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杰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 300387)
農村金融是發展農村經濟不可缺少的部分,經過多年的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與發展,我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主要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現已形成了包括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機構在內的,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農村信用合作社為核心、民間借貸為補充的農村金融體系。
但是,在國內的金融發展中,農村金融一直是不被看好的部分。一方面農村金融市場的嚴格監管和準入限制阻礙市場的打開;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市場規模小、效益低、風險大,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四大國有銀行等主流的金融機構紛紛遠離農村。
綜上所述,目前農村金融主要涉及以正式的金融機構為主的農村正規金融和以非法定的金融組織為主的農村非正規金融。首先,作為農村金融的主要方面,正規金融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在促進農村金融發展中的作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農村金融市場存在的缺陷和國有商業銀行等正式金融機構的經營目的。第一,農村市場規模小,由于農民多以農業為主,收入少,使得可用于流通的貨幣資金不足;第二,信用低,貸款風險高,雖然農村的借款需求在日益增長,但是農村中可用于貸款的抵押品嚴重缺少,農村集體土地的廠房、耕地、荒山荒地、住房、經濟作物、養殖的豬羊等,都不能作為融資抵押的標的物。第三,由于國有商業銀行“利潤至上”的經營理念,使得正規的農村金融供給渠道不斷萎縮。其次,由于農村的正規金融的規模在不斷的縮小,伴隨著農村對資金需求量的不斷擴大,非正規的農村金融作為正規金融的補充應運而生。農村非正規金融是指農村中非法定的金融組織所提供的間接融資以及農戶之間或農戶與農村企業主之間的直接融資,其主要形式包括自由借貸、私人錢莊、民間集資、和其他民間借貸組織等。
農村非正規金融的產生有其必然的條件。一方面,以溫州一家農村銀行為例,成立于2005年6月的溫州龍灣農村合作銀行,出資入股的4639名股東中有近4000名是農民,2007年,這家農民銀行出錢辦起來的銀行共辦理貸款約40億元,其中60%以上投向農村,并實現了利潤1.12億元。如今投資入股農村合作銀行已成為溫州當地最熱門的投資項目。溫州農村銀行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充分的利用了農村獨有的特點,在農村人與人之間由于姻親等各種關系使得彼此相互熟識,聯系密切,即熟人文化。這家銀行采取的防范風險的措施就是,一旦某人敢于違約拒絕還貸,不僅會被銀行劃入黑名單,更會被整個鄉村社會群體拋棄,并通過所謂的信用聯保和信用村制度,把個人信用直接和社會道德捆綁在一起,由此帶來的巨大的違約成本就有效的遏制了違約的發生,也敢于給沒有抵押品的人提供貸款。另一方面,由于正規金融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較高。對于正規金融機構來說,農村地區信息相對閉塞,如獲取借貸人的資料會消耗巨大的人力和資金,而地處農村的非正規金融就具有相對的優勢,由于農村彼此之間聯系密切,借貸雙方都比較了解,要想獲得貸款人的信息也很方便。同時由于交通、通信等限制因素,使得農民更愿選擇非正規的金融。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農村非正規金融可以有效的緩解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其實只有深入農村才會了解,無論是“金融風險論”還是“利潤至上論”,其實都距離農村太遠了。真正能夠開發農村金融市場的動力理應來源于農村內部。
目前農村非正規金融的主要形式是民間借貸,但是民間借貸具有盲目性、隨意性和自發性,容易造成金融危機。鑒于溫州農村銀行成功經驗,因此本文認為首先應從建立有效的金融機構開始,該金融機構不同于以往的正規金融機構,應提供更適應農村特殊金融環境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與民間借貸相比能夠實現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
通過前面的分析,為了有效利用“熟人文化”和降低民間借貸的風險,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區域聯合來促進農村非正規金融的發展。
由于單個農村所辦的農村銀行,仍具規模小,資金不足,效用低的特點。所以本文認為可以通過區域聯合來促進農村非正規金融的發展。區域聯合是指若干農村形成一個網絡體系,建立一家非正規農村銀行,可以將其稱為“農村合股銀行”,網絡中的農戶可以通過該銀行進行存款和貸款。區域聯合繼承了以上溫州農村銀行熟人文化的特點,降低風險,同時又擴大了其存貸范圍和規模。較之前的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銀行有其以下優勢:
信用是發展金融重要的因素。農村特有的熟人文化為信用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熟人文化不僅存在單個農村內,相鄰的農村之間也會因為姻親、工作、學校等因素形成同樣密切的聯系,在違約方面具有同等的約束力。在一個網絡中的每個農村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銀行黑名單,并交由銀行統一管理,在道德的約束下降低違約的可能性。
通過區域聯合形成的農村銀行,其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滿足農村的資金需求,促進農業和農村企業的發展。目前農村存在支付環境差、信貸資金價格高和信貸產品不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現狀,區域聯合的農村銀行在良好的信用約束環境下,能夠推出更適合農村金融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降低貸款的條件,形成具有地域性特點的支付環境。
通過區域聯合形成農村銀行,可以為銀行吸收更多的存款,對貨幣資金的需求增加,提高了農村貨幣的流通速度,同時也提高了銀行本身的信用,能夠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提高銀行的效益與利潤。
區域聯合的形式是將臨近的若干農村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網絡體系,并鼓勵體系中的農戶出資入股,建立專門針對農村農民農業的農村銀行,并實行比正規金融機構更優惠的貸款條件,同時為提高農村合股銀行的安全性,降低風險,還需要央行的介入,然而央行應該以何種身份參與農村合股銀行的經營,仍有待進行實證分析,但是央行的職責是保障和扶持該銀行,不應進行過多的干涉和管制。
那么為了更好的發揮區域聯合的作用,實現農村合股銀行的建立、正常營業和盈利,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為確保農村合股銀行的安全經營,應使該銀行成為農民的銀行,即采取農戶出資入股,并由當地企業參與投資建立,政府予以保障的方式,其目的是使農民形成一定的主人公意識,將銀行的經營同自己的利益相聯系。
籌集資金的關鍵是充分利用農村各種閑散的資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采用農戶出資入股的方式可以增強主人公意識,因為銀行的盈虧關系個人的利益,可以起到互相監督和提高信用的作用。
對銀行賬戶的信息的充分了解,會使銀行能夠做出正確的價值和風險的評估。而農村合股銀行是農戶自己的銀行,較之前的正規金融機構會更容易獲得有關賬戶的信息,而且易于管制。同時需要有效整理和保存信息,可以開設專門的信息部門,從體系里的各農村中選擇代表共同負責。信息不僅包括農戶的基本信息還包括農戶償還貸款等有關信用的信息,可以對信用差的賬戶予以公布。同時銀行還可以采取銀保模式,銀行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保戶了農戶的存款,提高銀行自身的信用度。
銀行的業務大體上可以分為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其對象主要是農戶和農村企業。很顯然,農村合股銀行開展的業務和推出的金融產品應更能滿足農戶貸款需求更適合農村金融的發展。其中主要是貸款條件的不同,正規金融需要抵押或保證才能完成貸款,但是農村集體土地的廠房、耕地、住房等都不能作為融資抵押的標的物,同時保證人并不易找到,所以農村合股銀行可以針對“三農”實行較低利率或零利率的貸款,對于非農村貸款可以采取與正規銀行相同的貸款條件。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各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經濟狀況都適合建立這樣的銀行。其中網絡體系的選擇是關鍵,應以發展較好的農村為中心來帶動周邊農村的發展。
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但伴隨著農村對資金需求的增加,正規金融的供給減少,使得非正規金融具有長期存在的合理性。它解決了正規金融供給量不足的問題,對于緩解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起到了積極作用。因此通過區域聯合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打好基礎,今后發展起來的農村非正規金融要逐漸向正規的金融靠攏,使金融逐漸融入到農村生活中去。
[1]高辰.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現狀及發展對策[J].對外經貿,2013,3.
[2]馬洪曼.民間金融有活力,http://news.hexun.com/2008-10-29/110599973.htm l.
[3]楊戈.農村非正規金融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