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揚
(中南民族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5)
大學生是經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當前消費的主體之一,也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對這個社會消費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國大學生的消費具有特殊性,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生活開支主要依靠家庭供給,所以家庭因素勢必會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很多,家庭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1]。家庭理財教育方式與家長的文化程度、家庭經濟狀況、家長職業有關,子女的消費也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本文也以此為假設,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探討了家庭理財方式和理財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A.Bandura)認為,人的行為是通過觀察學習獲得;趙劍輝(2006)認為家庭消費特色、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也在潛移默化之中傳給子女;喬曉麗(2007)認為理財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消費觀,傳授學生合法獲得金錢、合理利用金錢、科學支配金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理財能力。國外非常重視家庭的理財教育。楊黎(2005)指出美國家庭非常重視家庭理財教育,其理財教育被稱為“從3歲開始的幸福人生計劃”[2]。
理財教育就是財商教育。財商就是FQ(Financial Quotient)的簡稱,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正確認識金錢和正確應用金錢的能力。財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學家們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財商是大學生最現實、最需要的能力,是實現成功人生的關鍵[3]。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0份,有效問卷120份。調查對象為中南民族大學2010級學生。經過統計數據的分析,發現以下幾個特點:
80%的大學生認為,家庭經濟狀況影響自己的消費,71%的學生認為消費水平受家長的忠告的影響。如果父母追求時尚、品牌,其子女也多會傾向于品牌消費;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存在不同方式,相比較而言,家長對男孩的理財方式要求更嚴格一些;對獨生子女采用溺愛放縱的理財教育方式,女生更多的是沖動型消費,男生則是攀比型消費和超前消費;農村的孩子理財更趨向于保守;學歷對教育也有一定的影響,學歷越高月放縱,學歷越低的越謹慎;城市大學生比農村大學生更易產生攀比型消費、沖動型消費和超前性消費。
“缺錢”在當今大學校園是一種普遍感覺[4]。一個大學生的花費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伙食費,此項消費占到60%以上;二是服裝消費,平均消費占總支出的10%;三是在交際方面的消費:朋友生日、戀愛消費,也是不少男大學生的重要支出;四是給自己“充電”的消費:學英語、考研輔導班、考英語四六級、考計算機等級證等等,都是不菲的花銷,有30%的同學存在此項支出;五是不少大學生喜歡玩數碼產品,例如手機、電腦等費用。大學生不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消費計劃,有記賬習慣的不足10%,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資金花不到月底。大學生存在理財困惑的比例達到90%以上,99%的同學渴望理財方面的教育和培訓。
中國深受儒教倫理的影響,內心存在這樣一種觀念“君子言義,小人言利”,家長不愿意或干脆不在孩子面前談錢的事情。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在高中之前的任務是學習,多數孩子終日被埋在書堆里,除了學校學習以外,有的父母傾其所能地對孩子們進行電腦、書畫、琴棋、體育等方面的教育,而唯獨忽視了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從小學到高中,家長一手包干支配金錢,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消費自主權,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孩子花錢就會受到家長的訓責。有的父母認為“賺錢養家和管理錢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離這些還很遙遠,至于理財能力,長大了可以無師自通,不用給孩子錢花”。很多孩子極少或從未自己經手過錢,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由于缺乏相應的知識,大學生面對理財時普遍感到困惑,理財只能跟著感覺走。
首先,家長應該對財商教育給予重視。大學生的消費習慣受制于期理財觀念,理財觀念可以后天習得。研究表明,在孩子早期階段進行理財教育會事半功倍。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習慣尚未定型,如果此時進行理財教育,那么孩子能學會安排10元錢的用途,明天給他10萬元甚至更多的錢,都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好。有關專家認為,財商知識教育,是一種在生活中引導孩子體驗和管理金錢的實踐,也是引導孩子學會規劃夢想和管理人生的生存教育,更是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建立責任感、獲得獨立自尊等健全人格的教育。正確的財富觀念、理財意識和良好的理財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其次,在財商教育方面,父母要改變觀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財商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就需要家長在行為和觀念上有所改變。首先,家長要加強自己理財能力的提高,轉變傳統的“小人喻于利”的傳統觀念,重視孩子的財商教育,摒棄智商第一、學習第一的錯誤觀念,對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的教育,幫助孩子制訂科學的消費計劃,利用適當的時機和在一定的范圍內鼓勵孩子進行儲蓄、投資等實際的理財實踐。其次,家長要學習財商教育的科學知識,并為孩子制定一個從幼兒園到上大學的財商教育計劃。幼兒園階段認識錢的來源和用途,小學階段掙取和用好零花錢,初中階段學會記賬管理好錢,高中階段學習投資的基本知識,大學階段是獨立管理財富的開始,此時的內容應該包括獨立安排每月的生活開支;學會有效“節流”和“開源”;如何正確使用信用卡,怎樣進行有計劃的投資等等,即使到了大學階段,家長仍然要對孩子的理財觀念施以引導??傊斏探逃浅V匾?,家庭理財教育應該趁早,內容和方式上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
[1]劉家桂,豐根鳳.理財教育之我見[J].商場現代化,2004(10):38-39.
[2]程磊,李彥賓,王瑾,李延莉.家庭理財教育與大學生消費行為相關性分析[J],會計之友,2011(6):125-127.
[3]李巖,楊衛華,張丹.大學生消費行為分析及對策[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08(4):120-123.
[4]羅麗榕.加強大學生的個人理財教育與消費指導[J].集美大學學報,2004(3):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