養成學生平時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使普通話真正成為校園語言。另外,教師要率先垂范,李嵐清同志于1997年12月在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教師要成為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的模范。”[4]教師不僅要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還要用自身的普通話魅力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感悟語言美中樹立學習普通話的信心。
總之,基于粵北復雜方言區學生現有普通話水平的認識,學校必須把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當作一項系統工程來看待,把普通話測評同普通話教學結合起來,把普通話教學與學生的第二課堂結合起來,不斷探索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普通話口語水平。
:
[1]詹伯慧.當前推普的一些思考[J].學術研究,2003(12):148-150.
[2]田皓.地方高校學生普通話水平現狀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5(7):92-95.
[3]陳郁芬.廣東大學生普通話學習現狀的調查、分析與思考 [J].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6(3):86-89.
[4]李嵐清.在1997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推廣普通話宣傳手冊.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