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范美
(韶關學院 教育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化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6年召開的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指出“在提高教師地位的整體政策中,專業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長期策略”,要求教師具有像醫生、律師一樣的專業不可替代性,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不斷自我更新的人。可以說,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當今各國教育界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各國不僅在理論上研究教師專業發展,而且在實踐上推進教師專業發展。
自1998年我國教師的第一輪全員培訓以來,我市也相繼舉辦了各種教師培訓,如新教師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些培訓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我們好像很少去關注:除了這種自上而下的培訓外,還有沒有其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呢?又如何避免走過場的現象呢:教育局一紙文件下來,大家相繼去參加各種名目的培訓,等老師們回到工作崗位上回想起培訓內容,感覺能沉淀下來并幫助自己提升的東西并不多;所以,在教師專業發展上還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去進一步探討:教師專業發展的形式如何進一步多樣化?如何切實提高繼續教育培訓成效?如何調動各方面有利因素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此,我們與韶關市十中合作,開展了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期望能從新的視角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本次調查問卷在韶關市十中開展(因項目的合作對象是十中),共發放78份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60份,其中男教師19人,女教師41人,中級職稱35人,高級職稱25人(因初級太少,不具比較性,所以剔除了)。
采用的問卷是從網上下載的教師專業發展調查問卷,并根據初中教師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小幅度的修改;調查結果主要采用T檢驗和交叉表分析中的卡方檢驗來進行數據處理,并同時以百分比的形式加以說明;結果分析則采用比較的方法對中學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分類比較: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的教師之間專業發展的重要因子進行比較,看他們之間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全體教師在各因子內部用百分數進行比較說明。

表1 中、高職稱教師主要閱讀方式比較及全體教師不同閱讀方式的百分數比較
從表1的絕對數值來看,中級與高級職稱的初中教師在主要閱讀方式方面好像存在一些差異,但P值大于0.05說明這種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也就是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從全體教師閱讀方式的百分數比較來看,選擇網絡這一閱讀方式的有56.66%,占了多數,說明在當代社會,大多數老師都樂意選擇網絡這一更加便捷的工具來接收信息、增長知識。

表2 中、高職稱教師正在參加的培訓進修比較及全體教師正在參加的不同的培訓進修之間的百分數比較
表2的P=0.558,說明中、高職稱教師正在參加的培訓進修沒有顯著差異;從全體教師正在參加的培訓進修方式看,76.67%的老師都在參加上級規定的繼續教育培訓,占了絕大多數,說明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其培訓效果將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表3 中、高職稱教師課堂結束的后續策略比較及全體教師不同后續策略的百分數比較
從表3的P=0.392可以看出,中、高職稱教師在課堂結束的后續策略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從全體教師的后續策略來看,有48.33%的老師會在一堂課結束后以教后記的方式提出一些問題進行思考,還有41.67%的老師會在反思和思考的基礎上就本堂課重新設計,這說明90%的老師在一堂課結束后,都會回過頭來對該課的教學情況進行思考,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表4 中、高職稱教師近三年來負責或參與課題級別比較及全體教師參與不同級別課題的百分數比較
表4的P=0.880,說明中、高職稱教師近三年來負責或參與的課題級別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從全體教師近三年來負責或參與課題的級別來看,負責或參與市級課題的老師最多,占了31.66%,而更令人意外的是,居然有51.67%的老師三年來沒有參與任何級別的課題。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普通初中的教研科研氛圍不濃,教師對教研科研不夠重視或提不起興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普通初中申報課題的難度較大,而這又會反過來影響教師申報課題的積極性。

表5 中、高職稱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態度比較及全體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各種態度的百分數比較
從表5的P=0.662可以看出,中、高職稱教師在參加教研活動的態度方面并沒有顯著性差異;從全體教師參加教研的態度來看,有接近70%的老師希望多參加,這說明大多數老師還是比較認可教研活動這種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的,認為教研活動能夠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表6 中、高職稱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的思考比較及全體教師對專業發展不同思考程度的百分數比較
表6的P=0.071,說明中、高職稱教師在對自己專業發展的思考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有31.67%的老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經常思考,而且有自己的發展規劃,這部分老師在專業發展方面非常主動、積極。另有51.67%的老師思考過,但不知怎樣著手。兩項相加超過80%,說明盡管是普通初中,大多數老師也很重視自己的專業發展,態度比較積極、主動,只有16.67%的老師完全聽從管理部門安排,顯得比較被動。

表7 全體教師專業學習各種手段的百分數比較(多選)
表7顯示的結果與表5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說明教研活動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確實具有較大的作用,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網絡、報刊雜志、進修等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表8 全體教師認為影響教師專業發展不利條件的百分數比較(多選)
表8顯示:在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利條件方面,只有28.33%的老師歸結為主管因素,大多數老師都歸結為客觀因素。其中,認為學生基礎差的占了半數多一些,41.67%的老師認為教師間缺乏合作、交流的的氛圍、參加教研進修機會少以及缺少專家指導都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前面的表2、表7與表八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進修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表六中超過半數的老師“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思考過,但不知怎么辦”,也說明了這些培訓在教師的專業發展中起著導向的作用。所以,教育主管部門除了要下達培訓任務與組織培訓外,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提高培訓效果。首先,要全盤、周密地制定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國內外教師專業發展新趨勢、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態勢等因素;其次,培訓方式盡可能多樣化。可以集中培訓進修,也可以根據各個學校或各區域教師的實際需要開展分散培訓,還可以采取政府發放“教師教育劵”的方式(教師根據自己需要的培訓內容憑券選擇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憑收到的“教師教育券”到教育主管部門兌換相應經費),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培訓者與受訓者雙方的積極性;最后,培訓老師或機構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切實提高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可以把專題講座與問題研討相結合,網上培訓與現場培訓相結合,還可以采取觀摩研討、教育自述、反思與探討等方法。這些方法能讓接受培訓的老師平等、主動地參與到培訓活動中,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與合作,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及對今后工作的幫助,因而能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培訓,切實提高培訓效果。
從表八可以看出學校本身的氛圍與領導的重視與否,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據此,學校管理者首先要為教師營造一種能促進其專業發展的物質環境,如為教師提供經費和物質上的幫助,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與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困難,使之能集中精力投入到自身的專業發展中;其次要盡可能營造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心理環境,如盡量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與時間,讓教師從不必要的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能靜下心來閱讀、教學、反思和研究;喚醒教師的內在尊嚴與歡樂,加強其職業認同感,置教師于樂為、能為、可為的主客觀良性成長環境之中。
表4雖然反映出有半數多的老師三年來沒有參加任何課題,但表3、表5、表7與表8都從不同側面說明了教師很重視自己的專業發展,愿意通過教研、進修等途徑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所以,學校主管領導要多方采取措施,想方設法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平臺。如每年舉辦幾次公開教學活動周、舉行 “說課——上課——評課”系列評比活動、召開教學研討會;還可以舉行每年一次的專業成長匯報會、典型教學案例分析會等。多樣化的活動為每個老師提供了不同的展示舞臺,進而達到相互分享、相互學習、相互改進與提高的目的。總之,給教師一個專業發展平臺,激發他們的職業滿足感,提高他們的職業幸福感,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熱愛這份工作,這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可靠保障。
表1與表7說明在現代社會,許多老師都愿意通過網絡這一更為便捷的方式來接受信息、增長知識。在當今信息社會,教師掌握的信息越多,其工作業績就越顯著。網絡是信息資源最集中之處,教師在線專業發展(簡稱OTPD)是一種基于網絡的新型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它通常以某種技術平臺為支撐,為教師提供如資源、工具、人際等各方面的專業發展在線支持。OTPD能夠克服時間和空間限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教學日程靈活安排,并能較好地將專業發展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還可以節省學校用于專業發展的經費。據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教師研修網”等權威的教師交流平臺,并在原有的市教育信息網與學科網站基礎上,通過增設窗口、豐富內容等來建立自己的教師交流平臺。老師們可以將自己教育教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得所失寫進博客,發到平臺與大家分享、探討;也可以聘請一些領域專家在平臺上開設專題講座,或在線答疑解惑,這種較為靈活的方式在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持續支持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很值得我們去嘗試。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綜合調動各方面的有利因素,采取靈活機動的培訓方式、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設良好的專業發展環境,才能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