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強
(河南省沈丘縣紙店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 周口 466315)
推進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農業信息化的推進可以保證農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也可以改善生產和銷售環境,最大程度上規避市場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有效維護農民合法利益,對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進度,創造幸福和諧的社會提供基礎利益。自“十一五”以來,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其中依然存在著不可忽略的重要問題。
“十一五”之后,通過對《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及對《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落實,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獲得了顯著的成效。據調查,我國現有98%的地市和83%的縣級農業部門全部覆蓋信息化管理、服務場所,實現了向25萬農民同時傳遞農業新資訊的目標,從政府到群眾的農業信息化體系已經開始初具規模化。但從整個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情況來看,仍需有大的改觀。
截止到2010年為止,全國已有90%的地市和50%的縣級農業部門覆蓋局域網絡,有85%的鄉鎮服務機構覆蓋互聯網絡,居民家庭使用網絡的比例也在不斷攀升。隨著農業信息化網絡覆蓋面積的再次擴大,廣大農民群眾正在享受著信息化網絡為他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但仍然有相當大一部分農民,對網絡的利用還很有限。
農業信息化知識在各部門的努力下得到了更多發展,形成了具有形象化、一體化、全面化的重要意義,在實施過程中受到了我國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一些地方政府還以此為基礎,發展出“農村熱線、農民信箱、‘三農’呼叫中心”等綜合服務方法,為農民在獲得科技知識、市場經營、政策法規項目中打通了出路。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農業信息化宣傳手段仍需結合自身情況繼續發展創新。
自2003年起,我國以面向全國農民群眾推出《農業部經濟信息發布日歷》,通過對我國農業、水產業、畜牧業等近四十個行業的最新信息采集,預報性的對國內市場的買賣形式作出分析,為農民群眾提供資訊。現如今全國已有300多萬企業、組織和個體經營大戶向信息采集部門反饋信息。只是從更新速度和準確率兩方面來看仍需有待提高。
我國農業信息化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設備滯后的現象,導致該問題出現的直接原因完全在于中央及地方政府對城鎮信息化建設的偏愛,而忽視了對農業、農村的信息化發展提供補給,使得農業信息化發展在一開始就發生了嚴重的“營養不良”,與城鎮相比存在明顯的差異。為了能夠讓農業、農村信息化重新獲得中央及地方的重視,在“十一五”后農業、農村的信息化建設首次被上調到重要位置,獲得了國家領導人一致的關注,只是從目前情況來看,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備仍然稍顯不足,互聯網使用率依舊很低,甚至在有些地區是連一臺計算機都見不到的。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速度往往就成為了評定最終效益的基礎指標。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視正是黨中央積極扶持農村、農民的重要體現,可受到中國舊社會和千百年來的農耕習慣所影響,不少農業人員更傾向于繁瑣且辛苦的老方法,而對進步的科學農業信息卻置若罔聞。如此一來,農業人員與市場需求之間就產生了嚴重的信息脫節,致使農業人員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害,不但阻礙了致富的腳步,也為自身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所以在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中,提高農業人員的科學思想,大力宣傳農業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優勢,讓他們重新認識到科學技術所帶來的利益是萬萬不可忽視的問題。
我國目前農業資訊仍存有很大缺陷。首先在信息收集、分析、反饋的過程中不但發展緩慢,且準確率經考證也與市場本身出入頗多。其次,部分農村基礎設備十分匱乏,惠農資訊的傳播僅依靠電子產品或是廣播宣傳是遠遠不夠的,在收益范圍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約,資源開發和可利用率普遍偏低。
服務水平低下也是目前所浮現出來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是受到體系的影響,農業服務的手段漏洞百出,再加上發布信息的渠道極少,因此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種種弊端的發生;其次是受人的影響,農業服務在缺乏有經驗的人才支持下,水平一直難以提高。
投身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我們可以發現,基礎知識型人才在農村是十分匱乏的,知識的匱乏直接導致信息專業庫的更新緩慢,優資訊出不去,新知識進不來,時間的浪費常常成為農業人員輸在起跑線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建設農業信息化的隊伍又常會因為資金的支出產生矛盾,粗制濫造的挑選一些信息宣傳發布人員,使得整體隊伍呈現落后狀態。
以發達國家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經驗來看,政府資金的投入對建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我國在對農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投入中則存在明顯的不足。目前,全國各級農業資訊網站完全是由個人或團體自行維護和更新,屬于公益性事業,因此在資金和人才方面根本無法得到保障。為了能夠使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我們應該調動從中央到政府的所有力量,增加力度撥款專用,為廣大農業人員宣傳以農業技術、市場需求、病蟲防止和氣象預報為主的最新資訊,建立有權威、有價值的預見性資訊。
同時,我國還應該引進市場機制,利用科研機構、民間組織、巨型企業以及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力量,除了在多處籌集資金外,也要完善農業信息化的建設需求,形成以政府為中心的強大網絡,最終解決基礎設備投入和發展需求問題。
針對農業人員所存在的對農業信息化建設認識不足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做足宣傳,讓農業人員從看得見,摸得著,想得透等多方面徹底融入到農業信息化所帶來的幸福中去。其中最值得推廣的要數參觀企業和培訓學習兩種方法。參觀企業可選取部分人員前往大型企業、龍頭企業、生產大戶等具有代表性的場所進行交流體驗,讓他們用眼睛去真正的發現農業信息化所產生的變化。利用培訓學習的方法則可以增強農業人員的知識基礎,讓他們充分意識到農業信息的優勢。
因為受到農業信息基礎設備投入不足的影響,農業資訊宣傳手段一直以來都是既簡陋又單調的,這種宣傳力度不但不能為農業人員解決問題,更是制約了農業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的步伐,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農業消息開發經營人員在提供農業信息時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水平粗暴的情況。要想徹底解決此問題,首先就要解決隊伍中濫竽充數的不合格人員,吸收有較強能力的專業人才;其次要根據自身情況多角度發展農業資訊宣傳手段,比如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所提倡的電視宣傳、電話宣傳、培訓宣傳等手法,都是值得大力推廣的好方法。
在對農業消息開發經營人員隊伍的擴充過程中,要以能力和知識為首要選擇條件,確保吸收的人才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并且在隊伍中要長期實行考核、選拔、評比等激勵制度,鼓勵每一位農業信息開發經營人員培養出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優良品質。
[1]李奇峰、梁麗娜、秦向陽.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5):2991-2993
[2]馬晶、龍振華、周子槊、危博.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23(3):156-158
[3]曹俊杰.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10,(18):241-243
[4]張淑靜.淺談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風.2011,(19):203
[5]張海云.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