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波石明義
(1.哈爾濱金融學院;2.中國人保壽險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過程的深入,我國國有企業和其他各項改革工作也在逐步的擴展過程中,保險制度改革已經成為了標準配置的改革制度,國企改革以及其余項目的改革都是需要建立在完整配套的失業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以及養老保險制度等等各種社會性的保險制度之下,只有基礎工作完成好,建立在其之上的改革項目才能夠完成好。所以一向完善科學的社會保障體系,需要有大量的高精專人才的參與,因此培養大批專業的保險業人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人們的思想不斷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改變,對于保險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除了基本的社會保險之外,各種商業保險也在興起的過程之中。因此從社會保險的需求和市場的需求兩個方面入手分析,我國未來的保險業勢必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操作部門。
1.理想和職業道德。激勵人成長的目標就是理想,因此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強化道德修養建設能夠在往后的工作中更加細致認真。大部分的成功人士,能夠在自身的崗位工作中取得傲人的成績,和他們自身的堅持不懈與吃苦耐勞是無法分開的,而這些品德都是因為其有遠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品格。所以,建立起為我國的繁榮昌盛為奮斗目標的理想,擁有強烈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是每一個學生必備的素質。
2.心理健康。只有樹立起積極向上和韌性十足的品格,才可能在金融保險市場是捉住一閃而過的機會,迎接全新的挑戰。現如今的多數高校學生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家人的百般疼愛下長大的,缺少奮斗的激情與遭遇挫折時表現的脆弱感,因此往往沒有一個奮進的動力和目標。高校保險專業的學生需要針對保險的具體業務操作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的心理缺陷,通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相應的鍛煉,有效提升學生內心的心理素質。
3.思維理念。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信息呈現的形式是噴涌式的,各個信息互相融合交匯,造成思維形式對一個人的成才與否有重要影響,假如一個人的思想過于狹隘,那么不管是有多么優異的專業成績,同樣也無法成為一位合格的專業性人才。正確的思維理念能夠對人的行動有良好的指導性作用。因此,高校的保險專業學生培養,需要重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讓學生養成開放式的學習思維習慣,使其自覺的認識到民主法制的重要性和自覺思維的重要性,使其能夠以較好的姿態加入到全球化的保險競爭環境之中。
4.合作精神。全球化的市場經濟背景下,一個人難以成大事的。保險工作是一項創新性強、競爭性激烈的工作行業,需要各個人才之間的互相配合協調才能夠在工作中將團隊協作的優勢發揮出來。與之相比,現如今在高校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無法良好的融入進集體之中,以個人為中心,個性強烈,有時候甚至會出現為了自身的名譽而去詆毀他人的情況,而且這種情況并不少見。而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在大部分學生心目中,已經成為了可有可無甚至毫無用武之地的理念了。從這里可以發現,經常性的將溝通、寬容、謙讓的思想理念灌輸給學生,能夠讓其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能夠明白“雙贏”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同時也是強化保險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內容。
1.穩定的理論知識是基礎性條件。保險學專業在金融專業中屬于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保險學專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在金融學的基礎之上。在我國,因為前文中提及的各項問題,造成保險教學和保險從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幾乎是毫不相關,那么這就造成無法從金融學的全面角度分析認識保險學知識。假如保險學沒有扎實穩定的經濟、金融理論基礎,那么其未來的發展之路必然是狹窄的。所以在培養保險學專業人才的過程中,不能夠過于的重視實踐,而將基礎理論知識拋諸腦后。與之相反的是,現如今的社會,人們最重視的就是物質性,人心過于浮躁,高校保險專業的學生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哲學基礎、數學、法學以及金融學、經濟學等理論知識,這能夠為未來的事業打拼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2.必要的專業知識。高校培養的保險專業人才是中高級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些雜亂瑣碎的知識就不需要一一灌輸了,使學生無法從密布的雜草中走進茂密的森林。可是高校保險專業學生需要依據基本的金融理論和實踐情況的改變,進行針對性的選擇性的為學生傳授各個專業知識,這樣造成的情況往往是和實際不相符,無法滿足高級保險專業人才的一般需求。現如今,我們應該對各項專業知識進行整理,透過系統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加準確細致的了解到保險市場的發展、保險風險管理以及保險機構管理等等必要的專業性知識,廣泛而全面的提升其實際的操作能力。
現如今我國的保險教學依然更為重視理論教學,而且教師隊伍也是理論知識更為擅長,不能夠培養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對培養以道德為核心的教育還是存在明顯不足。沒有足夠的重視實踐教學,造成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學生無法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這直接加大了學生的就業難度。
因為我國的高校保險專業建設還沒有多長的時間,現如今的高校保險專業的理論以及實踐課程體系改革設定還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基本上依照的還是傳統的學科教學形式對課程進行設置,重視理論而忽略了實踐,無法培養出符合實際工作要求的人才。
現如今我國大部分的本科院校,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科學的實踐教學測評體系,對實踐教學還沒有達到理論教學的要求。使得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對實踐教學的目標達成沒有任何壓力。例如大部分的學校在畢業前期讓學生完成實踐調查報告,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之后將實踐經驗整理上交。這種方式沒有多強的實用性,無法保證教學質量,也無法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
保險行業是一個不斷創新發展的行業,完全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這點要求也決定了保險專業教育需要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的地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利用好個性教學教育資源,包括了加入行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案例,安排學生進行專門的市場調研,以及安排學生到保險公司進行實際的崗位實習培訓。除此之外,還需要在眾多保險專業課中設置實驗課,不只在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這樣的骨干課程,像保險營銷、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和保險中介等課程,也可以設置一定量的實驗課。請專業性復合型的教師進行課堂講授,使學生更好的了解保險經營管理中的基礎性知識,清楚的了解保險行業的動態變化,摸清經營管理的發展脈絡,完成感性和理性的雙重結合,慢慢的完善以及提升學生的實踐專業能力。
保險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應該針對應用型本科保險專業改進保險教材,加重實驗課比例,設計與實際工作接軌的實驗流程。其次建立專業化保險實驗室,開發安裝保險實驗教學軟件,最好是模擬保險業務具有仿真效果;再次,通過提高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指導學生提高操作技能;最后,與眾多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系,便于教師進修、學生實習與就業,形成產、學、研一條龍的教學科研模式。
學校在控制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需要慢慢的完成一個實踐教學質量測評體系,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培養出應用性人才。基于此項要求,需要打破之前的純理論教學模式,用學生的理論知識全權評價學生的能力和教學質量,改變成為學生應用能力為評價標準,綜合全面的對教學質量進行測評。建立起人本主義的評價方式和判斷標準,例如測評基本技能,考核語言表達能力等,將實踐教學真正的落到實處,對過程需要特別關注和進行有效控制,訂立一整套相關的實踐教學方案制度。
金融全球化的局面決定了保險專業本科培養模式,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保險業開始了全面的對外開放,很多外來企業入駐我國,對我國的本土保險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保險市場對高素質的專業性保險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因此培養專業的保險人才在高校本科專業中成為了必要性選擇。
[1]徐愛榮.加強保險業合作.促進兩岸三地和亞太地區經貿發展——“2009第三屆亞太保險教育和培訓論壇”綜述[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09,11(2).
[2]王曉震,陳思維.目標與模式:財經類課程雙語教學的選擇性思考[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05(11).
[3]曹廷貴.金融專業推行雙語教學的意義、困難及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10,09(11).
[4]馬淳正.金融保險專業“開發二元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2(6):50-52.
[5]池小萍.我國保險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與保險市場發展對策分析[J].上海保險.201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