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洲
(中國建設銀行甘肅分行,甘肅 蘭州 730000)
柜面業務風險是指銀行網點柜臺在為客戶辦理賬戶開銷、現金存取、支付結算等業務過程中存在的使銀行或客戶資金遭受損失的風險,是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領域。近年來,隨著國內商業銀行業務范圍的擴大以及業務集中處理模式的不斷推進,各類相關操作風險亦產生變化和轉移。大量的差錯事故、法律糾紛和經濟案件風險不僅給相關銀行帶來了極大壓力,也給銀行全行業造成巨大的財務損失。基于金融業自身的性質,柜面業務操作風險及其管理一直客觀存在于銀行業。因此,有效地、全面地、科學地做好柜面業務操作風險控制對促進商業銀行的良好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在分析商業銀行柜面業務操作風險因素的基礎上,探討了風險管理對策:
柜面業務作為銀行的前端和基礎業務,盡管近年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通過內控機制建設、業務系統完善、加強監督管理及明確管理職責等管理措施在加強柜面業務風險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柜面業務案件事故依仍屢見不鮮,表明商業銀行柜面業務操作中仍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素:
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為防止柜面操作風險,在后續監管、事后稽核、會計檢查和審計監督三大體系的多重把關,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柜面業務監督稽核體系,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各體系間的協調規劃缺乏統一性,導致檢查重疊和監督空白現象存在;二是各體系監控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整體協防作用不夠突出;三是對柜面業務檢查仍按照傳統以歷史業務交易為重點,以審查憑證資料等為主要手段,對欺詐、盜竊、貪污等深層問題難以發現,監控效果不佳。
銀行案件事故的發生多伴隨著違規操作和有章不循現象,因此規章制度本身的合理性與否是銀行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發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柜面業務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主要表現在:一是靈活性不足,制度規定過于空洞、籠統和部分條款過于僵化,不能很好指導業務實踐;二是過于強調業務事中風險的管理,未能真正增強事前、事后的控制作用;三是過于龐雜,頻繁修改,缺乏穩定性,導致柜員理解、掌握困難。
銀行柜員是柜面業務辦理的主體,柜面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必須依賴柜員的業務素質和風險控制水平。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銀行對這方面的關注和重視不足,柜員缺乏風險控制知識的學習以及風險控制點的把握,導致操作失誤、疏忽現象時有發生。
針對商業銀行在柜面業務操作中存在的體系、制度及人員風險因素,商業銀行應加強全面管理,最大限度控制和化解風險隱患,確保全行安全運營。
銀行柜面業務監督稽核體系只有構成多層次、多角度的框架,既有寬廣的平臺,又有縱深的架構,才能形成統一的內控監督平臺,在統一的內控監督體制中發揮作用,使內控機制更加健全有效。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應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柜面業務監督稽核體系:一是在體系協調規劃方面,各監督稽核體系應統籌安排,各負其責,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相互配合,對綜合性、全行性大檢查,實施部門聯動監督稽核,提高檢查效果。并實現人員互補,對于全行性的案件排查、合規檢查、重點區域巡視,形成人員互相支持、統一調度、合理配備的風險控制格局,提高風險管理效果。二是在監控信息共享方面,各監督稽核體系應加強匯報與溝通,互通檢查報告,互通檢查結果,統一對全行發布揭示風險,形成資源共享的平臺。逐步將審計業務系統轉化為內控監督管理系統,在信息技術上滿足不同部門的需求和使用。三是在監督級核方式上,著力推進稽核監測向件防范方面轉變,不斷加強柜面業務重要部位和環節的專項稽核檢查工作,如“電子渠道交易業務”、“對公賬戶資金頻繁轉個人”等交易事項專題稽核,深挖問題風險源,不斷優化調整風險預警模型和監測規則,從而促進稽核工作深度和廣度的提高,進一步增強集中稽核對交易風險的監控和識別能力。
只有更好的應用和服務于實踐,管理制度的建立才能發揮作用,彰顯意義,才能取得實效。針對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柜面業務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完善:一是探索“自下而上”的管理制度制定模式。制度是對銀行業務操作進行規范的具體指南,其制定必須從實際出發、與執行的客觀環境相適應、與基層的風險控制實踐想吻合才能體現實踐性意義。因此,商業銀行在柜面業務操作管理制度的制定中不僅要注重先進性和理論性原則,更要強調對基層員工意見的聽取和采納,對部分操作性強的規章應探索“自下而上”的制定過程,使之更為科學合理,更好的指導實踐。二是進一步完善和加強事前、事后監督、業務檢查和審計監督的職責分工管理條例,防止職能重合和管理真空,實現柜面業務的全過程持續性監測。三是細化條例。以總行辦法為指引,統一業務操作規范及監督、檢查等管理標準。并細化總行辦法,遵循“大統一、小補充”的原則,并保持必要的穩定,促進柜員理解、掌握,更好地預防柜面業務風險。
商業銀行應加強柜員的業務素質培訓和風險意識教育活動,組織柜員利用晨會、業余時間進行學習,對重要業務、重點環節、重大事項及工作中遇到的疑點、難點進行分析,探討,熟悉柜面業務的風險環節和控制措施,提高風險控制意識。同時,對同類問題和風險點進行每月歸集整理,做檢查通報和風險提示,并分析問題成因和存在的風險因素,制定解決措施,充分利用內外部檢查結果,舉一反三,對照檢查,杜絕類似問題重復發生,從而提升柜員防范操作性風險的能力,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管理是加強銀行內部控制、防范金融風險的重中之重,針對商業銀行在柜面業務操作中存在的體系、制度及人員風險因素,銀行應對現有的規章制度、機制體系及柜員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的規劃協調,使風險管理更為科學合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1]孫雅麗.關于商業銀行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的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3(03).
[2]祝二瑜.商業銀行柜面操作風險的成因與防范[J].現代企業教育.2013(12).
[3]張春梅.淺談如何做好商業銀行對公柜面業務風險防控工作[J].經濟研究導刊.2013(23).