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才
(蘭州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甘肅的發展,制訂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和措施,為推動甘肅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打開了甘肅轉型跨越發展的黃金期;國務院正式批準《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把甘肅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循環經濟示范區,開啟了甘肅轉型跨越發展的新時代;國家密集出臺涉及甘肅的區域發展政策,特別是批準蘭州新區為國家級新區,形成了甘肅轉型跨越發展的強力支撐點。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必須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轉化政策機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借勢而為,順勢而作,充分認識蘭州新區開發建設和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在全市全省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地位,全力打造我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經濟戰略平臺。
蘭州作為甘肅省會和唯一特大型中心城市,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1年,蘭州經濟總量占全省的27%,財政收入占全省的38%。全國55個少數民族,蘭州就有51個。可以說,甘肅全省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取決于蘭州的發展,就取決于蘭州對周邊和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
但是,蘭州的發展面臨著多種約束因素。特別是,由于“兩山夾一河”的特殊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蘭州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人口、環境和交通壓力巨大;同時,蘭州是西北地區典型的老工業基地,集中了大量的重化工業,“兩高一低”的經濟結構非常突出。蘭州要加快發展、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充分發揮中心帶動作用,就必須跳出老城區,尋找和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就必須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建設蘭州新區,就要破解蘭州發展的瓶頸制約,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使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就是要在更高的層次、更大的范圍來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迅速壯大經濟實力,使蘭州成為帶動甘肅跨越發展、支撐西部加快發展的重要增長級。
甘肅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通道,在西北地區處于中心地帶,是黃河、長江的重要水源涵養區,是多民族交匯地區,是中原聯系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的橋梁和紐帶,對保障國家安全、促進西北地區民族團結、繁榮發展和邊疆穩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甘肅省人均土地面積雖然比較高,但可利用面積少,耕地質量差;資源儲量較為豐富,但人均擁有量相對不足,一些重要資源非常短缺,大大低于全國人均水平;重點資源型城市和礦區,都面臨著資源日益枯竭的嚴峻局面;同時,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水土流失、荒漠化、鹽堿化、草場超載和退化等問題,日趨嚴峻,環境污染事件時有發生。近年來,甘肅雖然在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萬元生產總值能耗、萬元工業增加值電耗仍然很高,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60%和240%,工業能源消耗量占全省消費總量的75%,經濟發展方式還未從根本上發生轉變。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但形勢依然嚴峻,排污總量大與環境容量小的矛盾依舊十分突出。
隨著全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資源需求將持續擴大,資源供需矛盾和生態環境問題也將會越來越突出。如果在今后的發展中,不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不從根本上摒棄“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模式,就不可能實現自然生態和社會經濟的良性循環,不可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為此,必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動高消耗、高污染、資源型的舊“兩高一資”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資源永續利用的新“兩高一資”轉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為甘肅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持續的動力。
蘭州新區作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之后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其開發建設要緊緊圍繞國家關于把新區培養成為西部的重要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對外開放的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的戰略定位,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兩權分離度與企業技術創新實證研究——兼論產權性質與業績偏離的調節效應..................................................................................................................................劉 玉 盛宇華(60)
(一)緊緊抓住國家支持的戰略機遇,把蘭州新區打造成投資興業的政策洼地。要認真學習領會國務院批復和原則同意的《蘭州新區建設指導意見》,緊緊抓住國家支持的機遇,抓好支持政策的對接工作,把支持政策盡快爭取到位,最大程度地放大政策疊加效應;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支持蘭州新區開發建設政策的意見》精神,不斷細化完善各項政策措施,確保各項支持政策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切實把蘭州新區打造成投資興業的政策洼地;要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加強對蘭州新區支持政策的宣傳力度,提升蘭州新區的全國知名度,提高蘭州新區開發建設的政策影響力和投資吸引力,加快蘭州新區的開發建設步伐。
(二)通過項目帶動,加速推動新區成為蘭州市率先跨越發展的最大經濟增長極。要按照“打造全國一流新區”的目標,高起點、高水平、大手筆,加速優化和完善蘭州新區的空間結構、功能布局、產業發展以及水、電、路網及生態建設等規劃,同時嚴格依據規劃推進新區的開發建設,保證新區的開發建設在科學規劃的指導下有序推進;要與相關部門進行積極對接,確保新區各類規劃與國家和省上的產業發展規劃等相銜接,與產業項目特別是重點項目相銜接;要全面落實支持城區工業企業出城入園到蘭州新區發展的各種優惠政策,加快企業出城入園的進度,及時解決企業出城入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進一步加快企業出城入園的步伐;要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有關出城入園的政策,遵循“既提高企業自身的搬遷積極性也照顧到企業原所在地縣區的利益,同時也能促進企業盡快到新區發展”的多贏原則,研究制定能調動企業、縣區等方面積極性的具體措施辦法,加快推進企業出城入園;要加緊鐵路、機場、公路、電網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前期工作,著力加快重點項目的落地步伐,爭取重大項目早日落地、早日見效。
(三)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增強新區對優質要素的吸納能力。要積極整合各類資源,全力打造職業教育園區,把全市乃至全省的職業教育資源吸引到新區來,為新區產業和全省發展提供更多的優質勞動力資源,使新區聚集更多的人氣;要結合蘭州老城區進行產業布局的優化,加快形成新區和老城區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實現新老城區的共同發展;要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立足于建設高度集聚的產業發展區,著眼于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要緊盯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通過多種形式,引進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好,具有爆發性增長潛力的產業項目,加快構筑產業發展的新高地;要充分利用甘肅省作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省的重大機遇,緊緊抓住國內外產業調整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和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新模式,加快承接產業轉移,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四)加大財政對新區建設引導資金的投入力度,做大做強新區融資平臺。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加大財政對新區建設引導資金的投入力度,做大做強新區融資平臺;要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加快建設金融服務集中區,創新投融資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新區建設;要詳細謀劃,不斷凝練出能夠吸引更多資金的項目,通過項目載體打造融資平臺,緩解新區建設的資金約束;要充分利用新區在體制機制、差別化土地政策、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布局重大項目、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強化投資者對新區建設的良好預期,化解融資平臺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五)凝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增強服務新區的能力。要統一認識,切實樹立服務新區的思想,急新區發展之所急、想新區發展之所想,加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節奏,切實把中央和省上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認真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省內外在開發開放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精簡、高效的原則,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大力推行“大部委”運行機制,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要自覺強化“特區”意識,充分領會國務院允許和支持蘭州新區在行政管理體制、涉外經濟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的精神,大膽改革創新,不斷為新區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要堅持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千名優秀人才引進計劃”、“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計劃”等,探索人才培養利用的交流合作機制,努力打造“人才特區”,為加快新區開發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循環經濟示范區,甘肅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自覺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培養民眾的節約習慣和環保意識。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要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使社會各界進一步明確,未來20年將是甘肅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對資源和生態大量消耗的時期,要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把發揮資源優勢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機結合起來。而發展循環經濟,正是更好發揮甘肅資源優勢、緩解環境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而為踐行循環經濟奠定思想基礎;要以社區為單位,廣泛宣傳普及循環經濟知識,培養民眾的節約習慣和環保意識,積極引導城鄉居民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要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參與和監督作用,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轉化為人們自覺的行動。
(二)優化循環經濟發展空間布局,探索多層次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在循環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從企業、區域、社會三個層面,加快制定好市縣循環經濟發展規劃;要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合理規劃城市規模,合理進行農業區劃,合理布局產業園區;要充分發揮甘肅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加速壯大產業實力,通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的深刻變革;要圍繞各地優勢資源和特色產品開發、支柱企業發展以及主導產業選擇等,積極探索多層次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三)推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要著眼于節能減排,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工藝,開展以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為目標的清潔生產,對傳統支柱產業進行高起點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推動傳統支柱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要不斷延伸產業鏈,推動資源開發由粗放向集約、資源加工由簡單向精深、資源產品由初級向高級、資源項目由分散向集中轉變,通過循環經濟的發展實現上下游互動,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棄物就地轉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現代制藥、航天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把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轉型的關鍵環節,大幅度提高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要通過產業轉型,推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產業新格局。
(四)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健全循環經濟技術體系。要加大利用國債資金和財政預算內資金支持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力爭在循環經濟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要以循環經濟科技攻關專項帶動產學研用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研發隊伍建設;要積極組織實施循環經濟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大力加強資源節約、綜合利用與回收利用等方面先進成熟技術的示范、推廣與應用;要引導企業充分發揮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不斷完善企業科技投入機制,以市場需求引領企業自主創新,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不竭的動力。
(五)健全循環經濟發展法規體系,完善循環經濟發展政策措施。要加速制定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具體實施辦法,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抓手;要加快建立循環經濟定量考核、政府綠色采購和居民綠色消費、廢棄容器和包裝物回收利用、廢舊家電拆解回收利用、商品包裝管理、廢棄建筑材料回收管理、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等規章,明確政府、部門、企業和公民在生產、消費、回收使用和監管等方面的權利義務;要把循環經濟法規列入全省普法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大循環經濟法規的宣傳普及力度,并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法制保障;要完善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價格和收費政策、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廢棄物利用政策等,把節電、節油、節煤、節材、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
蘭州新區作為西部循環經濟的重要集聚區,有責任走出一條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實現蘭州新區開發建設和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兩大經濟戰略平臺的緊密銜接,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發揮示范作用。
蘭州新區要重點從水系統、能源系統和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系統著手。其中,在水系統方面,要重點構建城市中水回用系統,促進循環利用水資源,并科學布局管道網絡,促進對雨水的收集利用,多渠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在能源系統方面,要積極推廣太陽能照明及其他清潔能源產品的應用,提高清潔能源在蘭州新區的使用比例,通過采用集中供熱系統,促進生活節能,通過采用智能電網系統,降低輸電過程中的損耗,并積極探索生物質能、智能電網和交通運輸節能的新途徑;在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要通過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及綜合利用系統、廢舊金屬回收利用、家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系統、建立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和分揀加工中心等方式,促進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廢紙、廢舊橡膠及輪胎、廢舊塑料制品(農膜)等資源回收利用,并進一步探索垃圾資源化應用新技術,最終達到固廢垃圾的無害化處理。
蘭州新區要重點發展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業、新能源產業、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產業。其中,在新能源領域,要積極探索提升太陽能利用效率新途徑,著力建設低碳發展示范區;在生物醫藥領域,要緊密結合甘肅省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通過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促進中醫藥產業精深加工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并通過在新區推廣清潔生產模式,不斷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在新材料領域,要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材料,并通過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相關企業在園區內集聚,增強園區的產業協同效應,進一步促進對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蘭州新區要重點發展種植業和畜禽養殖業。在種植領域,要通過利用節水灌溉技術、農藝綜合節水技術、節肥技術、節藥技術、節能技術、沼氣工程建設、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建設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并進一步成立農業合作組織,促進農產品產銷一體化建設;在畜禽養殖領域,要積極發展規模養殖,并進行新型養殖模式的探索,通過種養結合的發展模式,提高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并進一步發展精深加工產業,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總之,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自覺肩負神圣使命,科學把握發展規律,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毫不懈怠地推動各項工作不斷深入,就一定能夠推動甘肅經濟轉型跨越發展,走出一條內陸邊遠地區開放開發和艱苦貧困地區后發跨越的新路子,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