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凱
(東北林業大學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主要從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理論與計算機實踐操作水平兩方面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通過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的掌握使學生具備計算機工程實踐應用和計算機軟硬件開發的基本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培養能適應市場需求、高素質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如何制定保障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本文將對其創新培養模式進行探索。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首先應建立健全完善的計算機課程體系,制定與時俱進的教學計劃。在建立課程體系和制定教學計劃的同時要注重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既不脫離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要堅固學生各體的層次性差異。通過對企業和社會對市場反饋的人才需求信息迅速做出人才培養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調整,同時注重培養多層次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積極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的綜合性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把知識傳授轉換為能力培養,把專業業務能力培養與素質培養相結合,把公共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把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把理論教學與實踐實訓相結合。結合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具體情況,對專業課程可進行等級化層次劃分,主要應包括三個部分: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和專業基礎課在內的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即專業提高課程。這樣可充分兼顧學生的個體水平差異化和知識掌握的不同,學生通過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和需求自主選擇課程,教學活動也能因材施教。基礎課程的設置要堅持反應學科特點和專業的發展趨勢,體現知識的體系性和時代性,在這一階段注重培養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在專業上的拔高打下堅實的基礎。專業核心課程強調專業基礎性和本科教學的培養規格要求,主干課程涵蓋知識體系中的核心知識單元,努力夯實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增強學生畢業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專業提高課程則適應行業發展和變化,以擴大學生視野為目的設計課程內容,進一步加大實踐和應用的比例,強化動手能力、應用能力,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
在探索計算機應用人才的培養方面不但要從課程體系和教學設計上進行革新,對計算機應用水平的考核方式的創新也需與時俱進,適合學生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良性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培養模式。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針對理論知識設置專門的理論考核,針對計算機應用操作能力安排專門的實踐上機練習和技能測試,形成系統的計算機應用水平測試系統。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提高教學水平。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計算機素養培養以及創新能力。所以,計算機操作能力就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增強對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培養,建立有側重點和針對性的實踐型教學體系是關鍵。那么,根據具體的教學環節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建立分層次、綜合性的教學實踐方案成為計算機實踐教學模式的方向。計算機應用注重的是其有針對性和應用性,計算機基本操作和計算機程序設計是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安排除課堂實驗外的多模態實踐訓練,調動學生積極練習和自我創新、自我設計,通過課外練習,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另外,與生產型企業的產學研合作應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學校應積極與當地優秀的企業建立人才成長合作關系,加強產學互動,以產學研合作為龍頭,提高生的計算機操作實踐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培養,加強發展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使學生結合企業真實的開發項目充分消化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充分應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才市場對高校畢業生的計算機水平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計算機應用水平的提高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將是計算機應用教育發展的方向,所以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型培養模式探索應該注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著重學生綜合素質及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王延松.地方普通高校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1)
[2]賀紅霞.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思考[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02)
[3]李紅艷.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網絡財富.2010(05)
[4]彭穎,蘇德富,蘇國華.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探析[J].計算機教育.2011(16)
[5]王建華.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1(16)
[6]羅媛,茅冬梅,陳小波,梁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應變策略及實踐[J].考試周刊.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